天天看點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投身革命抗戰期間的青年,都是懷着保家衛國的滿腔熱血。但也有少數的同志,投入革命之後遇到危險心生膽怯,遇到利益心動不已,遇到誘惑心神動搖。最後一步步迷失了初心,走上叛黨叛國的不歸路。

而林柏生作為我國早期投入革命的同志之一,曾在五四青年運作時積極引領學生上街遊行,傳遞自己的先進思想,也曾被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學進修,回國後勝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

那他到底是如何走上自己的叛國之路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早年愛國

1902年,林柏生在廣東茂名市呱呱落地,家中是南洋華僑書香世家,林柏生自幼也對古典書籍抱有極大興趣,在中學時期便以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多年來博覽群書。1920年,他考入今香港嶺南大學,在校内開始了更為刻苦地學習。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其精神在全國迅速掀起了一股熱潮。各界人員勞工、學生紛紛走上街頭以示抗議,向政府通過自己激進的行動以達到改變時局的目的。林柏生也從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多次跟随各界人士走向街頭傳達先進思想。

但在1923年,廣州學校集體罷課,此時在學校中極有影響力與号召力的林柏生,在課堂上發表了思想十分激進的左派演講,此事被校方知曉後,為了以示警戒選擇将林柏生開除學籍。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林柏生在被開除之後,經人引薦認識了汪精衛,并勝任秘書一職。誰也未曾料到過這是林柏生的初心改變的開始。林柏生機智多變,足智多謀深得汪精衛喜愛,慢慢成長為了汪精衛的親信,并認汪精衛夫人陳碧君為幹媽。

1925年,斯大林在莫斯科創辦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學院專收中國先進人士,用意在于培養中國共産主義的先進力量。而作為汪精衛最為親密的手下,林柏生也受到了極大推薦,成功被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裡,林柏生深入研究中國革命運動史,與中國整體格局局勢,并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但對于槍械課程,林柏生卻拒而遠之,始終自诩為文人的林柏生自始自終都隻在學業研究上下功夫,對于冰冷的槍械從不感冒。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1926年中山艦事件發生後,汪精衛在國民黨内部的影響力直線下降,大不如前。蔣介石這時趁虛而入,在國民黨内部大力号召培養自己的親信,地位扶搖直上。林柏生此時被要求緊急回國,擔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

豔電

林柏生回國後,對于汪精衛始終首肯心折,保持着絕對的忠誠與跟随,并建立了南華日報等周刊。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展了對中國的全面侵略,一時間愛國人士紛紛湧出,高舉愛國旗幟對日本殊死抵抗。

但汪精衛這時卻投機倒把,作為國民黨進階将領,卻對日本十惡不赦的侵略行為不僅無動于衷,還倒戈相向,發表了中日和平論。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日本的侵略意圖是人盡皆知的,而汪精衛在這時仍然大肆宣傳中日和平共治理,這個行為無疑就是叛國投敵。而汪精衛也在這時,寫出了臭名昭著的豔電,文章主要内容就是針對中日共治的角度侃侃而談。

而這篇文章是如何發表的呢?就是通過林柏生的南華日報。豔電一經刊登,立刻在當時社會中引起了諸多真正愛國青年的謾罵與抵制,但林柏生此時仍然與汪精衛站在一起,向群眾源源不斷的灌輸着他的親日論,對當時的抗日行動造成了極大的惡劣影響。

在之後的個人活動中,林柏生幹脆一條錯路走到底,他發動了著名的三禁運動,其中一禁就是禁大煙。這項運動的本意是好的,但在社會中擁有着巨大影響力的林柏生,在号召近千名學生群體打砸煙館,摧毀大煙之時,他卻私自将繳獲的鴉片拿來販賣。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後來林柏生直接從鴉片的種植延伸到加工銷售,自己做了大煙的一條龍生意。由剛開始的嚴厲打擊的愛國禁煙,到如今自産自銷的販賣大煙,林柏生可見是一個沒有絲毫底線的人。

槍決,死刑

經過八年苦苦抗戰,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林柏生自知在國内已經落不到好結局,于是逃亡日本。同年十月,林柏生被何應欽在日本逮捕,并運往國内,在1946年5月25日,南京法院對林柏生開庭審問。

在法庭上林柏生信口雌黃,鐵證如山面前仍嘴硬如鐵,聲稱自己此前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祖國的變革,而後來演變的種種結果,也是大環境因素的引導下産生的不可控結果。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但無論他如何能言善辯,他曾經做出的種種叛國之舉都是鮮明的存在的,于是林柏生被判決死刑。

林柏生自诩為民族英雄裡的文人,他穿着嶄新的西裝,亮眼的近視眼鏡,昂首挺胸地走上刑場。在走上刑場前,他對一旁的刑場人員和圍觀者說道:“聽聞你們在之前處決思平先生時,會撕毀其衣物,這是我不能接受的,我是一位文人應當走的體面點。”

在他說完此話後,搖搖晃晃地走上了刑場,慢吞吞的前行時,刑場人員中突然走出一人,對準林柏生的後腦勺就是一槍,“怦”的一聲,林柏生應聲墜地。

46年林柏生被槍決,臨刑前要求體面:後腦勺先開一槍,再補槍前額

接着警長又來到他跟前,對準他的額頭又是“怦”的一槍,徹底了解了林柏生的生命,也讓他的體面要求如願以償。

小結:

所謂屠龍者終成惡龍,這世間衆多年輕人奮進之初,都是懷着無比崇高的理想,在這混亂的世間栉風沐雨,披荊斬棘。

蓮花尚能出淤泥而不染,可不是每個人生來都是蓮花,耀眼的太陽尚有東升西落迎來晝夜,何況是人的信念與理想,迷失殊途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殊途未有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