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投身革命抗战期间的青年,都是怀着保家卫国的满腔热血。但也有少数的同志,投入革命之后遇到危险心生胆怯,遇到利益心动不已,遇到诱惑心神动摇。最后一步步迷失了初心,走上叛党叛国的不归路。

而林柏生作为我国早期投入革命的同志之一,曾在五四青年运行时积极引领学生上街游行,传递自己的先进思想,也曾被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回国后胜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那他到底是如何走上自己的叛国之路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早年爱国

1902年,林柏生在广东茂名市呱呱落地,家中是南洋华侨书香世家,林柏生自幼也对古典书籍抱有极大兴趣,在中学时期便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多年来博览群书。1920年,他考入今香港岭南大学,在校内开始了更为刻苦地学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其精神在全国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各界人员工人、学生纷纷走上街头以示抗议,向政府通过自己激进的行动以达到改变时局的目的。林柏生也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多次跟随各界人士走向街头传达先进思想。

但在1923年,广州学校集体罢课,此时在学校中极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林柏生,在课堂上发表了思想十分激进的左派演讲,此事被校方知晓后,为了以示警戒选择将林柏生开除学籍。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林柏生在被开除之后,经人引荐认识了汪精卫,并胜任秘书一职。谁也未曾料到过这是林柏生的初心改变的开始。林柏生机智多变,足智多谋深得汪精卫喜爱,慢慢成长为了汪精卫的亲信,并认汪精卫夫人陈碧君为干妈。

1925年,斯大林在莫斯科创办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学院专收中国先进人士,用意在于培养中国共产主义的先进力量。而作为汪精卫最为亲密的手下,林柏生也受到了极大推荐,成功被送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在莫斯科中山大学里,林柏生深入研究中国革命运动史,与中国整体格局局势,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但对于枪械课程,林柏生却拒而远之,始终自诩为文人的林柏生自始自终都只在学业研究上下功夫,对于冰冷的枪械从不感冒。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汪精卫在国民党内部的影响力直线下降,大不如前。蒋介石这时趁虚而入,在国民党内部大力号召培养自己的亲信,地位扶摇直上。林柏生此时被要求紧急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

艳电

林柏生回国后,对于汪精卫始终首肯心折,保持着绝对的忠诚与跟随,并创建了南华日报等周刊。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展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一时间爱国人士纷纷涌出,高举爱国旗帜对日本殊死抵抗。

但汪精卫这时却投机倒把,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却对日本十恶不赦的侵略行为不仅无动于衷,还倒戈相向,发表了中日和平论。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日本的侵略意图是人尽皆知的,而汪精卫在这时仍然大肆宣传中日和平共治理,这个行为无疑就是叛国投敌。而汪精卫也在这时,写出了臭名昭著的艳电,文章主要内容就是针对中日共治的角度侃侃而谈。

而这篇文章是如何发表的呢?就是通过林柏生的南华日报。艳电一经刊登,立刻在当时社会中引起了诸多真正爱国青年的谩骂与抵制,但林柏生此时仍然与汪精卫站在一起,向民众源源不断的灌输着他的亲日论,对当时的抗日行动造成了极大的恶劣影响。

在之后的个人活动中,林柏生干脆一条错路走到底,他发动了著名的三禁运动,其中一禁就是禁大烟。这项运动的本意是好的,但在社会中拥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林柏生,在号召近千名学生群体打砸烟馆,摧毁大烟之时,他却私自将缴获的鸦片拿来贩卖。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后来林柏生直接从鸦片的种植延伸到加工销售,自己做了大烟的一条龙生意。由刚开始的严厉打击的爱国禁烟,到如今自产自销的贩卖大烟,林柏生可见是一个没有丝毫底线的人。

枪决,死刑

经过八年苦苦抗战,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林柏生自知在国内已经落不到好结局,于是逃亡日本。同年十月,林柏生被何应钦在日本逮捕,并运往国内,在1946年5月25日,南京法院对林柏生开庭审问。

在法庭上林柏生信口雌黄,铁证如山面前仍嘴硬如铁,声称自己此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祖国的变革,而后来演变的种种结果,也是大环境因素的引导下产生的不可控结果。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但无论他如何能言善辩,他曾经做出的种种叛国之举都是鲜明的存在的,于是林柏生被判决死刑。

林柏生自诩为民族英雄里的文人,他穿着崭新的西装,亮眼的近视眼镜,昂首挺胸地走上刑场。在走上刑场前,他对一旁的刑场人员和围观者说道:“听闻你们在之前处决思平先生时,会撕毁其衣物,这是我不能接受的,我是一位文人应当走的体面点。”

在他说完此话后,摇摇晃晃地走上了刑场,慢吞吞的前行时,刑场人员中突然走出一人,对准林柏生的后脑勺就是一枪,“怦”的一声,林柏生应声坠地。

46年林柏生被枪决,临刑前要求体面:后脑勺先开一枪,再补枪前额

接着警长又来到他跟前,对准他的额头又是“怦”的一枪,彻底了解了林柏生的生命,也让他的体面要求如愿以偿。

小结:

所谓屠龙者终成恶龙,这世间众多年轻人奋进之初,都是怀着无比崇高的理想,在这混乱的世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

莲花尚能出淤泥而不染,可不是每个人生来都是莲花,耀眼的太阳尚有东升西落迎来昼夜,何况是人的信念与理想,迷失殊途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殊途未有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