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江南大營清軍主力被殲,湘軍歡呼雀躍,沒想到報應來得這麼快

1860年4月,李秀成再次使出屢試不爽的“圍魏救趙”戰術,親自率領大軍突襲杭州。清軍主将和春聞訊,立即派出清軍主力前往杭州救援。李秀成見和春中計,清軍主力已經被調離江南大營,立即打個回馬槍,極速回兵。

李秀成聯合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等大将,前後夾擊。不到半日,即攻破清軍的圍困天京的防線,江南大營也被太平軍順利攻破,和春敗逃到蘇州後自殺。太平軍乘勝追擊,連下蘇州、常州等重鎮,太平天國軍事再次達到鼎盛。

聽到江南大營潰敗的消息,湘軍上下的反應不是同情難過,而是歡呼雀躍,這到底是為什麼?

湘軍和清軍的恩怨

1858年11月,三河之役,湘軍主力7000名士兵被太平軍圍殲,幾乎全軍覆沒,湘軍第一猛将李續賓、曾國藩弟弟曾國華戰死,湘軍元氣大傷。

三河之敗,主要原因是李續賓、曾國華在攻下舒城後沒有按原計劃休整,反而孤軍冒進,在三河鎮被李秀成、陳玉成率領十幾萬大軍圍殲。

江南大營清軍主力被殲,湘軍歡呼雀躍,沒想到報應來得這麼快

雖然三河之敗湘軍要負主要責任,但是清軍見死不救也是導緻湘軍被圍殲的重要原因。

李續賓得知陳玉成率領大軍抵達三河鎮附近的金牛鎮時,就已經飛馬向湖北求援,請調附近的綠營前來救援。然而,此時湖北巡撫胡林翼在家守喪,湖廣總督官文收到求救信後,不僅見死不救,還說風涼話:“李九将軍用兵如神,戰無不勝,哪裡有他攻不下的地方?難道還少了我們不成?”官文是滿人,早就對湘軍不滿,自然樂于看到湘軍戰敗。

湘軍不受朝廷重視

三河之敗,湘軍實力受損,前後休整将近一年。1859年10月,曾國藩下令多隆阿、鮑超部一萬大軍進攻太湖,拉開了湘軍反攻的序幕。

太湖是安慶的門戶,安慶又是陳玉成的大學營,陳玉成絕對不允許湘軍占領他的根據地,是以,陳玉成也率領太平軍主力駐防太湖、安慶。

雙方在太湖展開大戰,鮑超率領3000名霆軍作戰英勇,先後多次擊敗陳玉成的進攻。面對湘軍的猛烈進攻,陳玉成大軍逐漸不支,于1860年2月,撤出太湖。湘軍取得太湖、潛山大勝,殲敵兩萬餘人。

江南大營清軍主力被殲,湘軍歡呼雀躍,沒想到報應來得這麼快

湘軍拿下太湖,為進攻安慶掃清障礙,這是一場關鍵的勝利,太湖之戰穩定了湘軍的軍心。曾國藩興高采烈的向鹹豐奏報,沒想到鹹豐卻不重視,因為和江南大營的勝利比起來,太湖之戰似乎黯然失色。

1860年2月,江南大營攻占了戰略要地江心九洑洲,切斷了天京城最後的補給線。消息傳到京城,鹹豐額手稱慶,攻下天京城指日可待。

太平軍大破江南大營

就在朝廷上下期待清軍不日即可攻下天京之時,太平天國高層正在醞釀一個宏大的反攻計劃。反攻計劃由幹王洪仁玕牽頭,李秀成為總指揮,李世賢、楊輔清等為大将,政策還是屢試不爽的“圍魏救趙”。

按照計劃,李秀成從蕪湖親率大軍,經廣德,偷襲浙江首府杭州,引出江南大營清軍主力,然後李秀成回兵,裡應外合夾擊江南大營。

這個計劃太平軍已經使用很多次了,清軍主帥和春一眼就識破了,是以他選擇按兵不動,隻派小部隊佯裝支援杭州。但是鹹豐不這麼想,如果浙江一失,就損失一大塊賦稅,為此嚴令和春派大軍救援。和春沒辦法,隻能派張玉良率領一萬三千餘人開赴杭州。

1860年4月,李秀成成功占領杭州。等張玉良大軍離杭州不遠,李秀成立馬從杭州撤軍,走小路,直插江南大營。李秀成聯合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等将江南大營反包圍了。

江南大營清軍主力被殲,湘軍歡呼雀躍,沒想到報應來得這麼快

江南大營經過幾次調動,總共剩下的兵力不到四萬,而且這四萬人軍隊軍紀敗壞,糧草不濟,沒有戰鬥力。反觀太平軍,在李秀成的指揮下,五路大軍逐個擊破清軍的陣地。和春、張國粱不敵,逃往蘇州。

圍困天京長達兩年之久的江南大營被徹底摧毀,此後,朝廷再也無力圍困天京。太平軍大獲全勝,繳獲大量槍炮、火藥,以及十萬兩白銀。

江南大營覆滅的原因

表面上,這兩年江南大營取得了不少的勝利,成功将天京合圍,破城指日可待。但是在光鮮的背後,其實江南大營早已腐敗透頂。要不是湘軍在西線上牽制太平軍不少兵力,江南大營早就被太平軍攻破了。

江南大營是按照國家正規軍标準創立的,正規軍的所有缺點在江南大營都可以展現:

江南大營招募的士兵多數是來自沿海地區的無業遊民,尤其以廣東潮汕地區居多,這些是湘軍堅決不用的市井無賴之徒。

江南大營清軍主力被殲,湘軍歡呼雀躍,沒想到報應來得這麼快

江南大營的士兵是從各省抽調而來的,派系衆多,各部隊之久沖突重重,難以駕馭。有時候一軍正在進攻,另一軍就鼓噪先撤退,甚至為了争搶一婦女,各軍大大出手。

江南大營将領之間互相不服,主帥和春與主将張國梁長期不和,他們在軍隊中培植親信,拉幫結派。軍饷層層克扣,上至主帥,下至各級官兵,無不中飽私囊,A錢成風。士兵們平時都吃不飽,也難怪大敵目前,他們不肯出力。

曾國藩和鹹豐的分歧

鹹豐是一個沒有戰略遠光的人,自從太平軍定都天京,他就非常害怕太平軍以此作為基地,揮師北伐,複制朱元璋的成就。

是以,鹹豐的認為隻要拿下天京,其他地區的太平軍就會聞風喪膽,太平軍勢力徹底瓦解,鹹豐把這個戰略叫做“先伐根本,再剪枝葉”。

為了實作這個戰略,鹹豐從全國抽調八旗精銳在天京北面建立江北大營,由滿族親貴琦善統領。從湖南尾随而來綠營,則在天京南面建立江南大營,由向榮統領。兩營兵力最多時接近十萬。除此之外,鹹豐還把大部分江南地區的賦稅拿來供養這兩隻軍隊,并提供最好的武器,恨不得馬上就攻下天京城。

“攻下天京,地方就會土崩瓦解”,這個想法沒有錯,問題是你得先攻下天京。但實際上,攻下天京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天京地勢險要,城牆深厚,太平軍又防守嚴密,不可能在短時間内攻下。

江南大營清軍主力被殲,湘軍歡呼雀躍,沒想到報應來得這麼快

曾國藩和鹹豐的想法剛好相反,他認為把重心放在天京是錯誤的,平定太平天國要比想象中的要難很多。鹹豐的戰略是“先伐根本,再剪枝葉”,曾國藩的政策是“先剪枝葉,“再伐根本”。曾國藩從全局出發,認為隻有沿着長江由上往下,拿下武昌、九江、安慶等幾個重要節點,然後在解決天京。曾國藩提到:“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遊之勢,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鹹豐根本不聽曾國藩的政策,一直下旨催他馬上率軍東下,一鼓作氣。曾國藩第一次帶兵就是因為盲目服從鹹豐的指令,才有後來的湖口兵敗。當曾國藩第二次複出帶兵,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時,鹹豐再次下旨要求曾國藩率軍南下,但是被曾國藩拒絕了。曾國藩選擇穩紮穩打,先解決安慶,再順流而下攻占天京。

曾國藩和鹹豐孰是孰非

鹹豐“先伐根本,再剪枝葉”戰略并不是一無是處。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鹹豐立即在天京城外紮下江南、江北兩座大營,阻止了太平軍進一步東進,威脅清朝的江浙賦稅和漕運。

鹹豐是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通盤考慮的,江浙地區和京杭運河可以說是清朝的命脈,如果被太平軍占領,清朝更加被動,湘軍的軍饷恐怕朝廷一分錢都拿不出來。

太平天國東進之路被阻斷之後,他們隻能選擇北伐和西征,兩萬北伐大軍雖然一度打到天津郊區,但實際上孤軍深入,對清朝的威脅有限,太平天國為此白白損失了兩萬精銳。

天京被圍困,太平天國被迫西征打通糧道,太平軍最遠打到湖南。如果沒有東邊清軍兩座大營牽制,太平天國是完全有能力占領兩湖兩江地區的。

反過來看,曾國藩第一次和第二次統兵時,之是以進軍比較順利,一方面是因為曾國藩穩健的打法,另一方面也有江南、江北兩座大營牽制太平軍主力的緣故。

由此可見,不管是鹹豐,還是曾國藩,兩者的戰略都沒有問題,隻有兩者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當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攻破時,鹹豐“先伐根本,再剪枝葉”戰略壽終正寝,曾國藩的“先剪枝葉,“再伐根本”戰略開始發揮。鹹豐也不再執着于圍困天京,轉而倚靠曾國藩的湘軍。1860年5月,鹹豐下旨讓曾國藩署理兩江總督,不久改為實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