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中國的版畫同其他很多老行當一樣,總是家族傳承,打小耳濡目染,見慣了父輩的辛苦,卻很難不被其中的美感所吸引。

霍慶順就是如此,他父親當年不太想讓孩子繼續這份辛苦,霍慶順不聽,偷偷摸摸也要畫。也幸虧這種執拗,近百年的楊柳青老畫館“玉成号畫莊”傳承至今,霍慶順從少年畫到如今滿頭白發。

如今霍慶順的倆兒子和兒媳婦都繼承了版畫手藝,除了畫胖娃娃,也常有創新的題材。老爺子對新畫風都支援,卻也有規矩:“不論畫風怎麼創新,勾描、刻版、套印、彩繪、裝裱這套老手藝不能丢。”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霍慶順和兒媳婦都繼承了楊柳青版畫手藝。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二十多道工序隻為娃娃的紅臉蛋兒

年關将至,天津市西青區楊柳青古鎮的胡同深處,一個四合院門口挂着木質牌匾,上面寫着“楊柳青年畫館”幾個柳綠色大字,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霍慶順的“玉成号畫莊”就在畫館東側廂房裡。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霍慶順站在玉成号畫莊前。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粗壯的棕榈刷一遍遍在木版上回旋,刷頭的墨汁均勻浸入木版紋路中。

霍慶順将一張宣紙覆在木版上,施加輕重不同的手力,一幅清晰的“蓮年有馀”躍然紙上,這是楊柳青木版年畫裡最經典的形象。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霍慶順拿着棕榈刷制作年畫。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楊柳青木版年畫發源于千年古鎮楊柳青,距今已有400餘年的曆史。

因題材廣泛、寓意吉祥,加之采用刻、繪結合的特色手法,楊柳青木版年畫是以被認為是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首。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題材廣泛而且寓意吉祥的楊柳青年畫。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彩繪的各個步驟才是楊柳青年畫的精髓。霍慶順端着調色碗,一手拿着扁筆,開始在“畫門子”上給年畫娃娃的臉蛋兒上色。

“畫門子”是楊柳青木版年畫彩繪中常用的一種工具,一般六至十個“門”為一組,一張張畫紙被豎着糊于門子上,彩繪的時候,隻要調試好一種顔色,可同時完成多幅畫同一部位的統一着色。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霍慶順給年畫娃娃的臉蛋兒上色。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畫紙從桌子上到牆上,也是功夫活兒。”霍慶順向記者說道。一般楊柳青年畫都是購買生宣紙,買回來後,畫工要自己在宣紙上加礬,否則用生宣紙畫出來的年畫就是大花臉了。加礬也有講究,根據一年四季的溫度、濕度的不同,要加不同比例的礬。春天風大時,加礬的比例就要小一些,夏天則因為濕度較大,加礬比例就要大一些。

“就‘礬牆’這道工序,有的畫工就得練上半年的時間。”話語間,霍慶順右手手腕輕巧地一旋一轉,手中扁筆筆刷在年畫娃娃的臉蛋兒上轉了一圈兒,一個紅暈的小臉蛋兒呈現在年畫娃娃的臉上。

霍慶順正在彩繪的“蓮年有馀”,忙活了很久,隻是完成了年畫娃娃紅臉蛋兒最基礎的步驟,後續還需要染臉、勾臉、烘臉、罩臉、出相子、點眼白、點黑眼珠等二十多道彩繪工序。

“畫縫兒”手藝人留下的防僞辨別

胖娃娃抱大魚,身後兩朵蓮花,記者端詳了霍慶順正在彩繪的“蓮年有馀”好一陣兒,才在畫作中間位置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迹——“畫縫兒”。

根據傳統工藝,楊柳青木版年畫制作由勾描、刻版、套印、彩繪、裝裱五大工序組成。一幅較大的作品在印制輪廓的時候往往都需要拼接,以“蓮年有馀”為例,木版一面雕刻着“蓮年”字樣和魚頭,一面雕刻着“有馀”字樣和魚尾,娃娃的身子被分别雕刻在木版兩面。想要完成另一半印刷,需要将木版翻面兒,再精湛的手藝,也會在畫中留下痕迹。肉眼近乎不可見的畫縫兒,是純手工制作的印迹,“也是那個年代的防僞線”,霍慶順說。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霍慶順畫的“蓮年有馀”。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蓮年有馀”這幅畫作出自百年前的老藝人,一直流傳至今,霍慶順也從來畫不膩。“蓮年有馀,取自年年有餘之意,所用的是‘蓮’表示像蓮花一樣連連不斷,而蓮花也有荷花的叫法,年畫上畫了兩朵荷花,這裡又有和和美美的意思。胖娃娃也有奧義,大家都希望兒孫滿堂,但有人喜歡男孩,有人喜歡女孩,是以年畫娃娃一邊的頭發是發髻寓意着男孩,一邊是梳起的小辮寓意着女孩。小小一幅畫,男孩女孩的祝福都有了。”鯉魚的頭、鲫魚的身子、金魚的尾巴,在“蓮年有馀”年畫裡娃娃手裡抱的大魚集合了三種魚最精華的部分,祝福滿滿。

霍慶順介紹,楊柳青年畫可以分為五大類,娃娃類、侍女類、民俗類、民間故事類和神話類,每一類裡又有上百種内容。“莊稼忙”、“五子奪蓮”、“南村訪友”等也是楊柳青木版年畫流傳較廣的傳統畫作。

1926年“玉成号畫莊”成立,是當時楊柳青鎮内規模較大的年畫作坊。霍慶順出生的時候,楊柳青木版年畫“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鼎盛時期已經過去,“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附近的年畫作坊就隻有我們家了。”

看着年畫長大,跟着父輩、兩個姐姐一起學習楊柳青木版年畫,是霍慶順孩提時代最喜歡的事情。“先偷藝後學藝”,因為辛苦,也因為行業的式微,父親最初并不想讓霍慶順繼續從事這一行當,可幼年霍慶順偏偏要在放學後偷偷學藝。兩個姐姐彩繪的時候,他就在旁邊看,等到屋子裡沒人了,他就自己去臨摹。大概是看到了霍慶順的執拗與天分,父親開始手把手教霍慶順手藝。這一入行,幾十年白駒過隙。

疫情之下,生活繼續

46歲的張宏在兩年前租下了古鎮裡的一個四合院,專門用來制作楊柳青木版年畫,這兩天,她正忙着“趕工”,這批訂單要在春節前給客戶發出。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霍慶順大兒媳婦張宏和“如虎添億”。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張宏是霍慶順的大兒媳婦,也是徒弟。讀書的時候,張宏和霍慶順的長子是同學,過來串門的時候,張宏被滿屋子的木版年畫震撼到了。畢業後,她找到霍慶順拜師學藝。“老爺子一家都會制作木版年畫,我把整個制作工藝都學了一遍,但最喜歡的還是彩繪。”

一隻黃色的小老虎張着嘴巴,兩隻眼睛被銅錢替代,身後甚至還長有一對翅膀,這是張宏和美院專業老師一起創作的“如虎添億”,相較于“蓮年有馀”這樣傳統的楊柳青木版年畫,這是張宏的一次全新創作。

在延續傳統工藝的基礎上,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楊柳青木版年畫,這是張宏最想突破的,“不過老爺子叮囑過,不論畫風怎麼創新,老手藝不能丢。”

在楊柳青古鎮裡,和張宏同樣挂着“玉成号”牌子的還有霍慶順的二兒子、二兒媳的畫莊。一層展示各種楊柳青年畫作品,沿着樓梯進到二層,霍樹青和妻子韓平正在畫門子上彩繪,夫妻倆隻偶爾交流,仿佛所有的默契都在筆尖。和張宏一樣,韓平也是嫁入霍家之後跟着霍慶順學習制作楊柳青木版年畫。

楊柳青年畫:畫風能創新 老手藝不能丢

霍慶順二兒子霍樹青和妻子韓平正在畫年畫。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攝

年根兒近了,楊柳青古鎮裡紅彤彤的燈籠裝扮着年味。平時,霍慶順經常會到兩個徒弟的畫坊裡轉轉,這兩天卻去不成了。剛剛過去的周末,天津疫情防控局勢突然緊張起來,楊柳青鎮啟動了大規模的核酸檢測,楊柳青年畫館臨時關閉了。10日,已經打過疫苗第三針的霍慶順獨自來到了工作室,繼續案前的一刻一繪。霍慶順覺着,困難總會過去,疫情也一定會平息,就像“蓮年有馀”這幅畫裡的胖娃娃,多少年總這麼喜慶,這就是人們對未來的盼頭,新的一年,生活繼續。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