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月9日,所有中國球迷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成都鳳凰山體育場。在這場足協杯決賽中,山東泰山隊憑借着賈德松的世界波破門1-0戰勝上海海港隊,獲得了2021中國足協杯的冠軍。
這是本賽季泰山隊繼中超聯賽後獲得的第二項冠軍,同時也是泰山隊史上第三次獲得“雙冠王”的殊榮。回想起泰山隊上次奪得“雙冠王”,已是十五年之前。
本賽季山東泰山一線隊出場的17名本土隊員中,有11人出自魯能青訓體系,而教練組成員韓鵬、周海濱、矯喆等人,也是魯能足校走出去的優秀人才。放眼到整個中國足壇,本賽季更是有121名魯能青訓球員報名參加中超、中甲、中乙職業聯賽。
如果說泰山隊本賽季成績的取得很大一部分功勞得益于球隊的穩定投入,那麼青訓的穩定發展則為這支泰山隊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在過去這些年金元足球大行其道的日子裡,泰山隊及魯能足校一直不忘初心,默默耕耘青訓,而目前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對過往的一切所給予的最好回饋。
感今懷夕 在起步中謀求發展
01
定位高
1999年,魯能足校在濰坊坊子電廠的舊址上正式成立。建校之初整個學校隻有一塊足球場地,這也是魯能足校最初的模樣。
“我們要辦最好的足球學校。”當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在建校之初被喊出來時,大部分人都沒有看好這個學校的未來發展。據魯能足校時任校長康建興回憶:“當時我們出去學習,很多機關都覺得我們是搞電力的,不可能會把足球搞好。”結果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魯能足校早已成為中國足球青訓的佼佼者。
1999年底,在時任泰山隊主教練桑特拉奇的推薦下,前南斯拉夫主教練可可維奇來到魯能足校出任總教練一職,這也是國内的足校第一次聘請外籍主教練。
可可維奇在山東的初始并不順利,他和藹輕松的執教風格與大家心中“嚴師出高徒”的觀念相差甚遠,這也讓他備受争議。直到2000年的夏天,在可可維奇帶領U17隊獲得了魯能足校建校以來的第一個冠軍後,人們才慢慢接受了他的執教理念。
可可維奇的到來不僅為球隊帶來了先進的足球經驗,也擔負起了為魯能足校培養教練的任務,更為魯能足校提供了先進的發展理念,“濰坊杯”的舉辦亦是如此。
青訓方面中國與歐洲最大的差距,便源于國内球隊缺少高水準比賽的曆練,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球員的發展。為了緩解這一問題,2006年魯能足校借鑒“土倫杯”創辦了“濰坊杯”這一賽事,這也是國内舉辦的第一個國際青少年足球比賽。
建立這一賽事最初的想法來源于康建興等一批時任學校上司。當時經過調研後,學校上司認為球員需要一個高品質的賽事舞台,這不僅可以讓球員們更早地體驗職業足球的氛圍,也可以讓球員們近距離接觸足球先進國家的青訓。但由于學校的各種客觀因素,“濰坊杯”一直未能落地實施,直到2006年學校更新改造後有了更好的辦賽和食宿條件,“濰坊杯”才最終得以成型。
到目前為止,“濰坊杯”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三屆,其中不乏拜仁慕尼黑、皇家馬德裡、博卡青年等豪門參賽。
02
布局廣
2009年,魯能足校決定在全國範圍内建立足球校外人才輸送基地,盡可能發現更多有足球天賦的球員。當年年底,學校與淄博張店區西六路國小舉行了合作簽約儀式,西六路國小成為魯能足校建立的第一個校外人才輸送基地,這也拉開了魯能足校建構自己選材網絡的序幕。
截至目前,魯能青訓校外人才輸送基地的數量已達38個。魯能足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為足球人才基地提供整套的訓練裝備和訓練器材。同時,魯能足校還會與簽約學校建立定期的溝通交流機制,定期組織舉辦基地教練員教育訓練班,打造雙方溝通交流平台。
足球校外人才輸送基地的建立,不僅拓寬了魯能青訓的選材管道、提升校園足球教練員的水準,也進一步履行了魯能青訓的社會責任,特别助力老、少、邊、窮地區的足球運動發展,為全國青少年足球運動的普及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雖然國内聯賽有很多出自魯能足校的優秀球員,但能夠培養出走向世界的中國球員一直是魯能青訓不變的目标。為了這個目标,魯能足校在過去這些年裡堅持走國際化教育訓練道路,與巴西、葡萄牙等足球發達國家建立深度的合作模式。
2013年,魯能青訓啟動了青少年留洋葡萄牙教育訓練的計劃,在本賽季中超聯賽中大放異彩的郭田雨、劉洋等人都是這個計劃中的一員。2014年,啟動巴西青少年教育訓練基地建設計劃,7月,魯能巴西體育中心揭牌儀式在巴西聖保羅州幸福港市舉行。魯能巴西體育中心也是中國足球俱樂部擁有的第一座自主産權、自主營運的海外青訓基地。在此後的幾年,魯能足校每年都将自己的球員送往巴西、西班牙等地進行融入式培養。
03
專業精
在建校的二十餘年裡,魯能足校在學校建設方面,實作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式發展,這也為魯能青訓的專業化、國際化、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硬體方面,學校球場從建校初期的1塊沙土球場變成了如今的24塊專業足球場地,這其中既有天然草球場,也有符合國際足聯認證的人工草球場。
在訓練中,球員佩戴GPS智能裝置,教練會根據智能裝置提供的回報有針對性地作出調整。同時,大資料的應用也為學校在球探選材、球員評估、傷病預防等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魯能青訓經過長時間的嘗試,在選材機制方面全面優化,從原來的依靠經驗選球員逐漸變為專業化、資料化、模型化,選材更加科學。同時擴大選材範圍,選材覆寫面可達全國三十餘地區。
從建校一直到現在,魯能足校堅持聘任歐美足球發達國家的教練出任總教練或青訓總監一職,力圖将世界先進足球理念傳遞給隊員。2021年6月1日,西蒙正式出任魯能青訓技術總監一職,這也是第一位魯能青訓自己培養出來的技術總監。
一切為了孩子,是魯能足校的辦學方針。為了讓球員們可以健康發展,學校在狠抓訓練的同時堅持“文體并進”的育人理念。魯能足校之是以堅持對球員進行文化課教育,是因為始終堅信學生心裡不應該隻有足球,還要有生活。
對标一流 在實踐中探索未來
本賽季一線隊所取得的成績,是對魯能青訓過去所付出努力的最好注解。在進入新的發展周期後,魯能足校也會直面自身問題,優化辦學思路,努力向國際一流青訓機構看齊。
優化“兩個隊伍”建設
優化教練員隊伍建設,增加相關崗位人員配置,做好教練員的優勝劣汰,提高教練員入職門檻和入選标準,繼續開展戰術周期化教練員教育訓練,培養能夠真正貫徹執行魯能青訓統一的比賽理念和風格、落實魯能青訓文化的教練員。
優化球員隊伍結構設定,提升隊員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強化9-12歲小年齡球員的個人基本技術和個人能力,讓提升小年齡段球員基礎技術水準成為共識。
“高度一體化”戰略
加強足校和俱樂部的定期業務溝通和交流,在體系、風格和理念等多方面形成一體化,全方位提高魯能青訓的水準。
優化選材體系
優化選材網絡,擴大選材版圖,按照“按需引才、擇優錄取”的原則,突出重視缺失位置球員的引進,主動聯系全國各地區足球項目學校及優秀青訓機構,發展青訓水準較高機關成為校外人才基地,積極邀請各優秀球隊參加“魯能杯”全國少兒邀請賽,確定高品質苗子隊員的選拔引進。
04
提升教學工作
修訂多元度學生評價方案,探讨目前體育學生的心理狀态,找準管理方向,形成具有體教結合特點的學生培養模式。
時隔十五年的雙冠,在俱樂部和足校的曆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我們也深知,要想成為世界一流青訓機構,培養出屬于自己的頂尖球員,魯能青訓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魯能足校也會在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的上司下繼續穩步發展,持續為山東足球和中國足球輸送人才,為山東泰山打造百年俱樂部、中國足球走向世界貢獻魯能青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