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聖賢的确沒有出現過幾位,僅有孔孟朱王,而登頂至尊的皇帝卻有不少。那麼,這些皇帝會不會犯錯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代的皇帝雖是九五之尊,但畢竟也隻是凡人中的“皇”,而非人間的“聖”。

是人總要犯錯,而犯錯之後想着改正也是一般人的邏輯。貴為九五之尊的皇帝犯錯,也會想着去改正,他們一般會釋出“罪己诏”來講述自己的過錯,向群眾道歉。這些罪己诏中,有的霸氣、有的誠懇、有的搞笑、有的卻讓人落淚......

最早的罪己诏

說到最早的罪己诏還得追溯到夏朝。夏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上接三皇五帝,下起商周秦漢。夏朝的第一個帝王就是我們熟知的大禹,大禹治水三年而不入家門,一心系着家國天下。即位之初的大禹正是延續着他這份為民治天下的胸懷。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是以當他看到犯罪傷害無辜之人時,他悲痛萬分,竟不自覺間抽泣起來。手下的大臣不知所措,急忙安慰詢問,大禹才回答說:“以前堯舜在位的時候,人人都能堅守本心,可是當我在位後,居然還會有犯罪之人,實在令人痛心。是我教化不足啊,我對不起天下的百姓啊。”

雖然,大禹沒有正式張貼釋出,但沒過多久,大禹面向衆大臣直抒胸臆的這番話,被傳開了去,都城甚至夏朝所轄區域的百姓都知道了大禹的愛民之心。

有擔當的罪己诏

我們都知道,夏朝是被商朝滅亡的,但我們都忽視了一個問題——商朝怎麼駕馭附屬于夏朝的諸侯呢?答案就在于商湯的罪己诏裡。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王曰:爾有善,朕弗敢蔽; 罪當朕躬,弗敢自赦,惟簡在上帝之心。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大緻意思就是你們的好,我不敢遮蔽;我自己産生了過錯,我也不敢對自己進行赦免,因為上天都已看得明白。你們手下的子民犯了過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我;我犯了過錯,也不能轉嫁到你,甚至子民的身上。

各路諸侯聽到商湯這麼低姿态的表述,再想想夏桀的暴政。他們逐漸接受了這個新的盟主,也承認了商朝的正統地位。也正是商湯這有擔當的罪己诏,使得商朝在曆史的長河中存在了554年。在我國五千年的曆史中,這已經算是長壽的王朝了。

霸氣的罪己诏

曆史上最有名、最霸氣的罪己诏當屬漢武帝的《輪台罪己诏》了。《輪台罪己诏》的名氣之大,一方面是釋出罪己诏的人——漢武帝的名氣太大;另一方面就是《輪台罪己诏》作用太大——幾乎挽救了西漢王朝。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漢武帝劉徹是一位百年不遇的雄主,少年時便展現了過人的才幹。曆史上也把他與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并稱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漢武帝最出色的政績,便是打敗了困擾中國數百年的匈奴之擾。在位期間,他東征西讨,任用衛青、霍去病等人,大敗匈奴,使得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馬”。

然而這光輝的背後,卻是漢朝不堪重負的财政。為了保證前線将士的補給,漢武帝時期的賦稅不斷加重,直到匈奴被滅,西漢的百姓已經被折磨得苦不堪言,農民起義也隻在一念之間。

恰巧這時,這位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在認真調研,認真思考慮下,釋出了《輪台罪己诏》。

“妄者,朕之不明......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是以擾民也。今朕不忍聞。”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輪台罪己诏》釋出之後,漢武帝也把國家的重心放在了發展經濟,休養生息上。他下達一系列政策,減輕群眾的勞役和賦稅,慢慢地西漢王朝在前期的戰争壓力下舒緩了過來,國家又呈現了一派祥和景象。

令人落淚的罪己诏

有明一代是最讓世人感慨的一代王朝。不僅是這個王朝出現了很多奇人轶事,更是因為這個王朝的皇帝都很接地氣,很有性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對這個王朝最貼切的總結。

為防範蒙古,明成祖朱棣親自把都城搬到了北京;為振興祖業,崇祯帝朱由檢勵精圖治,最後明朝滅亡也沒有苟活,而是一同與大明殉葬。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朕以涼德,志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不期倚任非人,遂緻虜猖寇起……朕不忍獨享甘旨。念其披堅冒險,朕不忍獨衣文繡。茲擇十月三日避居武英殿,減膳撤樂。”

這是朱由檢死前最後一道罪己诏。朱由檢在位17年,幾乎每年都要頒發罪己诏,他想用這種方法去尋找有識之士,一同挽救大明王朝。但亡國之運已至,任他再怎麼努力,都是徒勞之舉。

死前,他面臨着内憂外患,内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外有努爾哈赤的虎視眈眈。此時,他終于看透了大明的運勢,遂寫下這感人淚下的罪己诏。嗚呼哀哉!

誠懇的罪己诏

相比明朝的皇帝,清朝的皇帝更加務實和勤政。清朝的第一個皇帝,順治帝更是其中的典範。他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釋出罪己诏,他不是為了安撫百姓,而是用罪己诏來誠懇地檢查自己執政期間的得失。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朕仰奉慈綸,諸事太過,豈濫不經,是朕之罪一也……朕性閑靜,常圖安逸……上下情誼否塞,是朕之罪一也。朕每自恃聰明,不能聽言納谏……不肯進言,是朕之罪一也……以緻過端日積,愆戾逾多,是朕之罪一也。”

這是順治在位時期頒布的一則罪己诏,其中他對自己的罪過,竟梳理了14條之多。他從有違祖訓開始說起,然後從孝道、用人、納谏、言行等方面深刻挖掘自己的罪行。

他不怕别人看到自己的過錯,而是直面甚至讓人批評他的不足。作為一國之君,他放下面子,努力檢討,令人欽佩。

搞笑的罪己诏

清朝滅亡之後,本不應該再存在罪己诏。因為罪己诏是專屬于皇帝本人的。然而,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封建思想的殘餘并未完全消除,導緻袁世凱等一批封建舊臣篡權改制,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但辛亥革命之後,“民主共和”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複辟帝制就像小孩子過家家,最終還是不得功成。果不其然,袁世凱在一衆聲讨中,放棄了複辟。但令人捧腹的是,他竟然學着封建帝王的樣子寫了一篇“罪己诏”。

“民國肇建……憂國之士怵于禍至之無日,多主恢複帝制,以絕争端……始以籌備為詞,藉塞衆望,并未實行。”

罪己诏中,他不但推卸責任,而且還企圖把複辟帝制的行為美言修飾,化為烏有。然而他的所作所為,在一些有識之士眼裡不過是跳梁小醜的自導自演,玩笑而已。

皇上犯錯也要寫檢讨?有的诏書誠實,有的搞笑,有的讓人落淚

無功無過,罪己責人。“罪己诏”對古代帝王最大的意義不在于自讨,更在于修飾與美化自己的政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一個帝王放下身段去自省,去改錯,在民間輿論中便是最申明的事,對政權、國家也最有利,最有凝聚力。以上的罪己诏正是遵着這條标準進行的,帝王之術正是駕馭人心,但也正是這樣的帝王之術也讓曆史多了幾分姿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