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滇粵兩地289件(套)珍貴文物亮相!“滇王”與“南越王”相會羊城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黃巧好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鄧勃

滇粵兩地289件(套)珍貴文物亮相!“滇王”與“南越王”相會羊城

該展由雲南省博物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和昆明市晉甯區博物館等六家文博機構共同主辦,共展出滇粵兩地289件(套)珍貴文物,為觀衆重構2000多年前的滇、南越兩個地方王國的曆史圖景,展現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獨特魅力。

青銅器上留下滇國史詩

滇國是漢代西南地區實力較強的屬國,戰國末至西漢早期達到全盛;至西漢晚期,滇國走向衰落。南越國是秦漢時期據守嶺南的諸侯國,始于公元前203年趙佗稱王,至公元前111年為漢所滅。

滇國出土文物品類之盛大、技藝之精湛、所展示的文明之高卓,令世人震驚。滇文化遺物迄今已出土上萬件,以青銅器為大宗。滇人極富創造力,他們充分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巧奪天工的冶鑄技巧将兩千多年前滇國社會的一幕幕場景鮮活地刻鑄于青銅器上,将瞬間凝固成了青銅器上的滇國史。

滇粵兩地289件(套)珍貴文物亮相!“滇王”與“南越王”相會羊城

造型獨特、裝飾精巧的青銅器具有典型的滇文化特征:貯貝器多用于貯放貝币,其器蓋上雕鑄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動物或大型場景,主題涵蓋祭祀、紡織、狩獵、擄掠、趕集、舞蹈等。

如展出的文物“西漢 籍田祭祀場面貯貝器”;扣飾是滇人裝飾于腰間的飾品,背面有一橫制的矩形扣,便于穿系或懸挂,以動物紋為裝飾的扣飾多以擄掠、剽牛、樂舞、狩獵、動物搏鬥為主題,如展出的文物“西漢 二人盤舞鎏金青銅扣飾”;滇國“仿生式”兵器多飾有動物形象,如鳥、犬、豬、雉或獸,如展出的文物“西漢 手形銎銅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滇國青銅器上常以牛為造型或裝飾,構思奇巧、别具一格,如展出的“戰國 牛虎銅案”。牛不僅是生産工具,更是滇國上層階級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祭祀儀式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牛為主題的滇國青銅器代表了滇人崇武有力的民族品格。

滇粵兩地289件(套)珍貴文物亮相!“滇王”與“南越王”相會羊城

展現中華文明多元一統

越人是滇國的主體民族,許多滇國文化有着鮮明的百越民族文化特征:滇國青銅器上的滇人繼承了古越人“椎髻文身”的傳統,房屋模型扣飾形象反映了滇人居住于越式幹欄建築中。

主辦方介紹,本次展出的西漢時期廣州陶屋、南越王宮署遺址出土的“萬歲”瓦當以及望柱等文物,反映了南越國在幹欄基礎上對中原建築技術的吸收和融合。此外,銅鼓、羽人等越族特色器物或紋飾均在兩地有所發現,可見滇國與南越國無論在地緣、族屬還是文化上,都有着千絲萬縷的關系。

滇粵兩地289件(套)珍貴文物亮相!“滇王”與“南越王”相會羊城

滇與南越的對外交流各具特色:古滇國地處我國西南地區,是中原文化、北方遊牧文化、東南亞半島文化互相交流的通道;南越國地處南海之濱,擁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端的重要港口,開啟了廣州作為海絲重鎮曆兩千年而持續繁榮的曆史。

一個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重鎮,一個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千年港口,二者為古代中國的對外交流提供兩種可供對比和探讨的範本。 “本次展覽展現了秦漢時期中華文明的多元一統特色。”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館長吳淩雲介紹,滇文化和南越文化,各自發展,又互動交流,最終彙聚到華夏文化體系,為中華文明的發展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黎存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