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唐朝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念幫助他稱帝以及幫助他創造''貞觀盛世''的功臣們,仿效漢明帝劉莊在雲台閣紀念雲台二十八将的方式,在皇宮中建立了一座淩煙閣,選擇出了貞觀名臣24位,并請繪畫大師閻立本描繪出了這24位功臣的畫像置于淩煙閣中,表示對這24位功臣的尊敬和看重,李世民本人也經常到淩煙閣追憶和懷念。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在淩煙閣功臣榜的武将序列中,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秦瓊、程咬金和李績(徐茂公)三人,拜《隋唐演義》的廣泛傳播所賜,這三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并且三人在歸唐後,在唐高祖李淵執政時期就已經早早的封公拜将,全是手握兵權的進階實權将領,在實際的官職和爵位上,遠遠超過淩煙閣功臣榜上的絕大多數人。

秦瓊在投唐後,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已經官至左武衛大将軍、爵封翼國公,程咬金在投唐後,也因軍功爵封宿國公,李績因為是帶着部隊和地盤投唐,又是瓦崗寨一脈在李密死後的最高上司人,是以比秦瓊和程咬金還厲害,官職做到了河南大總管、左監門大将軍,爵封舒國公,他本名姓徐,也是在這個時候被李淵賜姓李。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而位居淩煙閣功臣榜上,且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地位能超過秦瓊、程咬金、李績這三人的,除了李孝恭這樣的皇室宗親外,也就是同樣位居唐朝開國功臣的''太原元謀功臣''中的幾位,比如柴紹、殷開山等,其餘諸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等貞觀時期風頭強勁的名臣良将都還不入流,在朝廷中都沒有位置,甚至包括後來的大唐軍神李靖當時的爵位也僅僅隻是縣公,實權也比不上李績。

可在淩煙閣功臣榜的排位上,秦瓊、程咬金和李績三人卻遠遠地落在了後面,程咬金僅位列第19位,李績和秦瓊更慘,分别位居23位和24位,當上了正、副班長。和秦瓊一樣位列兩大門神的尉遲敬德排在第7位,在瓦崗寨時沒什麼存在感的魏征和張亮分别排在第4位,第16位。為何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就功成名就的這三人會在淩煙閣上的排位中如此落後?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秦瓊的地位很尴尬,是否參與過''玄武門之變''都不重要

史書上關于秦瓊是否參與過''玄武門之變''描述得很含糊,按照正常的道理說,秦瓊是李世民相當欣賞和看重的将領,秦瓊也是在李世民麾下屢立軍功,史書上就曾記載:''每敵有骁将銳士震耀出入以誇衆者,秦王辄命叔寶往取之''。兩人之間有交情,秦瓊當時的職位也值得李世民拉攏,可實際上從最後淩煙閣的排位來看,李世民或許是對秦瓊有不滿的情緒,秦瓊或許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秦瓊從王世充處抛妻投唐時,李淵曾對他表示:''卿不恤妻子而來歸我,且又立功,使朕肉可食,當割以啖爾,況子女玉帛乎!'',并且李淵在他執政的時候也基本上做到了,秦瓊被允許跟随李世民作戰,李淵在他立了功後從來都是大加封賞,給予實權,爵位也做到了異姓臣子的頂峰,可以說,李淵對隻是一個降将的秦瓊是有恩的,還是很深的恩情。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秦瓊是否如演義中寫的那樣有真義氣,或者是假義氣,都不太可能參與明顯是要對付李淵指定的繼承人的''玄武門之變'',那相當于是背叛李淵,而沒有參與政變就是不支援李世民,那麼在淩煙閣上的排名當然不會高,能擠進排行榜中,估計已經是李世民看在秦瓊曾經随他東征西讨且屢立戰功的份上了。

當然,也有可能是秦瓊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畢竟史書都沒有說清楚,可實際上,參與比不參與還差,因為參與了政變是對李世民有功,但對李淵就是有愧,李世民不是笨蛋,心中也是有杆秤的,李淵對你這麼好,你能背叛他,那麼将來是否也會背叛自己?那麼對秦瓊的感官也會嚴重下降,貞觀年間沒有重用秦瓊也就說得過去了。

秦瓊在貞觀年間不被重用,沒有新功,慢慢的也就被别人超過去了,自然在淩煙閣中排不上好名次。還有一種可能是秦瓊有病無法參與貞觀年間的戰事,史書上也有相關記載,是引用秦瓊自己的說的話:''吾少長戎馬間,曆二百餘戰,數重創,出血且數斛,安得不病乎''。是以,秦瓊有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都不重要,夾在李淵和李世民中間的他其實很尴尬,貞觀時又沒有軍功,被甩在最後也就正常了。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李績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又是單獨一個派系,需要一定的打壓

李績在李淵執政時期的實權和地位比秦瓊和程咬金高得多,他可以算是一方諸侯,特别是在李密死後,至少在前瓦崗寨一系的軍方将領中,他已經是地位最高的上司人了,整個大唐軍中出身瓦崗寨的都要以他為首,包括秦瓊、程咬金。李績和李靖一樣,在當時已經是一路總管,但爵位比李靖要高,就算随同李世民征戰,也是各自統領一軍,互不統屬,比如史書上的記載的是:

平建德,俘世充,乃振旅還,秦王為上将,勣為下将,皆服金甲,乘戎辂,告捷于廟。

這樣的一方諸侯似的人物,在李世民還沒有當上皇帝時,隻能拉之為盟友,而不能像對待尉遲敬德、侯君集那樣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而手握兵權的李績也不可能參與''玄武門之變'',對于李績來說,他不參與皇室之間的争奪才是最妥當的,他是能獨自統兵的大将,今天可以參與李世民發起的政變,明天是否也可以參與李世民的兒子發起的政變?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李績和秦瓊、程咬金不同,秦瓊和程咬金是長期被李世民統轄作戰,可以當成部下看,如果不參與李世民的政變可以視為對李世民不忠,李績就沒有這個顧慮,同樣,李世民也知道輕重,是以并不在意李績沒有幫助自己搞政變,但他把李績放在淩煙閣排名中倒數第二的位置也是存在了打壓的心思,打壓原因有三點:

李績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是以重視程度要低于原秦王府嫡系,否則容易讓嫡系部下有意見。

李績是單獨一個派系的統兵大将,是可以制衡關隴貴族的,基于軍中的平衡,不能輕易的損失掉,拔太高反而會讓他遭受攻擊。

李績年輕,可以讓後來的皇帝接着使用,而且他是武臣,地位要相應的降低。

基于以上幾點原因,即使李績的實際官職和爵位早就足以傲視大多數排在他前面的淩煙閣功臣,李世民依舊在制定排行榜時把他甩在最後,李績實際上也完成了李世民的期望,在唐高宗李治執政時,成為輔政大臣的他,代表着軍方一直站在皇帝身後,在李治打倒長孫無忌奪權的行動中,還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在淩煙閣功臣中的最終成就也僅僅隻次于李靖。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中沒有參與核心的行動,功勞上落後于他人

程咬金和秦瓊、李績相比,在李淵執政時期的地位稍有不如,但也是有一定實權的将領,比尉遲敬德、侯君集這樣在朝廷中沒有實際職位的秦王府私兵的地位還是要高不少,比如李建成、李元吉要鏟除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時,尉遲敬德、張亮這樣的可以直接抓起來拷打,但對程咬金這樣在朝廷中有正式職位和實權的就隻能用行政指令調離:

七年,隐太子谮之,出為康州刺史

不過他是被視為秦王府的人,沒有秦瓊那樣在李淵心目中有較高的地位,也沒有李績那樣有着自己的嫡系部隊,調離到外地,沒有李世民的直接幫助,恐怕會出意外,是以程咬金也很幹脆的勸說李世民動手:''大王去左右手矣,身欲久全,得乎?知節有死,不敢去!''。但他同樣是有一定兵權的大将,不可能去幫李世民做簡單的打手。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而且,像程咬金這樣的即被視為是李世民的死忠,又有兵權的将領,肯定是被嚴密監視的,帶着他去玄武門反而容易暴露。是以,在''玄武門之變''中,程咬金沒有參與最危險,也是最核心的伏擊行動,是在外面帶着他能統轄的部隊負責秦王府的保衛和肅清李建成、李元吉餘黨的工作,相對而言,比起直接在玄武門那以死相搏的人,功勞要小上不少,在淩煙閣上的排位也就不會太高。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綜上所述,秦瓊、程咬金和李績這三位因《隋唐演義》而在民間中知名度最高,并且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就封公拜将的三個人為何在淩煙閣功臣榜上排名比較靠後的原因也就大緻出來了,三人都因為各自的原因沒有參與政變行動或沒有參與最核心的行動,其中,還隻有程咬金是明确投向李世民一邊的,另兩位嚴格來說,當時都還算不上是李世民的部下。

瓦崗三虎秦瓊、程咬金、李績,三人在淩煙閣的排名上為何吃了虧?

三人都是有兵權的将領,即使去幫助李世民,也不可能親自上場做打手,和尉遲敬德、侯君集那樣需要拼命才能獲得功名的不一樣,他們可以有選擇權。三人還都有一個重要特征,他們全部不是在朝堂上影響力最大的關隴貴族中人,秦瓊是比較純粹的職業軍人,程咬金和李績都是山東豪強出身,在以關隴貴族為主導的初唐時期,天生就比較吃虧,李世民在制定淩煙閣功臣榜時也需要照顧方方面面,是以這三位也就隻能委屈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