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末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要皈依佛門卻遭拒,結局凄涼

在古代,死刑最常見的方式也就是砍頭,為此,劊子手作為中國封建年代一個特殊的行業得以流傳下來,不過随着清王朝終結,這種殘忍血腥的行刑方式也逐漸走下舞台,在漫長的曆史發展當中,劊子手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規矩,比如必須在正午行刑,行刑前臉上必須抹上雞血,好裝扮成閻王派過來的鬼吏,震懾亡靈,如果大家對此感興趣,可以去讀下莫言的小說《檀香刑》,裡面詳細地描述了一個劊子手的一生。

清末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要皈依佛門卻遭拒,結局凄涼

言歸正傳,古人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俗語,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等級鮮明的封建社會,職業歧視非常的嚴重,有着“下九流”之說,師爺、衙役、裁縫、剃頭等行業都被歸于此類,并不太受人待見,而劊子手的地位比起下九流,在公衆的眼裡更加不堪,不少人認為,殘人肢體,害人性命,太過于陰德,是會遭到報應的。是以除非是吃不上飯的人為了謀求活路,才會幹這個行業,劊子手基本都是師徒傳授,而并非子承父業,他們很多都取不到老婆,斷絕香火。隻能讓徒弟接過自己手中的鬼頭刀。

清末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要皈依佛門卻遭拒,結局凄涼

鄧海山是清朝最後一個劊子手,也是中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19世紀後期,鄧海山出生于湖南一個農村家庭,因為戰亂的緣故,他是在找不到出路,隻能投行衙役,拜在了當時的師傅湖廣行省行刑人佟紹箕的門下。

佟紹箕開始手把手地教他這門技術,鄧海山這才知道,這其中的學問,大着呢?如何能夠幹脆利落的斬下犯人頭顱,又盡量避免他的痛苦,同時最好留下給犯人家屬留下一具全屍。

清末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要皈依佛門卻遭拒,結局凄涼

最開始佟紹箕讓鄧海山每天都要用比平日行刑刀更重的大鐵刀來鍛煉臂力,這個大鐵刀沒有開光,可是鄧海山卻要用它去劈開數百個冬瓜,佟紹箕會在冬瓜上面劃一條線,一刀下去,冬瓜兩半,刀剛好切開這條線,這樣才能夠算作合格。接着,鄧海山又跟随師傅上刑場打下手,在屠宰場義務幫忙宰殺牲畜,數年後,他才出師,在長沙縣(如今長沙市)衙門獨自上任。

清末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要皈依佛門卻遭拒,結局凄涼

鄧海山始終記得師傅傳給他的幾句口訣:“莫與人犯交頭語,不理人犯攀親故,莫視目。斷頭台前是死人,從峰回絕天路。”鄧海山的工作十分順利,他的兇名也傳遍四方,清朝結束之後的民國前幾年,很多地方還在堅持用砍頭執行死刑,鄧海山也繼續得到了聘用,在此期間,他一共行刑300場。然而随着1914年政府徹底結束了砍頭這個刑罰以後,年過花甲的鄧海山失業了,然而他在工作時并沒有積累下太多的财富,時局動蕩,也沒有徒弟能夠給他養老送終,鄧海山幾次想要投奔寺廟,佛門卻并沒有因為鄧海山放下了屠刀而接受他,多處寺廟都拒絕鄧海山的懇求。

清末最後一位劊子手,行刑300場,想要皈依佛門卻遭拒,結局凄涼

鄧海山隻能勉強依靠政府發放那點微薄的補貼而度日,在1925年,鄧海山孤獨凄涼的在一間茅草屋内死去,生前,他面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起自己的下場依然憤憤不平,他說到:“所殺之人,系犯國法,與我何罪?”随着鄧海山的閉眼,也宣告着劊子手這門行業,正式落下了帷幕,而他們也将成為曆史,讓後人評論是非,關于鄧海山的一生,有人認為他非常可憐,迫于生計,也有人覺得他是活該得此下場。對此網友們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