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此子的後代比建庶人還苦,被監禁一百多年

1402年,燕王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率兵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見大勢已去,焚毀宮殿,不知所蹤。他的皇後馬氏自焚而亡,次子朱文圭當時隻有兩歲,被遺留宮中。随着朱棣的登基,朱文圭也被廢為庶人,被稱作建庶人。

等待這個孩提的命運卻是五十多年的幽禁生活。自永樂帝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鎮五帝六朝,直至在飽嘗了幽禁之苦的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重奪帝位,有了恻隐之心,上禀孫太後(也就是《大明風華》中的孫若微)之後,才将他放出。

朱元璋此子的後代比建庶人還苦,被監禁一百多年

此時的建庶人也已經是五十六、七歲,長期的無法與外界接觸之下,這位皇子竟牛馬不分,放出不久便一命嗚呼,結束了自己凄慘的一生。

但你若是以為他便是朱元璋子孫中最慘、最苦的那個,則就是大錯特錯了。不隻是“可憐紅顔總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在面對權利上,兄弟、子侄之間也是無情的很。

朱元璋此子的後代比建庶人還苦,被監禁一百多年

朱元璋的七子朱榑,母親是達定妃,洪武三年7歲時便被封為齊王,藩屬青州。按說在朱元璋為兒子們建構的分封制之下,隻要安分守己,大可以保榮華富貴,可惜的是這位王爺卻生性兇暴,是以名聲也便不好。

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他就藩青州之後,這種性格上的飛揚跋扈在地方上缺少了朱元璋的束縛,便愈加嚣張。自诩武略的他,還有在洪武二十三年跟随兄長朱棣征讨蒙元諸部的事迹。

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而建文帝上任伊始,便采納了齊泰、黃子澄的建議,開始着手削藩。此時多有不法的齊王朱榑,自然也是首當其沖,被建文帝召至南京,廢為庶人,與周王朱橚等人一同關押。

朱元璋此子的後代比建庶人還苦,被監禁一百多年

好在,在建文帝将矛頭對準朱棣之後,朱棣在姚廣孝等人的慫恿、輔佐之下,發動了靖難之役,也成功的取得了江山。此時的齊王朱榑便有了救命稻草,朱棣作為藩王上任伊始,為了獲得擁戴,也并不敢再去觸怒其他的兄弟,便又将朱榑的王爵恢複,還将除了世子朱賢烶之外的三個次子封為郡王,甚至對于他的嶽父江陰侯吳高——這個曾經輔佐建文帝攻打自己的前朝舊臣也既往不咎,起用為大同鎮撫使。

但是當皇權地位得到鞏固,作為明君朱棣也如建文帝一般開始對藩王加強限制。但是此時的齊王朱榑,卻并不知收斂,還在驕橫張狂的盤剝地方,與官方、軍方之間的沖突也日漸加深。最終,這種玩火自焚的态度也讓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甚至遺禍後代。

永樂四年,朱榑進京朝見。在朝堂之上,面對禦史等大臣的指摘,他卻喊出了“奸臣喋喋,無乃效建文時殺我?會須盡斫此輩!”

朱元璋此子的後代比建庶人還苦,被監禁一百多年

你們這群喋喋不休的奸臣,還想着效法建文帝那般殺我?應該都斬殺了!此話一出,便有那麼點味道了,坐在龍椅之上的朱棣瞬間爆發。直接下令将朱榑扣押京城,親信誅殺,原本屬于親王的三個護衛也被剝奪,随後面對朱榑的喋喋不休,索性命人将朱榑之子全部押解至京城,廢為庶人,然後幽禁。

而這一場幽禁,自永樂年間始,曆明仁宗朝、明宣宗朝為終。可能會有人問了,這不是比建庶人少嗎?是少,那是因為朱榑與他的兒子們,突然就暴亡了,明宣宗朱瞻基并不如父親朱高熾那般仁慈,在明宣宗宣德三年,福建地區發生齊王朱榑之亂,其實是有人假冒朱榑,意欲圖謀不軌,于是,明宣宗朱瞻基在處死假朱榑的同時,索性就讓真朱榑以及三個嫡子暴亡了。

朱元璋此子的後代比建庶人還苦,被監禁一百多年

當然,朱榑也并未絕後,還是有一個庶出的兒子名喚朱賢爀。而這個兒子,也受朱榑牽連,自其出生便一直被嚴密看管,先是被安置在廬州;後來在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五年,被安置到南京,此時朱祁钰還命人嚴密看管。而後直至嘉靖十三年,朱榑的後人才被釋放,前後已經曆時一百多年。而這一支中因為得罪了皇權,是以記載的多有兇狡之輩,隻有萬曆帝朱翊鈞年間,有一個後人朱承彩頗有好學之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