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不得不說,現代社會給人的壓力是越來越大。職場壓力、婚姻壓力和養老壓力如同三座大山,将每一個人都壓得喘不過氣來。而重壓之下,人們的脾氣也開始變得浮躁起來。原本一些雞毛碎皮的小事,都有可能上升成一場罵戰。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而在吵架過程中,由于腎上腺素的刺激。人們也是越吵越激動,後面更是什麼不堪入目的髒話張口就來。一場架吵下來,從父輩到祖墳,幾乎都被問候了個遍。

現代人吵架翻來覆去無非還是國罵那老三樣,相比之下,古人的罵人方式便文雅多了。其不帶一句髒字,被罵方要是沒有一點文化水準,不但一句都聽不懂,甚至還會以為在誇自己。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品一品古代最有名的6句“髒話”,看看古人的罵人技術有多高超。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第一句叫“夏蟲不可語冰”,相信不少人第一次見這句話時,都會感到一頭霧水,不知所雲。字面意思看,即“不能對夏天的蟲子說冬天發生之事”。這句話最早出自《莊子·外篇·秋水》,全文是“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笃于時也。”

結合上下文來看,不難看出這句話是在諷刺一個人見識短,還自以為是。試想一下,你對壽命隻有一個夏天的蟲子講冬天發生的事,它們又如何會了解呢?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第二句叫“豎子不足與謀”,出自司馬遷的《項羽本紀》裡的鴻門宴。這句話是範增對項羽說的,看到項羽在鴻門宴上屢次錯過誅殺劉邦的大好機會,最後還放任其逃走。于是便扔下了這句狠話,悻悻離去。什麼意思呢?即你這個人不值得商量謀劃,能讓一個謀士說出這種氣話,可見項羽當時的決斷有多麼愚昧。

第三句叫“三姓家奴”,這個倒是不難了解。古人專門用來諷刺那些趨炎附勢的牆頭草,三國時期的呂布便是三姓家奴的代表。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其先是跟随自己生父姓呂,後來又認并州刺史丁原為義父,改姓為丁。結果沒多久又殺了丁原,改投董卓門下,又認董卓為義父。如此兩面三刀,也難怪張飛和呂布交手時,大聲給其冠以了這個名号。

第四句叫“沐猴而冠”,同樣出自《項羽本紀》,原文是“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什麼意思呢?講的是項羽、劉邦和楚懷王三人約定,誰先攻入鹹陽便稱關中王。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項羽本來滿懷信心,堅信關中王非自己莫屬。結果讓劉邦搶了先機,項羽很是不痛快,一進城便開始屠殺百姓和投降的秦王子嬰。此舉自然被百姓嘲諷诟病,便送與了他“沐猴而冠”的稱号。什麼意思呢?即說他是帶了帽子的猴子,一旦得勢便立馬原形畢露。雖然看起來勇猛英明,其實内心卻是蠢笨無比。

第五句叫“老而不死是為賊”,來自《論語》,其曰“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什麼意思呢?指一個人年幼時不知孝悌,長大了還沒有什麼值得稱贊的成就,老了如果不早些死就是浪費糧食和空氣。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雖然這句話如今看起來有點絕對,對人的自尊也是殺傷力巨大,但孔子的本意還是勸人堅持孝道,一心向善,在當時并無可厚非。

第六句叫“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句話的意思更加清楚了,即罵人不求上進。放在今天也能經常看到,基本上是老師用來說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跟恨鐵不成鋼差不多是一個意思。

史上最隐晦的6句“髒話”,倘若沒有一點文化,還以為是在誇自己

看完古人這6句充滿智慧的“髒話”,筆者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淺。但生活中我們還是要盡量少罵人,畢竟罵人不但氣别人,還氣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