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蒙古族一直都是以馬背上的一族而聞名,建立蒙古大汗國之後,這個彪悍的民族并沒有停止過對外擴張的野心,他們一步步吞噬着當時南宋的土地和财富,最後終于在忽必烈的帶領下,滅了宋朝,建立“大元”,實作了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少數民族大一統時期。

然而這個千辛萬苦才建立起來的王朝,在98年之後親手為自己的王朝劃上了句号,退出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曆史舞台。這麼一個有錢、有權、有軍隊的王朝,為何會連百年基業都無法延續就轟然倒塌呢?真的是政治改革讓元朝統治受到重創嗎?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曆史上對于元朝的滅亡一直有種說法是:元朝的政治權利過于集中,導緻了專權。其實這種說法還是有所偏頗,如果仔細分析當時元朝的國家形式就會發現,權力集中制是元朝皇帝在當時,不得不使用的一個管理辦法。

元朝由于擴張邊界用力過猛,在建國之後才發現自己家大業大,其實這也不好,得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管理,而且面積這麼遼闊難免會有疏忽,想要提高國家的權力管理,就必須采用“一省制”,去除從漢武帝實行的三省六部制。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雖然很多史學家對于元朝的這一舉措表示極不贊同,認為如果元朝能夠堅持三省六部制,也許他們曆史壽命會更長一些。

可是不得不說的是,元朝的“一省制”如果運用得好,是能夠幫助元朝政府更好的管理面積過大的國家,隻是當時元朝皇帝并沒有重視,将這些管理的權力集中到了丞相手上。

導緻權臣出現,最後腐敗滋生,政府内部開始腐朽,政權機構瓦解。是以,如果将元朝的滅亡歸根于政權制度的改革,顯然是非常片面的解析。

因為,從元朝曆史發展分析來看,這個朝代的滅亡和經濟、軍事是分不開的。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圖檔來源于網絡:三省六部制

一、

軍事擴張過于頻繁

蒙古族人的血液裡都流淌着戰鬥基因,從蒙古各個部落之間的戰鬥、擴張,建立蒙古汗國,到攻打宋朝,建立大元,在忽必烈的帶領下,蒙古族一路征戰不斷。

在建立大元之後,忽必烈并沒有修身養性,好好料理國家,而是借助多年征戰不斷收獲來的财富、兵力,繼續向邊境進軍。

攻打高麗、緬甸根本不算什麼了,曆史記載,忽必烈的部隊還對日本、印尼爪哇、安南等發起了戰争。在高麗、緬甸處赢戰,擷取了大量的财富。

這讓忽必烈更堅信打仗可以發家緻富,于是不惜千裡迢迢去攻打日本。

結果還沒靠近日本島,就遇上了飓風,沒有任何氣象預報提醒,元軍将士溺死無數,日本軍隊趁機出兵,元軍在這場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損失慘重。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圖檔:千裡迢迢去攻打日本劇照

可是第二年,元朝政府又下令攻列印尼爪哇國。當時印尼爪哇國的國王假裝投降,然後請求元軍,先将一直進犯自己的葛郎國滅了。

忽必烈輕敵,同意了這個請求,于是元軍開始認真用力的将葛郎國滅了,還沒等元軍喘息過來,印尼爪哇國在元軍集中力量攻打葛郎國的時候,修整兵力,在元軍還沒恢複元氣的時候直接出兵,元軍無力抵抗,隻好灰溜溜地回家了。

這些戰争,讓元朝并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反而接連失利讓元軍兵力缺失,回到大都之後,忽必烈大量征兵,并且開始加重賦稅,民不聊生,最後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元朝政府應付得焦頭爛額,加上後期政府内部腐敗,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時節,最後政權的瓦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是以,喜歡打仗,其實才是元朝政府快速走向滅亡的一個大原因。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圖檔: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劇照

二、

對于經濟沒有很好的把控

學過中國曆史的同學們肯定記得,在曆史書上有一張圖:兩個男子背上背着厚厚的一大捆錢去買東西,但是這一大捆鈔票可能都換不了幾個雞蛋。

通貨膨脹在元朝後期相當嚴重,就算是睡在馬路上的乞丐身上也有萬把塊,但是這些錢還不夠他們換個包子,可見當時元朝的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就開始使用銅制作的貨币政策,這個經濟政策對秦朝乃至之後中國的封建王朝管理,有着重大的曆史影響,但是元朝建立之後卻改變了這種貨币政策。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圖檔來源于網絡:秦朝貨币

忽必烈覺得,不管是用金銀還是銅來打造錢币都特别麻煩,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發現自己錢不夠用了。長期的戰争,讓原本通過南征北戰積累下來的财富消耗巨大,建朝時家大業大的形象瞬間低落到了谷底。

這個時候,忽必烈這個天才發現如果用紙來印鈔更便捷,錢不夠用了,自己印一打,就能夠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不是更友善實用嗎?

于是,忽必烈又改了貨币政策,開始使用“中統鈔”,當時的改革還受到百姓、商人和官員的抵制,元朝政府采用強權,才将“中統鈔”推行開來。然而沒多久,中原人民的智慧讓元朝政府大開眼界。

人們發現“中統鈔”特别容易僞造,于是,在元朝就有了假币,并且導緻通貨膨脹:

“其量甚輕,緻使值十金錢者,其重不逾金錢一枚。”——《馬可波羅遊記》

元朝實力強大,疆土廣域,但為何不到百年就消亡殆盡?

圖檔來源于網絡:中統鈔

忽必烈馬上發現了這一現象,然後進行嚴格管理,希望盡可能的用政府盈餘的方式來收回多餘的紙币,降低通貨膨脹的幾率。可是,不是每一個皇帝都能夠有這種意識。

到了元朝後期,皇帝依然不改大手大腳的毛病,特别是元成宗,尤其喜歡給臣子們賞賜,當發現自己沒什麼錢的時候,就指令中央銀行的“平準庫”加緊印錢。

這種集權制在這裡展現了它的極大弊端,經濟上隻能聽從皇帝的指令,沒有任何科學平衡杠杆來維系,最後元朝的經濟功虧一篑,失去了賴以生存、管理的根本,也就沒有延續下去的命脈。

是以我們說,元朝的滅亡還是有多個原因了,并不能一概而論。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