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軍兵敗被曾國藩彈劾,皇帝下令斬于菜市口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上,雲南籍的官員不但人數奇少,而且也沒有出過什麼有名氣有聲望的高官。就其原因,雲南地處西南邊陲,元代以前均為少數民族統治狀态,根本就沒有人參加科舉考試,朝廷隻是象征性的任免一批少數民族頭人做土官管理地方政務,能夠保證不聚衆鬧事,按時向朝廷納貢就不錯了。從元朝開始,朝廷大量向雲南移民,遷入了數以十萬計的漢人,才使雲南部分地方從原始社會狀态邁入封建社會狀态,但是從1950年雲南解放時大部分地區還處于原始社會狀态來看,雲南相比較中國的其他省份來說确實落後太多了,沒有出色的人才也在情理之中。

明清時期,雲南出過一些進士,但是人數較少,而且也沒有擔任過較高的職務。根據雲南地方史料記載,滇籍舉人從昆明赴北京應科舉,早少得提前半年出發,而且昂貴的車馬費也不是一般的小康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好在雲南舉人較少,舉人赴京城應試的費用均為地方官府及鄉紳資助,沒有聽說因為缺乏路費而放棄應試的舉人。每逢應試年,雲南舉子提前在昆明集中,結伴赴京趕考,一路爬山涉水,先後經過貴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五省,到達北京,行程超過七千裡,其中的艱難困苦,現代人是無法體會得了的。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軍兵敗被曾國藩彈劾,皇帝下令斬于菜市口

滿清王朝統治時期,特别是晚清,雲南出了幾名總督級别的高官。如廣西提督龍繼光,官居從一品,是雲南騰沖人;四川代理總督王人文,官居正二品,是雲南大理人。但這兩人還不是雲南籍官員中官做的最大的,雲南昆明人何桂清在鹹豐年間官至兩江總督、太子太保,正兒八經的一品大員,卻不曾想因為與太平軍作戰不利,丢失轄地,被斬于北京菜市口,殊為可惜。

何桂清,1816年出生于雲南昆明,字叢山,号更雲,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何桂清尚未成年就考中秀才和舉人,1835年高中二甲第四十九名進士時,年僅19歲。何桂清年少老成,找了時任大學士穆阿彰做靠山,仕途一片光明,曆任翰林院編修、翰林院侍講、太仆寺少卿、光祿寺卿、太常寺卿、山東學政、内閣學士等職,用時不過12年,就擔任了從二品的朝廷高官,和大自己五歲的同門師兄曾國藩平級(曾國藩1846年升内閣學士)。

1851年,丁憂歸朝的何桂清被鹹豐皇帝任命為兵部、戶部右侍郎,負責管理錢法堂事務,一年後又署理經筵講官,負責陪侍鹹豐皇帝讀書學習。時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已經打到了江南。何桂清在鹹豐皇帝面前怒斥封疆大吏無能,失地誤國,強烈要求到地方上任職鎮壓亂民。鹹豐皇帝一開始不放心文質彬彬的何桂清,沒有答應其請求,至1854年,眼見江南戰局愈發不利,任命何桂清為浙江巡撫,抵禦已經定都南京的太平軍。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軍兵敗被曾國藩彈劾,皇帝下令斬于菜市口

何桂清上任浙江巡撫後,運籌帷幄,多次擊敗太平軍,于1857年署理位高權重的兩江總督(不久後就實授)。何桂清在兩江總督任上,提撥重用年輕有為的王友齡、張國梁等文武官員,一度使江南的戰局朝着有利于朝廷的方面發展。

1860年初,何桂清收複江甯九洑洲,因功晉升太子太保,正式跨入一品大員的行列(此時的曾國藩還隻是個挂兵部侍郎銜的二品團練使),如果不出意外,入閣拜相是遲早的事情。但時局的變化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何桂清剛剛升職,馬上就遭受了緻命的打擊,最後锒铛入獄而死,讓人既心疼又惋惜。怎麼回事呢?

1860年春,太平軍集中兵力圍困了江蘇金壇,不久又攻陷了江蘇重鎮江陰。朝廷命何桂清統領十餘萬精兵與太平軍作戰。何桂清分兵各處抵禦太平軍的攻擊,因指揮失誤,導緻戰局不利,被太平軍圍困常州。何桂清調遣援軍不得,有棄城逃跑的想法。老部下浙江巡撫王有齡寫信勸谏說:''局勢危機,身為大臣,衆目睽睽之下,一個錯誤的決定就會導緻軍心渙散,一敗塗地!''言下之意是要何桂清視死如歸,死守常州。何桂清一開始也聽進去了,用心備戰,與城外的太平軍形成對峙。但幾天交戰下來,損失慘重,朝廷依然抽調不出兵力對江南進行援助,軍心動搖。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軍兵敗被曾國藩彈劾,皇帝下令斬于菜市口

特别是常州連日的雨雪,兵士缺衣少食,忍饑挨餓,開始出現大規模叛逃。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李秀成攻破江南大營,江南提督張國梁戰死,江甯将軍和春敗逃。和春帶領殘兵敗将逃至常州,順便也把李秀成的大軍引到了常州城外。何桂清穩不住了,聽了糧官查經文的勸,打算離開常州到蘇州籌糧再戰。主帥要走,手下的士兵和常州的老百姓都不幹了,跪在何桂清的馬前阻止其出城,何桂清不知所措,随從為了逃命,直接開戰擊殺了常州鄉紳19人,殺開一條血路,保何桂清逃離常州。何桂清走了沒有幾天,不願意當替死鬼的和春也帶兵跑了,常州團練與太平軍短暫交火後,自知不敵,幹脆投降了事,常州陷落。

何桂清帶着少數兵馬到了蘇州城外,江蘇巡撫徐有壬惱恨何桂清丢失守城,不讓何進蘇州城,甚至在何桂清強行入城時命士兵開槍阻止。何桂清無奈,隻得抛棄了随行士兵,隻身逃往上海,給朝廷的奏折說是去請外兵戴罪立功。結果何桂清請不到洋兵,蘇州不久也被太平軍攻陷。江蘇巡撫徐有壬臨死前,寫下了控告何桂清的遺書,指控何桂清的種種罪行。

江南敗兵,丢失大片州府,江蘇巡撫徐有壬都戰死殉國,朝廷追就責任,何桂清這個兩江總督自然罪責難逃。可在這個節骨眼上,北京又出了大事情,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燒了圓明園。鹹豐皇帝帶着家眷逃到了熱河避難,逮捕審訊何桂清的事情一時就拖了下來。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軍兵敗被曾國藩彈劾,皇帝下令斬于菜市口

1862年,繼任兩江總督曾國藩率兵圍困了天京城(即南京城),太平天國覆沒指日可待。朝廷穩定了政局,審問何桂清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恭親王奕?與租界交涉,從上海逮捕了何桂清,押赴北京受審。據說當時掌權的慈禧太後不同意殺何桂清,讓六部九卿公議。大學士祁寯藻、工部尚書萬青藜、禦史高延祜等人不同意殺何桂清;大理寺卿李堂階、禮部給事中卞寶第等人堅決要求處決何桂清。兩派皆據理力争,互不相讓。朝廷下旨讓曾國藩調查一下何桂清兵敗前後的所作所為,作為最終定罪的依據。曾國藩想到自己接任兩江總督時魚米之鄉一片狼藉,不顧同門情義,堅決要求處死何桂清。最終,何桂清被判處斬立決。

1862年12月21日,何桂清被押往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斬首示衆。何桂清受刑時年僅46歲,是清朝末年被斬首示衆的第二位一品大員(第一位是1859年被處決的文淵閣大學士柏葰,原因是科舉舞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