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军兵败被曾国藩弹劾,皇帝下令斩于菜市口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上,云南籍的官员不但人数奇少,而且也没有出过什么有名气有声望的高官。就其原因,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元代以前均为少数民族统治状态,根本就没有人参加科举考试,朝廷只是象征性的任免一批少数民族头人做土官管理地方政务,能够保证不聚众闹事,按时向朝廷纳贡就不错了。从元朝开始,朝廷大量向云南移民,迁入了数以十万计的汉人,才使云南部分地方从原始社会状态迈入封建社会状态,但是从1950年云南解放时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来看,云南相比较中国的其他省份来说确实落后太多了,没有出色的人才也在情理之中。

明清时期,云南出过一些进士,但是人数较少,而且也没有担任过较高的职务。根据云南地方史料记载,滇籍举人从昆明赴北京应科举,早少得提前半年出发,而且昂贵的车马费也不是一般的小康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好在云南举人较少,举人赴京城应试的费用均为地方官府及乡绅资助,没有听说因为缺乏路费而放弃应试的举人。每逢应试年,云南举子提前在昆明集中,结伴赴京赶考,一路爬山涉水,先后经过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五省,到达北京,行程超过七千里,其中的艰难困苦,现代人是无法体会得了的。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军兵败被曾国藩弹劾,皇帝下令斩于菜市口

满清王朝统治时期,特别是晚清,云南出了几名总督级别的高官。如广西提督龙继光,官居从一品,是云南腾冲人;四川代理总督王人文,官居正二品,是云南大理人。但这两人还不是云南籍官员中官做的最大的,云南昆明人何桂清在咸丰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正儿八经的一品大员,却不曾想因为与太平军作战不利,丢失辖地,被斩于北京菜市口,殊为可惜。

何桂清,1816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字丛山,号更云,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何桂清尚未成年就考中秀才和举人,1835年高中二甲第四十九名进士时,年仅19岁。何桂清年少老成,找了时任大学士穆阿彰做靠山,仕途一片光明,历任翰林院编修、翰林院侍讲、太仆寺少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山东学政、内阁学士等职,用时不过12年,就担任了从二品的朝廷高官,和大自己五岁的同门师兄曾国藩平级(曾国藩1846年升内阁学士)。

1851年,丁忧归朝的何桂清被咸丰皇帝任命为兵部、户部右侍郎,负责管理钱法堂事务,一年后又署理经筵讲官,负责陪侍咸丰皇帝读书学习。时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已经打到了江南。何桂清在咸丰皇帝面前怒斥封疆大吏无能,失地误国,强烈要求到地方上任职镇压乱民。咸丰皇帝一开始不放心文质彬彬的何桂清,没有答应其请求,至1854年,眼见江南战局愈发不利,任命何桂清为浙江巡抚,抵御已经定都南京的太平军。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军兵败被曾国藩弹劾,皇帝下令斩于菜市口

何桂清上任浙江巡抚后,运筹帷幄,多次击败太平军,于1857年署理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不久后就实授)。何桂清在两江总督任上,提拨重用年轻有为的王友龄、张国梁等文武官员,一度使江南的战局朝着有利于朝廷的方面发展。

1860年初,何桂清收复江宁九洑洲,因功晋升太子太保,正式跨入一品大员的行列(此时的曾国藩还只是个挂兵部侍郎衔的二品团练使),如果不出意外,入阁拜相是迟早的事情。但时局的变化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何桂清刚刚升职,马上就遭受了致命的打击,最后锒铛入狱而死,让人既心疼又惋惜。怎么回事呢?

1860年春,太平军集中兵力围困了江苏金坛,不久又攻陷了江苏重镇江阴。朝廷命何桂清统领十余万精兵与太平军作战。何桂清分兵各处抵御太平军的攻击,因指挥失误,导致战局不利,被太平军围困常州。何桂清调遣援军不得,有弃城逃跑的想法。老部下浙江巡抚王有龄写信劝谏说:''局势危机,身为大臣,众目睽睽之下,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导致军心涣散,一败涂地!''言下之意是要何桂清视死如归,死守常州。何桂清一开始也听进去了,用心备战,与城外的太平军形成对峙。但几天交战下来,损失惨重,朝廷依然抽调不出兵力对江南进行援助,军心动摇。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军兵败被曾国藩弹劾,皇帝下令斩于菜市口

特别是常州连日的雨雪,兵士缺衣少食,忍饥挨饿,开始出现大规模叛逃。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江南提督张国梁战死,江宁将军和春败逃。和春带领残兵败将逃至常州,顺便也把李秀成的大军引到了常州城外。何桂清稳不住了,听了粮官查经文的劝,打算离开常州到苏州筹粮再战。主帅要走,手下的士兵和常州的老百姓都不干了,跪在何桂清的马前阻止其出城,何桂清不知所措,随从为了逃命,直接开战击杀了常州乡绅19人,杀开一条血路,保何桂清逃离常州。何桂清走了没有几天,不愿意当替死鬼的和春也带兵跑了,常州团练与太平军短暂交火后,自知不敌,干脆投降了事,常州陷落。

何桂清带着少数兵马到了苏州城外,江苏巡抚徐有壬恼恨何桂清丢失守城,不让何进苏州城,甚至在何桂清强行入城时命士兵开枪阻止。何桂清无奈,只得抛弃了随行士兵,只身逃往上海,给朝廷的奏折说是去请外兵戴罪立功。结果何桂清请不到洋兵,苏州不久也被太平军攻陷。江苏巡抚徐有壬临死前,写下了控告何桂清的遗书,指控何桂清的种种罪行。

江南败兵,丢失大片州府,江苏巡抚徐有壬都战死殉国,朝廷追就责任,何桂清这个两江总督自然罪责难逃。可在这个节骨眼上,北京又出了大事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烧了圆明园。咸丰皇帝带着家眷逃到了热河避难,逮捕审讯何桂清的事情一时就拖了下来。

他官居一品,抵抗太平军兵败被曾国藩弹劾,皇帝下令斩于菜市口

1862年,继任两江总督曾国藩率兵围困了天京城(即南京城),太平天国覆没指日可待。朝廷稳定了政局,审问何桂清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恭亲王奕?与租界交涉,从上海逮捕了何桂清,押赴北京受审。据说当时掌权的慈禧太后不同意杀何桂清,让六部九卿公议。大学士祁寯藻、工部尚书万青藜、御史高延祜等人不同意杀何桂清;大理寺卿李堂阶、礼部给事中卞宝第等人坚决要求处决何桂清。两派皆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朝廷下旨让曾国藩调查一下何桂清兵败前后的所作所为,作为最终定罪的依据。曾国藩想到自己接任两江总督时鱼米之乡一片狼藉,不顾同门情义,坚决要求处死何桂清。最终,何桂清被判处斩立决。

1862年12月21日,何桂清被押往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斩首示众。何桂清受刑时年仅46岁,是清朝末年被斩首示众的第二位一品大员(第一位是1859年被处决的文渊阁大学士柏葰,原因是科举舞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