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首家“汽車超市”投運 新模式能否提振銷量?

來源/上遊新聞記者 嚴薇

編輯/蘇航

“不管去哪個商場逛街,都能看到賣車的。”重慶市民李女士感歎道,在她的印象中,以前汽車入駐商場,還隻是找個空地擺放幾天,現在卻是裝修成專門的展廳,長期經營。資料顯示,去年四季度,重慶的商圈就迎來了31家汽車品牌門店。

1月9日,大渡口商圈又迎來了全新的銷售業态,重慶首家“汽車超市”正式開門迎客。不同于傳統4S店,這裡将彙集多個品牌的熱銷車型,使用者看車就如同逛超市,一站就能近距離體驗多個品牌的各式熱銷車型。

重慶首家“汽車超市”投運 新模式能否提振銷量?

規模達1400平方米 彙集近20款熱銷車型

重慶主城區核心商圈的購物中心,已逐漸成為了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必争之地。上遊新聞記者從第一太平戴維斯了解到,今年第4季度,理想、Zeekr、零跑、廣汽埃安等30餘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在渝布局,且無一例外地選址在重慶主城區核心商圈的購物中心。

以光環購物公園為例,已彙集了小鵬、蔚來、上汽集團R汽車、理想汽車、Zeekr新能源車、高合汽車等。中央公園商圈的龍湖天街公園店、大悅廣場等,蔚來、哪吒汽車、AITO汽車等也密集開業。

1月9日,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聯合大渡口萬達廣場打造線下首個“汽車生活館暨百日購車狂歡節”活動。該汽車生活館,展廳面積達1400平方米,彙集了時下主流品牌和熱銷車型,包括長安、福特、理想、小鵬、東風日産啟辰、奇瑞、廣汽埃安、比亞迪、吉利等9個品牌、19款車型。大多數車型都是新能源車型,例如,小鵬P7、理想ONE、長安奔奔E-Star、比亞迪秦DM-i等。

重慶首家“汽車超市”投運 新模式能否提振銷量?

“館内也将根據品牌新車上市釋出節奏,展銷更多車型款式,豐富産品結構。”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秘書長陳學勤表示,此次打造的汽車生活館,踐行了融合式商業模式,滿足汽車消費市場對入駐商超展示集客的需求,也為廣大消費者提供購車新管道。

重慶首家“汽車超市”投運 新模式能否提振銷量?

“‘汽車超市’位于核心商圈,能為品牌擷取更多的客流,且較之單一品牌門店進駐商超的成本大幅降低,試駕線路可根據顧客需要進行調整,也更為靈活。”一入駐的汽車品牌銷售負責人表示。另一位入駐商場的汽車銷售顧問則介紹,該店試駕到訂單的轉化率可達40%。

轉戰汽車新零售 要将傳統4S店取而代之?

汽車超市,一站式看車購車,看起來很美。這種模式是否會給傳統4S店帶來沖擊?

上遊新聞記者采訪了解到,事實上,早在2017年,在新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的利好刺激下,湧現出的阿裡“汽車自動販賣機”、蘇甯汽車超市、國美門店布局汽車展廳等方式。不過,在高調入場之後,終究“昙花一現”,門可羅雀的場景随即上演。

重慶首家“汽車超市”投運 新模式能否提振銷量?

究其原因,還是在于汽車新零售尚未解決自身的“死穴”。

消費者購車時最看重的無外乎是售價和售後。然而,要引入衆多汽車品牌,汽車新零售平台的裝修風格就需符合不同汽車品牌的文化,這是衆多汽車品牌的硬性名額之一。且銷售以及售後人員的教育訓練成本将提高,成本上升的同時,原本某授權品牌的主機廠也或将取消優惠支援。

同時,将不同品牌和檔次的汽車放在一起,相應的汽車品牌價值必然會被稀釋,這對于汽車品牌的建設來說幾乎是緻命的威脅。這就意味着,車源受限,價格也未見得比4S店優惠。銷售人員的專業性不足,加之沒有試駕的場地,售後網絡幹不過4S店和老牌維修廠,汽車新零售成為“空殼”。如此一來,新鮮感之後,就隻剩下問津者寥寥。單純靠交易産生的利潤容易被攤薄,汽車新零售平台面臨着延展業務鍊的問題。

重慶首家“汽車超市”投運 新模式能否提振銷量?

如何破解這些問題?重慶汽車商業協會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此次搭建的汽車生活館,多品牌叢集化入駐商超,但不同品牌仍是相應的品牌自行負責,分工也更為細緻:産品專家隻負責客戶接待、産品講解,銷售或展廳經理隻負責成交,傳遞專家則僅負責交車。

“汽車紮堆進商超無疑是廠商或經銷商面對汽車消費市場的低谷,做出的主動變革動作。”重慶汽車商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從各大商場入駐的汽車品牌來看,紛紛搶占商區和地标的品牌多數都是新勢力品牌。商超店相對于傳統4S店,曝光轉化率高,消費線索擷取成本更低,且更具有便捷性,逛個街吃個飯,就能順便看車。

“至于傳統4S店模式能否被颠覆,還需要時間來見證。”該負責人稱,包容性的市場應該具備多元化模式存在,未來一段時間,傳統模式與汽車超市并存才能展現一個成熟市場的穩定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