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當媽以後,是一種什麼感覺?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吐槽:

“五個鬧鐘叫不醒你,生個娃就好了,孩子一有動靜,秒醒;

做事不專心,生個娃就好了,保證上個廁所都得豎起耳朵;

有潔癖,生個娃就好了,拉你一身也不覺得髒;

十指不沾陽春水不會做飯,生個娃就好了,各種輔食、料理自學成才。”

自從有了娃,我們竭盡全力做個好媽媽。

職場媽媽們,工作一天,回到家還要化身營養師、育兒師、心理學家、語言學家、收納專家、理财專家……

全職媽媽們,幾乎把自己24小時都奉獻給了孩子和家庭,有什麼問題,喊一聲媽就能迎刃而解。

媽媽好像有花不完的時間,用不完的精力。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雖然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個好媽媽,但有時候仍然會忍不住發火,之後又愧疚不已;因為不能平衡好工作家庭,而沖突重重;因為孩子哭鬧、叛逆、學習不好等各種問題,感覺自己是個糟糕的媽媽。

我們付出那麼多,卻始終做不成一個好媽媽!

所謂完美媽媽,不過是一場騙局

電影《壞媽媽》中的艾米,每天早起做早餐,送孩子上學,工作之餘,還要接送孩子們去表演班、閱讀班、足球班,參加學校活動。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回家前去超市采購,回家後包辦一切家務,幫孩子完成部分家庭作業……

艾米結婚十二年,一直努力做個好妻子,好媽媽。

而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自己安安靜靜地吃一頓早餐。

艾米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崩潰一次,在車裡大哭一場,然後再重新把自己“武裝”起來,回到那個“好媽媽”的角色中。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但這一切全心全意的付出,換來的卻是老公的埋怨,和孩子的理所當然。

兩個孩子明明十幾歲了,隻會在飯桌前等吃;明明什麼家務都不用做,各種輔導班上着,成績卻不盡如人意。

最紮心的是孩子們卻讨厭這個媽媽。

艾米突然意識到,所謂的完美媽媽,不過是一場騙局。

就像電影裡的一句台詞,“這年頭當個合格的媽媽,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

與其做個累死不讨好的好媽媽,不如潇灑地做一個“壞”媽媽。

01、做個會“偷懶”的媽媽,孩子更獨立

電影中,艾米決定甩掉“好媽媽”的包袱,做一個“壞媽媽”。

她不再為學校的烘培活動精心準備,而是在路邊的便利店買一盒現成的甜甜圈;不想做早餐就不做;偶爾把孩子丢給老公,自己出去和閨蜜嗨。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當她學會偷懶後,卻發現孩子自己學會了做早餐,家庭作業不用催自己就能完成……

正如稻盛和夫在《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一書中所說:

有一個“懶惰的母親”,孩子的童年是多麼幸福。隻有父母懶惰,孩子才能勤奮,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找到自己的路。

演員海清曾發過一條微網誌,兒子的體育課作業要折紙、做飛镖,他很認真地折了三個多小時。海清陪在旁邊,沒忍住睡了一覺,兒子則自己獨立完成了作業。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除了做作業,海清兒子的生活、學習、興趣愛好等方方面面完全不用媽媽操心,還會幫媽媽做家務,着實令人羨慕。

海清平時很少唠叨孩子,總是把主動權交給兒子,自己隻是無聲的陪伴和示範,這讓兒子變得自主自覺。

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勤快的媽媽,面面俱到地照顧孩子的起居,卻把孩子養成了不能自理的孩子;整天唠叨,把孩子養成了沒有主動性的孩子。

“懶”媽媽們,因為放手讓孩子感受到信任和責任,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在做事中,成長自己。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當然懶媽媽并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是「身懶心不懶」,就像海清一樣,隻是做好示範和陪伴,把更多主動權交給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更獨立。

02、狠心的媽媽,才能養出有擔當的孩子

之前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名8歲的男孩小李從小調皮搗蛋,一次他弄壞了學校的班牌,老師要求賠償。

媽媽知道後,沒有替他辯護,更沒有替他賠錢,而是讓他撿垃圾賣錢,自己來賠。

一開始兒子不願意,媽媽對他說:“自己闖下的禍,就要自己買單。”

兒子沒辦法,隻好去撿垃圾,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媽媽就遠遠地跟着。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媽媽明白,要讓孩子自己去面對錯誤。一味地替孩子承擔,孩子永遠都學不會擔當。

做一個“狠心”的父母,在原則問題上不妥協,适度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後果,孩子今後才能更好地适應社會規則。

不用擔心我們的“狠心”會讓孩子變得冷酷無情,或者傷害孩子,适度懲罰反而會教出一個更優秀的孩子。

03、做一個“自私”的媽媽,孩子更自信

作為媽媽,我們常常以為,為孩子付出得越多,對孩子越好。就像電影裡的艾米,為孩子傾其所有,卻隻是換來孩子的不懂感恩。

因為她忘記了,如果媽媽不夠愛自己,孩子也很難被愛滋養。

當她找回自己,學會愛自己,珍惜自己後,一切才變得越來越好!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一個會愛自己的媽媽,會很自然恰如其分地去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在感覺裡經驗遷移的結果。

《上海的金枝玉葉》中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瑩的傳奇一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母親鮮活的人生态度。

從榮華富貴到艱難困苦,她始終堅持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孩子的人生。

即使在最艱苦的條件下,她依然帶着兒子努力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她會在掃廁所的時候,穿上幹淨的旗袍;

會在連蒸鍋都沒有的時候,用鋁飯盒給兒子蒸出美味的蛋糕;

會用搪瓷的缸子,為自己準備一頓豐盛的下午茶……

自從變成一個“壞媽媽”後,孩子更優秀了

媽媽隻有優先滋養自己,才會有充沛的愛滋養孩子。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着地愛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世界上本身就不存在一百分的好媽媽,因為你總有做錯的時候,與其逼自己做到不切實際的完美,不如灑脫一點,做一個“壞媽媽”。

懶一點,讓孩子自己動手,學會什麼是獨立和擔當;狠一點,讓孩子自己面對挫折,在逆境中茁壯成長;“自私”一點,讓孩子更自信,學會愛自己才有餘力愛别人。

歡迎點贊,轉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