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曆史演義小說《說嶽全傳》中,頭号反派陣營當然是以金兀術為首的金國兵将,按照傳統小說的創作手法,他們的結局必然要以兵敗投降告終。是以但凡是這種角色,往往都是一開始很厲害,嚣張一時後,逐漸被主角打敗,最後走向窮途末路。縱使金兀術力猛斧沉,再加上他前前後後有完顔金彈子、粘得力、山獅駝、連兒心善等頂級猛将幫忙,依舊不可能戰勝嶽家軍。就以連兒心善為例,他可以說是僅次于山獅駝、粘得力和金彈子的金國第四猛将,在戰場上給嶽家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他遲早也會死在更強的上将手中。也許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不解,憑什麼說連兒心善就是金國第四猛将?有什麼證據嗎?書中給出什麼定義了嗎?

書中當然沒有這方面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書中的作戰記錄,找到線索,連兒心善登場的第一戰,就打敗了嶽雷手下數一數二的大将,金錘嚴成方。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在金國諸将中,包括連兒心善在内,隻有四人,也就是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那四将,雖然完顔金彈子沒遇過嚴成方,但有嶽雲做參考。因為金彈子的勢力比嶽雲略勝,而嶽雲在有心收服嚴成方的時候,與之戰成平手,但嶽雲明顯要比嚴成方高出一塊,是以金彈子打敗嚴成方也沒有懸念。至于粘得力,一人戰嚴成方,雙槍陸文龍,大刀關鈴三大嶽家軍猛将,才因為坐騎不支失敗。山獅駝就更不用多說了,他是公認的金國第一猛将。但這些隻能說明連兒心善可以排名前四,還無法證明他在金彈子、粘得力之下,是以還需要看接下來的戰況。
當嶽家軍看到敵方又多了這樣一位猛将之後,肯定也是比較頭疼的,但很快,他們就遇到了更大的困難,因為金國還派上了一個出家的頭陀,名叫普風,此人單純看勇武是相對一般的,可他有飛刀絕技,更有各種喂過毒藥的暗器,隻要打中嶽家軍,便會中毒墜馬,如果不能及時服用解藥,必死無疑。這樣一來,連兒心善主攻,普風在身後騷擾,嶽家軍多人受傷,以牛臯的兒子,牛通傷勢最重。
眼看得各位嶽家小将危在旦夕,無法再戰,嶽家軍的幾位元老大将隻能再次擔當重任,他們當年在嶽飛身邊沖鋒陷陣,立功無數,但論其武力,隻能算是中等偏上的水準,換句話說,率領大軍,攻擊金營的雜兵雜将還行,一旦遇上像連兒心善這種有名的猛将,兇多吉少。結果,吉青和梁興這二老,便雙雙被連兒心善斬于馬下,也使得這個金國大将更加得意,在戰場上耀武揚威起來。如此一來,激怒了嶽家軍當時的第一高手,雙槍陸文龍,陸文龍二話不說,催馬趕到連兒心善面前,金将一看陸文龍,也毫不在意,舞刀就砍。可陸文龍是什麼級别的高手?哪容得此人繼續叫嚣,不出十幾回合,槍尖一抖,刺連兒心善于馬下。
通過這一系列的戰例,就可以對比出連兒心善的實力了,他可以打敗嚴成方,卻不是陸文龍的對手,說明他比粘得力的武力要差一些,畢竟粘得力是一挑三也沒有多大劣勢。再對比完顔金彈子,金彈子屬于早期金國猛将,此人比嶽雲略強,而嶽雲和陸文龍實力相仿,因為嶽雲敗給陸文龍的前提,也是嶽飛想要收降雙槍将,才派出手下五大名将車輪大戰陸文龍,是以嶽雲不會比陸文龍弱太多,是以以嶽雲做衡量媒介,金彈子跟陸文龍相比,兩人也是實力相仿,應該是比連兒心善更強的。是以,連兒心善隻能排名在山獅駝、粘得力、完顔金彈子身後,作金國第四猛。
當然,這隻是老樂一家之言,其實無論如何排序,連兒心善的勇猛世所公認,可以力挫金錘将嚴成方,更是刀斬了嶽家軍的二進制老,但在頂級鬥将雙槍陸文龍眼前,無論他再怎麼嚣張,也難逃一死的結局。應該說這些精彩好看的戰場單挑,在真正的曆史上是很難實作的,這些故事對大家來說,也不過是看個消遣,聽個熱鬧,稍微往大點說,吸取故事中的一些營養,給我們的平凡生活帶來點啟發,這就夠了。那麼想連兒心善的故事,有什麼“營養”呢?最淺顯的,當然還是說做人做事,低調一些是對的。如果再稍微多思考一些,不難發現,金兀術手下雖然有四五個猛人,但是他們失敗的原因,不單單是過于狂傲,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相當于是被嶽家軍分别打敗的,嶽家軍名将雖然也有一定的損傷,但是大多數人還是留到了最後。是以,當雙槍陸文龍、金錘嚴成方和大刀關鈴等人聯手殺敵的時候,任憑對方比山獅駝等人更厲害,也難免失敗——這就是默契團隊的優勢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