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尼拉大屠殺:日軍戰敗前,最後的集體狂歡

“這并不是一個軍團的瘋狂行為,而是日本最高統帥部預謀的目的!”——菲律賓紅十字會代理負責人莫特斯托·法諾蘭。

莫特斯托·法諾蘭,美籍牧師,二戰期間,在菲律賓最大的城市馬尼拉擔任紅十字會負責人。

馬尼拉大屠殺:日軍戰敗前,最後的集體狂歡

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國人在菲律賓的位置,莫特斯托·法諾本來有機會逃走,但為了公益事業,選擇繼續留在馬尼拉。

1945年2月,已經預感到戰敗的日本人開始了對馬尼拉市民的大屠殺計劃,莫特斯托·法諾作為目擊者之一,在戰後為懲辦日本戰犯而開設的軍事法庭上作證,将親眼目睹的一幕幕慘劇公諸于世。

馬尼拉大屠殺:日軍戰敗前,最後的集體狂歡

他說:1945年2月12日的上午10點左右,一名日本軍官帶領20多個日本士兵闖入拉薩爾大學,将大學内的70幾個人,包括30名婦女和年輕姑娘,15名修道士、1名神父以及4個家庭的成年男子,強行帶到操場上。随着一聲令下,日本士兵開始用槍擊、刀砍、穿刺的方式,将這些人逐一殺害。有三個被砍的渾身是血的姑娘,遭到了幾個日本士兵的淩辱。接着,日本士兵縱火燒毀教室,許多未及逃生的人被燒死在建築内。這些事,逃過一劫的修道院院長也可以證明。

馬尼拉大屠殺:日軍戰敗前,最後的集體狂歡

2月23日,日本士兵闖進聖地亞哥城堡附近的一所醫院内,不管見到醫護人員還是病人,一律殺害。日本士兵還将50幾個結核病人逼進一座小石樓内,将鐵門鎖死,從視窗丢入汽油瓶和手榴彈,隻為聽裡面的慘叫聲以此取樂。可憐那些年輕的護士,無一例外遭到了蹂躏,有幾個還被日本兵釘在牆上,作為射擊的靶子。另外幾個要麼被日本兵刺死,要麼被開膛破肚。

馬尼拉大屠殺:日軍戰敗前,最後的集體狂歡

2月24日,日本兵殺害了地牢内的所有囚犯,這些囚犯多數是因為反抗日本人而遭到逮捕。地牢寬15英尺(約4.6米),長18英尺(約5.5米),日本兵朝地牢内胡亂開槍并投擲手榴彈和燃燒瓶。具體地牢内有多少囚犯,沒人說得清。直到美軍反攻進馬尼拉時,地牢的鐵門才被打開。據一個美軍長官講,屍體黏在一起,且有很多已經肢體破碎,是以難以計數,粗略估計人數在250-300之間,所有屍體瘦骨嶙峋,顯然日本人在殺害他們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不給他們吃飽飯,故意要他們在饑餓中斃命。

馬尼拉大屠殺:日軍戰敗前,最後的集體狂歡

日本人已經徹底瘋狂了,就連西班牙領事館也不肯放過。盡管西班牙領事館前還醒目地懸挂着西班牙國旗,日本人還是焚燒了領事館。并将領事館中的50多個西班牙人用火燒、刀砍的方式殺害。

日本士兵在塔夫特大街抓到了一大批躲藏在西班牙人開辦的庇護所中的婦女和孩子。随即,日本士兵包括日本僑民舉行了一次瘋狂盛宴,他們當着孩子們的面對婦女們伸出魔掌,在淩辱後以各種殘酷地方式将其殺害,孩子們吓得哇哇大哭,日本人則用匕首和刺刀對這些可憐的孩子亂刺亂砍。幾個西班牙修道士大聲詛咒日本人,并試圖去解救那些孩子。日本人顯然被他們的舉動激怒了,将修道士趕進一所小屋,丢進去幾顆手榴彈。等到日本人離開後,人們進去試圖找到幸存者,上百人中竟有5個孩子僥幸存活,這五個孩子其中一個被日本人砍去雙臂,另外四個也受到嚴重的火焚和刀刺,但萬幸他們都活了下來。

馬尼拉大屠殺:日軍戰敗前,最後的集體狂歡

莫特斯托·法諾蘭有一本日記簿,他在日本人開始馬尼拉大屠殺後,做過一次調查,隻是在他居住的區域,就是大約1300多個平民遭到了日本人的殺害,其中包括孕婦,而最小的死者僅兩歲。他看到的僅僅是馬尼拉大屠殺的一角,很多更為凄慘的畫面,他隻是聽說過,但沒有親自去看。僅僅是他看到的畫面,就足以證明每個日本士兵都有罪,沒有一個是無辜者。是以,他說出了開頭那段話:“這并不是一個軍團的瘋狂行為,而是日本最高統帥部預謀的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