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模式與閱讀場所,在江城蕪湖,首批城市書房已建成投入使用。這些高顔值的城市書房一亮相就在朋友圈裡刷屏,成為城市新的網紅打卡地。城市書房帶給了讀者全新的體驗,為了讓城市書房更持久地留住讀者,城市書房的管理者和營運者也在努力賦予城市書房更多的内涵,探索城市書房的“蕪湖模式”。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蕪湖書房 鏡湖書苑

建構15分鐘閱讀圈

琳琅滿目的書籍,整齊擺放在有質感的書架上,瀑布流電子閱讀屏和AI光影閱讀機科技感十足,簡潔大氣的布局營造出溫馨的閱讀氛圍,臨窗而坐,擡頭就能将窗外蔥茏的綠意盡收眼底……這座“藏”在雕塑公園裡的赤鑄書院剛一亮相,就因為高顔值在朋友圈裡刷屏,也成為蕪湖新晉的網紅打卡點。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蕪湖書房 赤鑄書院位于雕塑公園内

近日,大江資訊記者來到赤鑄書院探訪,雖然才上午9點半,但書院的自習室裡幾乎坐滿了埋頭看書的人。28歲的丁崇元是一位上班族,正在全力準備事業機關的考試,由于平時隻上下午班,是以每天早上他都會準時來書院看書。“這裡安靜,環境好,學習氛圍濃,能靜下心來看書。”丁崇元說,他就住在公園對面的偉星公園大道小區,步行到書院也就十來分鐘的時間,書院在家門口落成,讓他近在咫尺就可享受“詩與遠方”。

“10月1日赤鑄書院正式營運以來,書院的總人流量已達到7萬人次,周末是人流的高峰,以年輕人和帶孩子的家長居多。”赤鑄書院店長魏曉黎對大江資訊記者說。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蕪湖書房 赤鑄書院内部幹淨利落,展現簡約之美。

赤鑄書院隻是蕪湖城市書房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蕪湖市圍繞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在人民城市建設中聚焦公共文化設施需求,打造高品質城市公共閱讀空間。這些集免費閱讀、文化活動、文化展示、文化休閑等多元化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書房,或藏于綠意中,或處于鬧市旁,或位于小區邊,或居于古城中,在豐富市民閱讀文化生活的同時,也讓城市充滿人文氣息,變得更有溫度。

“3年内蕪湖将建成一批布局合理、業态融合、功能完善的城市書房,推進‘書香蕪湖’建設,建構‘15分鐘閱讀圈’。蕪湖市圖書館負責人對大江資訊記者說。

打造“動”起來的閱讀空間

從書店到“書房”的演繹,是一個城市文化發展的變遷。如果說公共圖書館是支撐全民閱讀的主體,分布于不同角落的城市書房則是神經末梢,打通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向全民閱讀不斷輸送新鮮“血液”,進而赓續城市的文化血脈。

高顔值的城市書房帶給了讀者新奇的感受和體驗,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城市書房最終還是會回歸閱讀和文化的本質。如何才能保持城市書房長久的生命力?城市書房的營運者們不約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有吸引力的閱讀推廣活動上。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蕪湖故事媽媽團

利用自身的平台和資源優勢,營運者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來留住讀者。蕪湖新華書店是赤鑄書院的營運方,每逢周末,書院都會舉辦豐富的文化閱讀活動邀請讀者來參與,如新華書店公益組織——“蕪湖故事媽媽團”,團員就不定期以“領讀人”的身份開展讀書分享活動,吸引了很多孩子和家長參與。“利用新華書店獨有的平台優勢,在加快書籍更新需求的同時,城市書房也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閱讀活動來黏住讀者。”蕪湖新華書店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靖告訴大江資訊記者,書院會不定期的邀請全國的知名作家、學者,開展名家講堂、簽名售書等活動,也會舉辦一些國學講座、親子閱讀等活動,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蕪湖書房 占川書局一樓做文創、書籍的銷售,二樓做閱覽室、活動空間。

“再高的顔值最後都會産生審美疲勞,城市書房要想留住讀者,憑借的是它帶給讀者的使用習慣和情感關聯,讓讀者産生一種歸屬感。”蕪湖書房 占川書局負責人戴曉亮對大江資訊記者說,靜态的閱讀空間隻有“動”起來的才有生命力,而“動”起來依靠的就是包羅萬象的活動。面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知識需求的讀者,占川書局建構了一個活動體系:包括讀書會、電影分享會、作家講堂、藝術展覽、産品體驗等20多個門類,以及國慶、春節等節日的主題活動和公益活動,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隻有豐富的活動才能保持讀者對書房的新鮮感,才會讓他們對城市書房抱有期待。”

探索城市書房的“蕪湖模式”

溫馨舒适的環境,豐富多樣的書籍,免費借閱圖書等,是城市書房受到市民歡迎的主要原因。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城市書房的底色是公益性的,如何處理公益與收益的沖突也是決定城市書房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這不僅考量着管理者的智慧,而且也考量着營運者的能力。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灣沚49号城市書房由兩棟清代末年的曆史建築和一棟玻璃陽光房構成。

“城市書房是以政府主導、以公共文化服務為主,引入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參與,通過多種方式營運。”市圖書館負責人告訴大江資訊記者,目前城市書房有多種營運模式,一是區屬國有企業營運,如鸠江區的悅享書吧;一是大型國有文化企業營運,如蕪湖新華書店營運的赤鑄書院、中江書苑等;還有一類則是由民營企業或知名書店營運,如占川書局、49号書房等。“國有企業實力雄厚、經驗豐富,民營企業活力足、創新性強,多元化的經營模式有利于優勢互補,形成良性競争的态勢。”該負責人說,截至到2021年12月底,首批城市書房人流量達到24萬人次。

書房營運需要成本,将茶點、咖啡飲品搬入城市書房,是目前大多數城市書房“自我造血”的一種形式。不過相對于書房的營運成本,這顯然是不夠的。赤鑄書院店長魏曉黎坦言,書房提供飲品服務盈利不是目的,更多的是拓展城市書房的服務功能,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位于長江路上的蕪湖書房 樾江書苑,開在居民集中之地,創新打造了“城市書房+市民文體中心”的模式。

對于城市書房,政府不僅是在前期書房場地、裝修、圖書及各種硬體設施上投入,還有後期營運的獎補。市圖書館負責人對大江資訊記者說,主管部門在拿出激勵措施的同時也會實行“優勝劣汰”,每年從建築設計、營運管理、閱讀活動、服務效能等方面對城市書房進行第三方考核,采用日常考核加年終考核的方式來評定星級。對獲評五星、四星、三星級的城市書房分别獎補。評級不合格的城市書房,也會直接予以解約退出。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位于鸠江區中江大道與湧金路的交彙處“蕪湖書房·悅享書吧”,是主城區首個城市閱讀空間。

除了考核的激勵外,市圖書館還在不遺餘力地從服務内容和效能上為城市書房營運注入活力。市圖書館負責人說,今年所有的城市書房和市、縣區圖書館實作圖書的通借通還。市圖書館還将依托城市書房,全力打造“閱 蕪湖”品牌,以蕪湖城市記憶、江城美食、“兩江”文化為内容,開發“城市記憶講壇”,将閱讀融入到蕪湖特色資源和文化元素之中。開展“名家講堂”,提升市民的閱讀和鑒賞水準,擴大書房的影響力。此外,市圖書館還将安排專人到城市書房蹲點指導、現場教育訓練,與國内先進地區圖書館、城市書房合作,實作資源共享,并加大對書房營運人員的分級教育訓練,提升書房營運水準,培育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的公共閱讀服務隊伍。

“政府在通過不同形式‘輸血’的同時,也在鼓勵書房營運者積極‘自我造血’,提升書房的服務能力和品質。”市圖書館負責人對大江資訊記者說。如何“自我造血”?在戴曉亮看來,城市書房作為差別于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第三空間,具有實景體驗和社交屬性,這意味着它有産生衍生消費的可能性。這樣的觀點也正成為城市書房營運者的共識,開拓思維、創新營運模式成為他們當下共同的選擇。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經開區天門書院,是一處集閱讀、休閑、文體活動為一體的複合型城市書房。

新華書店将自己的品牌文創搬進城市書房,并結合蕪湖本文化特色,對蕪湖鐵畫、蕪湖通草畫等蕪湖本土非遺産品進行展示展銷。作為蕪湖市第一家開業的民營書店+城市書房,占川書局在滿足城市書房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同時,根據周邊環境、服務對象開發特色服務和文創産品,增加吸睛點和消費點,提升市民體驗感。目前,占川書局正在對蕪湖的美食小吃、港口文化、人文典故等進行調研,尋找可以發掘和包裝的特色産品。除了針對企事業機關提供活動訂制服務,占川書局還在對親子閱讀、美術、音樂、國學等教育教育訓練内容進行深度開發,将其納入城市書房服務體系,為市民提供多種選擇。

蕪湖城市書房:不止是網紅打卡點!

▲南陵畢家橋書房設有國學圖書閱讀區、古橋書廊、少兒閱讀灣等8大區域。

不管采用何種營運模式,城市書房這種全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的确帶給讀者全新體驗。對于城市書房這一新鮮事物,在摸索和創新的不僅是營運者,還有管理者。“未來城市書房與産業的結合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模式,由知名企業來認建書房,這樣書房既能為讀者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也可以成為企業文化展示的平台。”市圖書館負責人說,管理者和營運者都需要有長遠的眼光和營商的智慧,不斷深耕文化産業增長點,積極探索多方合作、融合發展,讓城市書房長久健康地走下去。

實作城市的高品質發展,文化不可或缺,如何讓城市書房高品質可持續的發展下去,成為城市新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蕪湖正在給出自己的解答。毋庸置疑的是,在蕪湖遍地開花的城市書房,正融入城市血脈,它帶給人民的是獲得感、幸福感和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記者:季鲲 饒姣姣

▍拍攝:楊大偉、陳潔、胡芳

▍編輯:安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