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出時代發展的铿锵足音

走出時代發展的铿锵足音
走出時代發展的铿锵足音
走出時代發展的铿锵足音

在備受矚目的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粵劇電影《南越宮詞》榮獲“最佳戲曲片”。這是繼2019年《刑場上的婚禮》入圍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後,廣州廣播電視台與中影股份、廣州粵劇院等聯手打造的又一部粵劇精品電影。廣州出品的電影再獲中國電影最高獎項,是廣州市實施“廣州市粵劇電影精品工程”的系列成果之一,也是廣州曆年來加強對嶺南傳統藝術的保護和創新發展取得的成效。

堅持對傳統藝術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粵劇被譽為“南國紅豆”,曆史悠久,底蘊深厚,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訓示要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

推動粵劇的繁榮發展是廣州市委市政府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堅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2019年5月,廣州制定了《廣州市進一步振興粵劇事業工作方案(2019-2021)》,搭建粵劇振興格局,詳細規劃了粵劇振興和發展的7大工程和15項重點工作,力争于2022年實作在珠三角地區形成以廣州為核心的中國粵劇文化中心,率先建成國家級戲曲傳承發展示範區。3年來,廣州市科學規劃粵劇事業發展,推動粵劇藝術融合創新,打造惠民文化旅遊品牌,優化粵劇藝術産品供給,激發粵劇發展新活力,站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的高度,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其中,連續舉辦8屆的羊城粵劇節成為廣州重要的國際性文化名片,先後投資8億多元建設粵劇藝術博物館和廣州粵劇院新址,斥資2000萬元啟動、被譽為“傳承活态藝術遺産的文化壯舉”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撰工程等,都受到高度關注,中國粵劇文化中心呼之欲出。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振興粵劇的重要工程之一就是推動粵劇藝術融合創新。2018年,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的“廣州市粵劇電影精品工程”啟動,這項傳承發揚粵劇的創新性工程以“粵劇+電影”“文藝+科技”等新形式,拓展粵劇藝術發展空間,擴大粵劇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工程規劃将10部大型粵劇拍攝成為粵劇電影,并在全球範圍内發行上映。10部劇目涵蓋多部傳統經典劇目和優秀新編劇目,目前已完成《刑場上的婚禮》《南越宮詞》《睿王與莊妃》《範蠡獻西施》的拍攝,其中,《南越宮詞》獲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刑場上的婚禮》獲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獎”。《刑場上的婚禮》還獲得了第16屆中美電影電視節“金天使獎”最佳戲曲電影獎、第三屆中國戲曲電影展“優秀戲曲電影”獎項,并被列為廣州市、佛山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影片。該影片第一輪放映總票房221萬元,觀影人次、放映場次及票房均為2018-2020年戲劇類電影的最高紀錄,在中國戲劇類電影觀影人次與票房紀錄中名列前茅。

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下,廣州粵劇界、媒體界、電影界各方齊心合力,從“傳承”“緻敬”“創新”三個次元,深耕粵劇電影創作生産。作為廣州市主流媒體的廣州市廣播電視台,于2019年制定了“1+1+3”行動規劃,将精品生産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全力謀劃,推出紀錄片、電視劇、電影、廣播劇、街舞劇等多種形式精品,記錄、展現、傳播廣州的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改革開放和新時代文化。同時,主動探索開拓電影産業新領域,開創了一條産業融合的創新之路。2019年,廣州市廣播電視台成立電影工作室,肩負了“廣州市粵劇電影精品工程”10部粵劇電影的創作生産,并以技術創新為引領,運用最新的4K技術,為電影帶來新的藝術表達,不斷探索将嶺南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刑場上的婚禮》《南越宮詞》兩部粵劇電影的成功實踐,為推動廣州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以藝術創造力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

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辨別,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中國文化曆來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載之遺韻”。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

在粵劇電影的創作中,把握傳承與創新的關系是首要之義。電影《南越宮詞》在主題提煉、升華上有了新的拓展,從曆史故事中挖掘出來鮮明的時代感,不動聲色地讓曆史照進現實,展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雙創”原則。《南越宮詞》的故事根據同名經典粵劇改編,講述秦末漢初,秦王朝派遣趙佗南下征戰百越,趙佗罷戰求和,最終融合漢越民族,成為南越王,為南越創造了一段和諧發展的光輝曆史。這段曆史背後反映了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睦鄰發展、永續和平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這部電影站在唯物主義大曆史觀的高度,對戰争進行了反思,進而擁有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精深的思想性,實作了價值層面的現代化轉換,借助曆史故事表達了人類共同價值,以創新的藝術創造力激活中華傳統文化生命力。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粵劇電影創作中,主創團隊始終堅持“兩個結合”,将其轉化為藝術追求。在電影化的過程中,團隊以科學嚴謹的态度進行創作,以現代電影工業的手段去充實《史記》《漢書》中對南越王國的記載,盡可能複原南越國史的本來面目,包括政治、社會經濟、禮儀制度、文化、藝術及海外交通貿易各個方面。影片以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發展傳承的視角,進一步傳播嶺南文化,實作了诠釋地方曆史與弘揚傳統藝術的統一與超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确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内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内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以《刑場上的婚禮》《南越宮詞》為代表的粵劇電影并非簡單的“戲曲加電影”,在戲曲電影的美學意義上,實作了“電影+粵劇”兩種藝術形式的美學融合,是舞台藝術和電影藝術的高度融合。這些作品将兩種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和技巧,充分運用到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講述、情節推動上,包括表演細節的捕捉和鏡頭運用,形成的張力是在劇場看演出無法得到的。無論鏡頭排程或動作剪輯都是電影化的,是極具電影感的戲曲電影精品,以電影的手段盡可能放大了粵劇之美,做到了視聽上的互相補充,實作了“1+1>2”的效果,讓戲劇之美在大銀幕上綻放。

影片還大量使用了數字技術,使每一個場面具有電影場景的寫實性,又具備戲劇舞台的寫意性。《刑場上的婚禮》《南越宮詞》都是在北京懷柔中影數字基地内拍攝制作,啟用國際領先的虛拟技術,既保留傳統粵劇的韻味和經典唱段,又通過高科技手段和藝術表現手法的創新,展現出巍峨瑰麗的宮殿群和神奇浪漫的南越古國風情,用技術革新創新跨媒介表達,令古老戲曲煥發新活力,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标準。

留住嶺南文化的“記憶”與“鄉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展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秀文化。

粵劇是廣州帶給世界最好的文化藝術故事之一。全世界範圍内有1.2億左右的粵語人口,粵劇在粵港澳及海外粵語華人圈中具有廣泛影響,是粵港澳及海外粵語華人文化民心相通、文化認同的紐帶,也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基礎。粵劇這一傳統文化瑰寶,作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将越來越成為講述大灣區同根同脈故事的重要載體和文化名片,轉化成建設灣區的文化動力。

粵劇電影在對外交流和傳播上有着重要意義,在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中華文化感召力、中國形象親和力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把古老戲曲拍成電影,更有利于粵劇在全球範圍傳播,彰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粵劇。粵劇電影曆史悠久,紅線女從藝70多年,曾主演90多部粵劇電影。“廣州粵劇電影精品工程”利用多媒體手段加強粵劇推廣,運用4K技術,拍攝制作經典粵劇電影,極大地改變了年輕人對粵劇的傳統印象。這種創新的藝術形式,豐富了粵劇的生命力,讓更多的觀衆關注粵劇、愛上粵劇。

粵劇電影對于保護傳承嶺南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發揮了獨特功能。粵劇電影《南越宮詞》是反映嶺南文化源起的戲劇作品之一。“南越王”趙佗實行“和輯百越”的政策,緩和了漢越民族之間的沖突;提倡漢越通婚,并帶頭與越族聯姻,使漢越之間通過聯姻互相融合。這使得南徙的中原人進入嶺南後能安居樂業,與百越共處,繁衍生息,逐漸形成以中原文化為主、漢越融合的嶺南文化根基。粵劇電影《南越宮詞》的推出,深入挖掘以趙佗為代表的嶺南人文,講述其為開發嶺南、維護國家統一作出積極貢獻的故事。

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地、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對外講好廣州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既是國家戰略的現實需要,也是廣州國際傳播的重要内容。近年來,廣州聚焦嶺南文化開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精心培育文化品牌。每年舉辦各類對外文化交流活動300多場,面向4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人數近100萬人。以嶺南文化為紐帶,推動粵劇粵曲、國術、美食等廣州特色文化精粹走出國門,久久為功的文化傳播讓廣州城市形象傳播更為靈動。

随着“廣州市粵劇電影精品工程”不斷推進,越來越多傳統粵劇精品劇目将進行電影化的再創造,進而引領不熟悉戲曲的青年觀衆走進粵劇的世界。這種跨藝術的融合創作,展現出廣州文藝工作者的文化自信,通過文化的紐帶,讓全世界“在廣州,讀懂中國”;透過廣州,看到中華文化的新氣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