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嘎麗娅:中俄友誼的和平天使,為救人勸降日軍被害,普京為她題詞

70多年前,一場戰争席卷了全球,特别是歐亞大陸上,更是處處是戰火。從東亞的中國,到南亞諸國,再到遠東地區的蘇聯,這些國家無一不遭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無數家庭支離破碎。面對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不光光是軍隊,就連無數手無寸鐵的平民也站了出來,為守護自己家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我國的黑龍江邊界上,就有一位中俄混血的小姑娘,在二戰期間孤身一人,深入敵營,為戰争的勝利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同時她擁有一個特殊身份——中俄友誼的和平天使,這又是為何呢?

嘎麗娅:中俄友誼的和平天使,為救人勸降日軍被害,普京為她題詞

一、殘暴的日本侵略者

這一切,都要從70多年前的那場戰争說起。自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者就占據了我國的東北地區。

直到1945年,在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争下,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打擊下,日本軍國主義終于走向末路。特别是蘇聯紅軍一路西進,打進了柏林城,德國無奈投降,使得蘇聯可以騰出手來出兵遠東,對付日本。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派出了一架重型轟炸機,向駐紮在中國牡丹江附近的日軍大營實施轟炸,正式掀開了出兵中國東北的序幕。

按照原定計劃,蘇聯派出了遠東第一方面軍,集中主要兵力突襲了綏芬河。這一戰略目标的地理位置太過重要,隻有打下這裡,蘇聯紅軍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長驅直入,進而解放東北各大城市。

但是在綏芬河駐紮的日本軍隊,是當時關東軍最為精銳的東滿方面軍,他們所在的要塞,是1940年時,關東軍強行征召了數十萬勞工修建而成,所采取的是當時最新式的,防護能力最強的構造。整個要塞完全由混凝土澆築而成,并且裡面設施十分完備,強行攻擊需要耗費非常多時日。

在蘇軍越過中蘇邊境,向這座要塞發起攻擊時,還有1000餘關東軍躲在裡面。雖然這些關東軍是日軍精銳中的精銳,但是與發起進攻的蘇軍相比就不算啥了。這些蘇軍是蘇聯遠東軍隊中最精銳的部隊,火力十分強大,對攻破堅固陣地有着豐富的經驗。

日軍面對蘇軍的猛烈攻擊,還妄想通過負隅頑抗,等待援軍的到來。在經過三個多小時的戰鬥後,蘇軍強大的火力令日軍損失慘重,隻能不斷退卻。眼看勝利在望,但是日軍這時卻做出了一件人神共憤的事,他們挾持了數百名婦孺,躲到了山頂工事中。這些婦孺是無辜的,他們難道就這麼消亡在戰争中了嗎?

嘎麗娅:中俄友誼的和平天使,為救人勸降日軍被害,普京為她題詞

二、善良的嘎麗娅

在得知日軍挾持了衆多婦孺之後,蘇聯軍隊很是頭疼,為了傷及無辜,不得不控制火力,采取人員強攻的方式,試圖攻下日軍所在工事。但是蘇軍此舉非但沒有成功,反而擴大了傷亡。這些蘇軍士兵經曆了恐怖的蘇德戰場都沒有犧牲,卻犧牲在了日軍手下,讓人無比惋惜。

面對這一困境,蘇軍指揮部專門召開了緊急會議,在會上,蘇軍得出結論,如果按照現在的局面發展下去,還有付出更大的犧牲,隻有對這些負隅頑抗的日軍進行勸降,讓他們知道繼續抵抗下去,會面臨何等下場,逼迫他們繳械投降,才能減少戰争的傷亡。但是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

日軍的殘暴人盡皆知,特别是這些日軍已然清楚日本戰敗在即,大部分抱着要為日本“玉碎”的想法。這時,如果有人深入敵營,勸降這些日軍,所承擔的風險足以威脅到生命。而且,蘇軍中沒有人懂日語,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勸降工作更是難上加難。

蘇軍内部沒有,那隻能在外部找。在經過深思熟慮後,蘇軍決定在綏芬河市民中尋找精通日俄兩國語言的人才。綏芬河的市民都十分支援蘇軍對日軍的軍事打擊,自發地行動起來,幫助蘇軍尋找。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找到了此人,那便是嘎麗娅。

嘎麗娅出生在一個中俄結合的家庭,她的爸爸是中國人,她的母親是俄國人,是以她從小就精通俄語,再加上之前所就讀的國小,是日軍所開辦的,是以她對日語也十分熟悉。在得知嘎麗娅的情況後,蘇軍大喜過望,連忙派人去請她幫忙。

但是一個女孩子,孤身進入敵營,令嘎麗娅的父母十分擔心,說什麼也不讓她前往。一籌莫展之時,嘎麗娅自告奮勇,告訴父母,自己願意為了減少人員的傷亡,前往日本大營,進行勸降工作。在經過嘎麗娅的說服後,她父母終于松口,同意了此事,嘎麗娅也踏上了這條沒有歸途的路。

嘎麗娅為了和平,走進了日軍大營,但是所有人都低估了日軍的殘暴程度。他們非但不答應投降,還殘忍殺害了嘎麗娅。這位18歲的花季少女,永遠地留在了日軍要塞中。

三、中俄友誼的見證者

嘎麗娅犧牲後,她的家人前往日軍要塞尋找她的屍體,卻一無所獲,隻找到了出門前,媽媽給她圍上的紅頭巾。但是,曆史永遠都不會忘記,曾經為了打赢那場戰争而付出生命的先烈。進入新世紀,綏芬河當地的從業人員四處奔走,讓更多人了解了這個小姑娘坐下的英雄壯舉。

這件事也逐漸流傳到了俄羅斯,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的師生更是為嘎麗娅的事迹深深感動,籌建了紀念嘎麗娅的“和平天使”雕像。甚至,這些師生還以聖彼得堡市民的名義,向普京寫了一封信,邀請普京為這座雕像題詞。

普京在收到來信後,立馬就回信一封,并且委托俄羅斯駐華大使,前往綏芬河,将這封信交給了綏芬河當地的從業人員。普京在信中寫到,嘎麗娅的功績,值得兩國人民共同銘記,也是兩國互相了解,互相信任,擁有共同價值觀的展現。

是以,嘎麗娅也被稱為“友誼和平天使”,她的事迹是千萬個中俄人民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一個縮影,她所代表的是邪不壓正的價值觀,是人類不能忘記曆史的展現。我們身為後來人,更應該銘記先烈們的英雄事迹,将曆史傳承下去,将這一寶貴的價值觀念傳承下去。唯有如此,國家才能永遠強大。

文/樂宇

參考資料:《嘎麗娅:中俄友誼的和平天使》,朱偉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