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作者:文定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一)緬甸入侵的原因

明朝在處理與緬甸關系方面頗有失策之處。

一方面中國人生性本分,笃守中庸之道,仁以待人,很少會去發起戰争侵略别國,遇到挑釁也必無禮讓三分。明朝以雲南遠在遐陬,興師動衆勢必影響很大,所需軍費超出正常。情報資訊也不準确,無法作出及時反應。加上天南地遠,地形複雜多險,遠端奔襲也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問題。

明英宗時王骥征麓川前後花了十多年,師老财匮,轉饷半天下,這個教訓一直令明朝不會輕易釋出軍事動員。

是以對待緬甸問題,明朝一直采取隐忍妥協為主,處于被動防禦地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下定決心去徹底解決邊境糾紛。如果邊将防禦過火,上官也必加掣肘,前面羅汝芳就是一例,本來羅已率明軍并景邁、猛鞏等部士兵進圍莽氏,被人進讒于巡撫,以“兵興禍連”恐吓,巡撫王凝乃馳檄止兵,羅汝芳正周密部署,欲畢功于一役,接到檄文後“憤恨投帻于地,大罵而罷”。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史家也說:“若非王凝止汝芳,緬将匹馬不返,孟養終不至沒于緬,其誤封疆之罪,可勝誅乎!”

除了政治方面的原因,明朝官員的不負責任、貪财偾事也是重要因素。

例如,成化年間江西人商人周賓五誘說孟密罕弄投賄“貪聞天下”的首輔大學士萬安等人,為他吞并木邦土地的行為充當保護傘。朝廷官員帶頭納賂,庇護壞人,引發土司沖突,“西南夷從此怨朝廷”,明廷用人不當,威信掃地。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二)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大舉侵明

罕拔叛國之事起因也極為簡單,罕拔遣使求襲,明朝官員借口兵荒馬亂襲替繁瑣,索賄于罕拔,引起罕拔的厭惡,遂與弟罕章截貨于途,自絕于明朝。後因斷絕貿易而乏鹽,求諸緬甸,莽氏見有利可圖,慷慨地贈送海鹽五千簦,罕拔感激涕零,遂決意投緬。

莽氏又贈寶帶、緬铎、白象、剡錦、珍寶、香藥之類加以籠絡,兩者一拍即合,約為父子。罕拔自告奮勇誘潞江安撫使線貴投緬,“日津津洩中國之虛實,教以吞鄰内侵”,當地官員黩貨溺職帶來的後果是邊境部落相繼叛走,是以當時有“官府隻愛一張紙,打失地方二千裡”之謠,昏聩的地方官員安堵如故,士民深以為恥,又痛心前戰思個圍困莽氏未克全功。

當道者掩耳盜鈴、欲蓋彌彰,竟下令禁止談緬事,對邊境沖突的情報嚴加封鎖。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萬曆十年(1582年),邊境烽煙再起,并有愈演愈烈之勢。此年莽應龍已死,子莽應裡繼位,莽應裡繼承其父衣缽,揮師犯明。

莽應裡“尤狡谲險詐,善用兵,瑞體(應龍)并鄰拓地,多其謀力”,比其父有過之而無不及。恰逢嶽鳳與罕拔火拼,罕拔被殺,罕拔之子罕進忠投奔回國。嶽鳳請兵于緬,莽應裡傾國而出,大舉侵明。

耿馬宣慰司土舍罕虔、木邦罕鳳助纣為虐,處處堵截回奔的罕進忠,各率兵響應葬應龍,繼以灣甸土知州景宗真為向導,追擊罕進忠于喳理江,遂寇重鎮姚關,時已萬曆十一年初春。

到了十一月,緬甸敵酋統阿瓦、洞吳、猛鼈、猛密、蠻莫、隴川、武章、雍會、光腦諸路兵馬數十萬自西面,莽應龍親領車裡、八百、孟艮、孟連、耿馬諸路數十萬兵馬自東面,殺氣騰騰大舉進犯,約于十一月初三日攻克施甸,初六破永昌,東西并進,頗有滅此朝食之勢。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三)鄧子龍火燒大象軍團

明廷随即派出老将鄧子龍去往抵禦緬軍。

這個時候内奸景宗真假惺惺地前來告急,通報緬軍已渡過喳哩江(怒江),鄧子龍佯為不信,對景宗真說:“賊尚遠,吾且往築松坡營”,遂往松坡。臨行時鄧子龍令士兵各取大竹五尺,假稱用作水之器。松坡距姚關有三天路程,景宗真心中暗喜。以為等鄧子龍回來時,姚關已為緬甸囊中之物,遂以明軍主将離開姚關、姚關唾手可得,密報緬方。

景宗真剛把情報送出,鄧子龍突然折返,由西山抄小路趕到小江,将準備的大竹用纜繩連結,連夜架起一道簡易浮橋,鄧子龍悄然潛回姚關,前後隻一日而已。

氣勢洶洶而來的數十萬緬軍首先見到明軍“望風奔潰”而遺留的糧草,更加相信明軍不堪一擊,更加麻痹輕敵。“賊見諸營不整,笑曰:'吾固知漢兵怯,已棄糧走矣’”,盡用輕騎追擊明軍。鄧子龍不與之戰,且退且引。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十一月初二日緬軍在猛波羅渡河,次日黎明進薄姚關。雙方對峙于關前偃草坡。明軍占據有利地形,緬軍處于仰攻态勢。鄧子龍令前軍陳信部偃旗搦戰,又伏兵溝壑中,自己登陴拒戰,快到傍晚時緬軍仍然不能前進,束手無策。

傍晚,饑渴難忍的緬軍放松了戒備,鄧子龍及時抓住機會,親率中軍指揮趙鳳翺、楊鵬翔、陳韬、張光胤與左右伏兵一齊殺出,一時火器進射煙焰張天,喊殺聲驚天動地,火箭射中敵象,敵象紛紛忍痛反走,此時伏兵又于溝壑中躍起亂砍象鼻,敵象亂作一團,互相沖撞,緬軍也被戰象蹂躏,慘不忍睹。

明軍伏弩齊發,象上紅衣頭目相繼中箭落象,左右隐蔽于森郁古木後的鄒良臣、杜亮又夾擊緬軍,連續激戰三晝夜,緬軍自是大敗,鄧子龍斬紅衣巨酋一人,部下斬首千人,“屍橫滿山,血流滿澗”,殘部順偃草坡奔逃,豕突狼奔不忍卒睹,至今此處草不能上指,遂得名“偃草坡”。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為進一步擴大戰果,鄧子龍又窮追不舍,追至攀枝花地(在今施甸姚關斷山磨刀河,以河畔多攀枝花樹得名)夜戰。緬軍兵敗争渡,而鄧勇已将喳哩江上的橋梁破壞殆盡,緬軍投屍水中多如螞蟻,波濤之中萬頭攢動,“水為盡黑矣”,又被明軍砍殺一陣,大敗而逃。經姚關、攀枝花兩戰,兩路敵兵已被殺退,連内奸景宗真也死于亂軍之中。鄧子龍部具體戰果是:

射死馬上穿紅衣大頭目十餘名,除殺死、燒死、溺水死者數萬,斬獲首級一百八十八顆,生擒二十四名,擒獲生象五隻,斬象一隻,獲器仗刀槍牌铳等項共計七百一十五件,戰馬十匹,牛一十五隻。

鄧子龍所用的火攻象的戰術是非常正确的。緬甸軍隊進攻唯恃象馬憑借訓練有素的戰象為前鋒,則可橫沖直撞,所向披靡,漢人見象則抱頭奔潰,是以克敵必先制服其象。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而對付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火攻,僅在明朝就有不少成功的戰例,如: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黔甯王沐英以三萬之衆于隴川破思倫發三十萬兵衆,就靠大炮勁弩,焚殺思氏蠻象百餘,獲象三十七頭。

洪武四年(1371年)颍川侯德破蜀相戴壽,壽以象戰,傅友德令強弩火器猛擊,大象中火轉走,自相踐踏,戴壽投降。

正統六年(1441年)十一月靖遠伯王骥征隴川思任發,則其象陣,積薪縱火,敵兵焚死無算,思任發敗逃緬甸。

鄧子龍對本朝的成功戰例了如指掌,同樣也是用火攻擊敗對手。戰前他就準備大量紅籠,其中即為對手所不熟悉的火器,對此他嚴密封鎖了消息,此時果然大發神威。

掌握冷兵器、使用傳統戰法的緬甸軍隊,與其說輸給了鄧子龍,不如說輸給了掌握熱兵器等先進武器的明軍。

文定:緬甸莽應裡率數十萬兵馬入侵明朝,鄧子龍是怎麼打敗大象軍團的?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