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為人民道路上的“劉家樣”

藝術為人民道路上的“劉家樣”

▲毛主席和牧羊人 1957年 劉文西

人民藝術家劉文西老師離我們而去已經兩年多了,然而每每想起,如在高堂。他有三種表情:一是在陝北,在新疆,在人民中間、在學生和朋友中間,常常露出涉世不深的孩子般的天真、好奇的笑容;另一種是凡遇大事、家事國事天下事,這時的表情凝重、激昂,有時也常伴随着些許無奈;第三種是在寫生中、創作中、教學中表現出的“目空一切”的敏銳、自信、沖動和指點江山的勝券在握……

我追随劉老師45年,從15歲開始跟陳光健老師,繼而跟随劉老師學畫。我看到他用一生的時間踐行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全心全意地以他自己的藝術實踐和豐碩的創作成果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文西先生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次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劉文西藝術大展,讓我們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作為新中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代表者,劉文西先生以其獨特的創作觀念和傑出的創作成就所建構起來的“劉家樣”風格,對于中國當代人物畫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啟示價值。他的藝術人生,反映了在中國共産黨文藝路線的引領下,全國文藝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他以其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時刻遵循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一輩子以革命領袖與黃土地上純樸堅韌的陝北人民為主要表現對象,努力踐行藝術為人民的實踐道路,形成了自己的樣式,也證明了我們共産黨文藝路線的勝利。

劉文西老師年少離開他的家鄉浙江嵊縣,進入上海育才學校,受到了新中國美術的專業教育。那本王琦先生贈送給他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的小本子,指導了他一生的為人處世、創作、教學和所有的美術工作。劉文西老師也是以一生堅持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他經常背誦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的警句:“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不斷以講話精神指引他向前的道路。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中,劉文西老師在陝西60多年,大部分春節都和陝北人民在一起。他長期、無條件地深入生活、深入延安革命老區,創作了大量反映中國革命内容的曆史畫、主題畫。他深入陝北、表現人民,用畫作記錄了陝北以及中國大西北7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反映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态和喜怒哀樂,反映了他們通過奮鬥、改革從艱苦生活中創造出幸福生活的整個過程,他和一批陝北老鄉成了好朋友。

劉老師每次下鄉到陝北就像回到自己的家,在勞動人民中間有很好的口碑,大家都把他當成自家人。他不但了解他們的生活,還關心他們的生活、照顧他們的生活、關懷他們子女的學習和成長、支援他們的各項工作,融入其中,真正地跟陝北人民打成一片,體會他們的思想感情,表現他們走向現代化的各種想法,用自己的畫筆為陝北人民傳神寫照,為陝北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樹碑立傳。

劉文西老師一生堅持正确的文藝方向,在全國畫家中堪稱楷模。他在中國畫的創新方面獨樹一幟、開宗立派,形成融彙中西、博大雄強、氣勢恢弘的具有北派現實主義風格的寫實人物畫派——“黃土畫派”。他的作品既具有嚴格的西方造型法則,又注入中國畫寫意精神。他的素描不但表現出西方科學的構圖、透視、解剖、質感、量感以及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又有厚重、概括、簡約的中國風格,畫面線條凝重,用金錯刀般的碑學書法線條刻畫人物,從内心性格到外在形式都具備強烈的時代精神和個人風格。

藝術為人民道路上的“劉家樣”

▲ 毛主席到陝北 1964-1965年 劉文西

劉文西先生的作品大氣、宏大、凝重、簡約,以奔放的用筆和北方山嶽般蒼茫雄厚的畫風展現出黃土高原般的深厚内涵和個人風格。他的代表作有《毛主席和牧羊人》《祖孫四代》《書記和老農》《轉戰陝北》以及用長達20年時間創作的《陝北四部曲》等。《黃土地的主人》則是100多米的長卷,集中展現了陝北的春夏秋冬豐富宏大場面的巨幅精神氣象。其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生活原型,每一部分的刻畫都有多達幾百張的寫生素材作為底稿。這一長卷無論是題材、内容還是構圖、人物刻畫、用筆用墨,都展現出一代宗師的獨特手筆。他深入生活,表現生活,為這個時代樹碑立傳,為中國美術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頁。

劉文西老師長期在美術學院工作,從年輕教師到院長,再到擔任中國美協副主席等職務,他對中國美術人才的培養同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有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教學體系,他身體力行,身教多于言傳,學生們無不終身受益。在教學中,劉老師以一位開宗立派宗師的姿态,培養了大批學生,幾代中國美術後學幾乎都曾臨摹過他的作品并深受影響,可謂桃李滿天下。他創立“黃土畫派”,帶領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仁成立了“黃土畫派研究會”,組織了大量深入生活、表現生活的創作、展覽活動。“黃土畫派”有主張,強調“熟悉人、嚴造型、講筆墨、求創新”,他這四句話是在黨的文藝方向指導下對“黃土畫派”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劉老師的理論主張。他設立的“劉文西獎學金”持續獎勵優秀的畢業生和創作,不斷發揮着持久的影響力。

除了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劉文西老師還做了大量的公益事業。他不斷地為地震、水災、旱災,下崗職工、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邊遠窮苦地區伸出救援之手。多年來,他以大量的作品回饋社會,在畫家中起到帶頭作用。劉文西先生正是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劉老師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的事業還在繼續,他的精神永恒!我們通過舉辦展覽、學術研讨等多種形式認真總結他一生各個方面的成就,展開對他的作品深層的理論研究,就是要學習他藝術為人民的執着精神,把他的教育事業繼承下去,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精、尖人才。

高山仰止,劉文西老師就是新時代中國美術的一座高峰。我們要在學習劉文西藝術精神的過程中,在推動中國文藝從高原到高峰的程序中做出不斷的努力。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

2022年1月9日《中國文化報》

第4版刊發特别報道

《藝術為人民道路上的“劉家樣”》

藝術為人民道路上的“劉家樣”

責編:陳曉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