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朱元璋作為一個從社會底層走上龍椅的開國皇帝來說,他絕對是一個成功者,而他之是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他的用人。

在他創業之初,因為形勢需要,是以他在用人上都是“葷素不忌”,但是等到他當了皇帝之後,他就開始對大臣們玩起了“帝王心術”。

朱元璋的“帝王心術”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功臣宿将,連打帶壓

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很少有能善待自己的“從龍之臣”的,朱元璋本人也不例外。

那麼開國皇帝為什麼要“卸磨殺驢”呢?

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這些功臣宿将往往對皇帝本人非常熟悉,甚至有些人就是一起長大的朋友,他們對于皇帝本人的情況可以說是了如指掌。是以他們中的有些人,在“革命”初期和皇帝本人一起拼了命地打天下的時候,隻是把皇帝當作自己的帶頭大哥,認為大家總的來說也算是“平輩”。

但是,等到新的國家建立之後,帶頭大哥突然就成了“爸爸”,你小時候和我一起活泥巴,你打仗的時候被吓得喊媽媽,你面對壓力的時候也會害怕,你能當上皇帝不過是運氣好,既然你可以,那我為什麼不行......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一旦你的思想轉變不過來,你在日常生活中就會表現出來,而偉大的皇帝陛下人家不要面子嗎,你這樣的表現是在嘲笑我,還是想挑戰我的權威......

朱元璋之是以殺藍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藍玉沒有把尾巴夾上,你要是像湯和一樣低調,你未必不能善終。

第二,功臣宿将雖然沒有最後當皇帝,但是人家也是血山屍海中走出來的,人家身上的功勞可能比你皇帝本人還大,人家一步步走來的時候,又培植除了多少一起刀頭舔血的戰友,人家是要威望有威望,要人脈有人脈,一起打天下的皇帝我可以向你下跪,但是你的子孫,我可就未必了。

如果大家梳理朱元璋的殺人時間線就會發現,朱元璋在兒子朱标死之前,雖然手也不軟,但是還是比較克制的,但是等到朱标死了以後,他準備把位子傳給孫子時,他的性情“突然大變”,很多功臣宿将都被他給殺了,就是沒被他殺的,基本上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壓。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他此時的做法,已經不是“殺雞儆猴”提醒大家遵守規則了,而是要為自己的孫子拔出荊棘,鋪平走向龍椅的道路。

奸臣小人,用完就殺

曆史上,隻有腦子真進水的皇帝才會直接屠戮大臣,聰明的皇帝往往都是“借刀殺人”,朱元璋明顯屬于後者。

公元1373年,一個在朱元璋創業初期一直默默無聞的人,突然成了大明的百官之首。

這個人叫胡惟庸。

胡惟庸和朱元璋算是半個老鄉,不過真正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是他的老鄉李善長。

從《明史》的記錄來看,胡惟庸參加革命也不算晚,但是因為他“統兵百勝”的能力,連給徐達提鞋都不配,“運籌帷幄”的技能,沒法跟劉伯溫這種“神機軍師”比,“足兵足食”的能力,也不如他的老鄉李善長,是以他在當時就是個“隐形人”。

那麼他又怎麼“橫空出世”的呢?

原來朱元璋在稱帝之後,認為李善長學曆不高,都是野路子,是以想把他換掉(朱元璋真實的目的,應該是打壓老臣)。當時朱元璋選了三個人,并征求了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一看是三個“新人”,就都給否了。(劉伯溫這時候也犯傻了,上司讓你選,你竟然敢全給否了)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後來朱元璋在“廣泛征求民主意見”之後,就讓自己的半個老鄉當了丞相,胡惟庸平步青雲之後,充分地發揮了一把“好刀”的作用,劉伯溫直接因他而死,就連徐達也差點被他挖坑陷害。因為胡惟庸做事的方向很正确,是以深得朱元璋的喜愛。

胡惟庸在朱元璋的“縱容”之下,開始慢慢膨脹,在他的權勢巅峰之時,他甚至都敢生出一些不該有的心思,結果朱元璋一看夜壺已滿,立刻炮制出了名震後世的“胡惟庸案”,并借機廢除了宰相制度,可謂一箭好幾雕,胡惟庸一案堪稱是朱元璋對“帝王權術”應用的巅峰之作。

後輩新人,緩步提拔

如果朱元璋隻是一味地制造殺戮,那麼他就是一個厲害的帝王了,那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暴君,那麼我們從哪裡能看出他不是一味的追求殺戮呢?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朱元璋在位時,曾把兩個當世的牛人給勸回了家。

第一個人叫方孝孺。方孝孺出身于官宦之家,父親因為“空印案”而被牽連,是以他不友善科舉入仕,但是他在學問上卻非常有天賦,并成了士林大咖宋濂的得意門生,因為宋濂的江湖地位,加上方孝孺本身的才華,是以他後來就成了士林的一杆大旗。

士林為了讓這杆旗飄得更好,通過關系把他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對他非常看好,但是方孝孺的主張和朱元璋當時要做的事相違背,是以朱元璋給了他江湖名聲之後,就把他勸回了家,打算留給自己的孫子用。

如果朱元璋是個暴君,他是不會允許一個和自己意見相左的“讀書人的種子”,繼續回去生根發芽的,他可能直接就斬草除根了,但是他沒有。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朱元璋第二個勸退的人,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解缙早年天資聰穎,長大以後也是個學霸,不過朱元璋之是以親自勸退解缙,其實是因為解缙的父親。解缙的父親并沒有入朝為官,但是他卻是個民間的高人,是以朱元璋對他很重視,經常把他弄到宮裡進行學術交流。

因為有解缙的父親打的這層關系,是以朱元璋對解缙也是另眼相看,甚至說出了“在道義上咱倆是君臣,在感情上咱倆是父子”這樣的話。但是解缙雖然後來位列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但是他的政治素養其實很一般。

解缙曾多次上書自己的“便宜爹”,說你老人家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朱元璋被他惹煩了之後,并沒有一刀把他給切了,隻是把他勸回了家,希望他能回回火,然後繼續為朝廷效力。

後來這兩人,一個成了建文帝的心腹,一個成立朱棣的内閣首輔。

什麼是帝王心術,看朱元璋如何用這三類人,應該能了解個七七八八

小結

從上述内容我們可以看出,朱元璋雖然出身不高,稱帝後又妄開殺戒,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完成本職工作,而且我們從他的用人上,也能清晰看出朱元璋的“帝王之術”用的已經是爐火純青。他的用人套路,不光是古代當皇帝有用,今天的職場也能有所借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