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末三國的格局基本形成後,各國的強弱也因着地理環境因素确定下來。曹魏占據北方、中原和西北,以及荊州的最北部地區,地盤最廣大,實力最強。其次是孫吳,擁有江東、荊州大部分,後期還得到了交州,實力僅次于曹魏。排在最末的是蜀漢,擁有益州和漢中。
東吳的地盤雖然不小,可是在兵力上始終是捉襟見肘,原因就是東吳人口少。東吳的地盤雖然大,但是國内水流湖泊多,地理環境破碎,難以養育更多的人口。人口上不去,綜合國力難免會被拖累,畢竟社會要發展、農業等行業要振興、市場經濟要繁榮,就得靠國内充足的勞動力和消費人群。

對于東吳的國君孫權來說,如何北伐曹魏,擷取更多的土地是大事,同時如何得到更多的人口也是一件讓他十分發愁的事。要繁衍生息就不适合去打仗,可是不打仗又難以實作自己恢弘的帝業。那麼去外地尋找更多的人口回國,是不是就能解決問題了呢?
孫權的想法很好,可是要實作不容易。公元230年,孫權從古代文獻中得到靈感,認為要是能找到東方海域上的神秘土地——夷洲和亶洲,得到了上面的人口,那麼吳國的人口就能得到充足,社會能夠更快速地發展,軍隊也能獲得更多的士兵去戰鬥了。
于是孫權派手下将領衛溫和諸葛直,領上萬士兵出海尋訪。雖然兩位将軍最後完成了任務,卻被孫權認為是背诏無功,最終被處死。為什麼孫權要這麼做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
不能獲得更多人口,大失所望
孫權派衛溫和諸葛直出海尋訪夷洲和亶洲,是為了俘獲上面的人口以充實吳國。衛溫和諸葛直出海一年,才終于找到了夷洲,也就是如今的台灣。夷洲雖然古書上有記載,可是夷洲的人類社會發展卻遠遠跟不上大陸,那裡的社會生産力低下,也就難以繁榮發展,是以人口并不多。
衛溫和諸葛直面對這些蠻荒時代的人(當時的山胞人),心頭想必也是叫苦的。後來經過溝通,夷洲上的人知道了西面海域上的大陸,和東南沿海的帝國吳國。有些夷洲人向往吳國的發達,于是決定跟着衛溫和諸葛直回去,不過這些人隻有數千人。
是以當衛溫和諸葛直回國後,向孫權描述了夷洲的情況以及自己隻帶回了數千人,孫權當然大失所望,這和他的期望相差太遠了。而且帶回來的人,還不及當初帶出去的人呢。
軍士喪失八成之多,惱羞成怒
東吳是沿海國家,就連内陸地區也是湖泊水流多,是以造船業和航海業發達,要不然孫權也不會有信心讓軍隊坐着船去遠航尋訪。這一次出訪,滿載着孫權的期望,同時也為了宣揚東吳的國威,孫權派出了上萬名士兵。
東吳人口不多,士兵的數量也是有限,這次尋訪居然派出上萬名士兵,這絕對是大手筆。可是孫權這次卻做了筆賠本買賣。遠航不容易,在那個時代更是艱難。這次出海,由于沒有準确的夷洲、亶洲的地理位置,是以是在茫茫大海中慢慢尋訪。
這一路上,許多士兵感染了疾病,而船上搭載的有限的藥物,又不能滿足需求,出了海也沒地方補給藥品。如此一來,以當時的醫療水準,這些士兵最終病死了八成以上。最終回國的吳國士兵隻有千餘人。
珍貴的兵力居然喪失了八成之多,而帶回來的人還不及損失的人的數量,這讓孫權惱羞成怒。更讓孫權挂不住面子的是,此次遠航尋訪是遭到國内大臣的反對的,可結果卻不能讓人滿意。
不顧朝中大臣反對,臉上無光
當孫權下定決心,要尋訪夷洲和亶洲時,國内大臣如陸遜、全琮等人都是持反對意見的。畢竟夷洲和亶洲都是古書上的記載,此前并沒有人找到,也沒有夷洲和亶洲的人,來到大陸。他們不免認為這兩個地方是虛無缥缈的,根本找不着,出海尋訪不過是勞民傷财。
不得不說,吳國臣子倒是頭腦清醒,可是孫權已經被自己的奇思妙想沖昏了頭腦,不顧反對,堅決出海尋訪。他如此孤注一擲,那麼這次行動就不能失敗,隻能成功。可是出海尋訪的任務隻能說是完成了,卻不能說是成功的。
尋訪到的隻有夷洲,亶洲沒有找到。可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夷洲并不是一個社會發達的地方,人口也不多,往來也不容易。先前說是要俘獲上面的人口來充實國内,可是帶回來的隻有區區數千人,距離預期值有些遙遠。
這種結果,無疑會讓孫權在面對國内重臣的時候,臉上大感無光。君王的面子不能丢,要丢也隻能是臣子的,臣子的面子要是丢不了,那就隻能丢命了。對于此次出航勞民傷财又沒有太大收獲的結果,自然要有人背鍋,孫權因為身份光環背不了,就隻能讓兩位辛苦出航的将軍來背了。
小結:
綜上所述,衛溫和諸葛直兩位将軍雖然完成了出海尋訪的任務,可是結果卻沒能讓孫權滿意,損兵折将、不能帶來大量人口、讓君王失了臉面,這就是他們最終被處死的原因。
局限于時代,當時的人,包括孫權在内,都看不到這次出海遠航的結果是有多麼重大的意義:找到了台灣的準确位置,将之納入中華版圖,并促進了台灣與大陸的交流和發展。
雖然衛溫和諸葛直死得冤枉,但是他們的成果是值得中國人乃是全世界的銘記的。作為我國正史記載中最早達到台灣的人,衛溫和諸葛直已經在後世得到了認可,并被人記載、銘刻。
台灣同胞更是該感謝這兩位将軍,因為他們将當時先進的生産技術和文化帶到了台灣,促進了當地的社會發展,還促進了台灣山胞人和漢人的融合,為後來的台灣社會文化奠定了基礎,讓台灣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