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孫瓒麾下三員虎将,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其中雖然是描述的漢末三國那段波瀾曆史,但是其中穿插了太多鮮活的武将,每個都有自己的特點。配合其宏大的戰争場面和雲谲波詭的計謀政策,讓人欲罷不能。甚至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一次看到之後,都稱之為神書,還把他它當做清軍的戰略教科書使用。

公孫瓒麾下三員虎将,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三國演義》講述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這将近百年的紛争曆史。除了魏蜀吳這三家政權外,還有諸多割據藩鎮,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紹,荊州八駿的劉表,虎踞遼東的公孫度以及白馬将軍公孫瓒。這些諸侯當中,白馬公孫瓒的名聲可以說遠揚中外,因為他除了和袁紹争奪北方外,還經常帶領麾下的“白馬義從”抗擊外族侵略者,而他手下有着三員大将,你知道都有誰嗎?

公孫瓒雄踞華北,手下有着最強的輕騎兵“白馬義從”,同時手下還有着三員大将,這三人一個被曹操所得,一個歸劉備所有,剩下一個最得重用,卻無人能降,這是為什麼呢?

公孫瓒麾下三員虎将,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首先我們看第一員大将,白馬銀槍趙子龍。趙雲的大名是很多不了解三國曆史的人也知道的。長坂坡上七進七出,子龍劫江救阿鬥,在小說中,他甚至被描繪成了最完美的武将。在曆史上公元191年,趙雲投奔公孫瓒,對于這樣一位猛将,公孫瓒也很欣賞,将他編入了白馬義從中。

而劉備從175年開始,在盧植門下學習,和公孫瓒是同窗,兩人關系非常好。随着198年界橋大戰,公孫瓒漸漸不是袁紹的對手。第二年,公孫瓒自焚于易京樓,而趙雲也開始流落四方。一直到公元200年,才加入劉備麾下,成為他的貼身護衛。

公孫瓒麾下三員虎将,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第二遠大将是田豫,字國讓。同樣是被劉備看重的将領,也跟随了劉備一段時間,但是在劉備去豫州擔任刺史時,因為要回家照顧老母親,故而離開了劉備。後來在公元218年,輔佐曹彰攻打烏桓,用戰車陣大敗烏桓,被封為戈陽太守,成為曹操鎮守遼東的大将。這一位将領,從此被曹操所得。

最後一人,雖然本領比不上前兩位,但是卻更得公孫瓒的信任和重用。他就是白馬義從的統領,嚴綱。早在公孫瓒起兵時,嚴綱就跟随在他身邊,白馬義從的建立嚴綱更是出了很大的力氣。但是在公元191年,嚴綱救死在了戰場上。《三國志》記載:公孫瓒和袁紹交戰與廣川,嚴綱率領白馬義從作為先鋒,卻遭到了鞠義的埋伏,被先等死士射殺。

公孫瓒麾下三員虎将,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在嚴綱死後,白馬義從士氣大落,再也沒有當初“義之所至,有死無生”的氣勢。而公孫瓒從此更是勢力衰弱,不再是袁紹的對手。是以嚴綱之是以沒有被劉備曹操招募,并非是其他原因,隻是因為英年早逝,沒有撐到劉備或者曹操來招募他的時候。

公孫瓒麾下三員虎将,劉備曹操各得一人,最厲害的那個卻無人能降

我們可以想象,趙雲田豫在後來都大放光彩,那麼作為白馬義從統領的嚴綱如果不死,在日後不論是加入曹操陣營,或是跟随劉備,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楊慎在《臨江仙》中所寫:“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太多的英雄人物在曆史的大浪中被淹沒,沒能來的及施展自己的本領就是離開人世。這既是他們的遺憾,同樣又是其他英雄豪傑的幸運之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