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邢雅梅埋頭坐在桌前,左手輕按紙張,右手握起鑷子,小心翼翼尋找拓片破損碎片位置。 韋亮 攝

中新網太原1月9日電 題: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作者 高雨晴

“初次接觸古籍修複時,那真是兩眼一抹黑。”從零基礎到逐漸上手,從行業“小白”到資深修複師,回憶起20年間與古籍共處的點點滴滴,邢雅梅感慨頗多。

寒冬臘月時節,一縷陽光穿過玻璃窗落在斑駁的拓片上。邢雅梅埋頭坐在桌前,左手輕按紙張,右手握起鑷子,小心翼翼尋找拓片破損碎片位置,之後将該部位字型拼對、展平。這是記者日前探訪山西省古籍修複中心時看到的一幕。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邢雅梅尋找拓片破損碎片位置。 韋亮 攝

山西省圖書館有着長期的古籍修複傳統,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設立古籍修複室,2009年被原中國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古籍修複中心,是全國12家國家級修複中心之一。邢雅梅是該中心成長與發展的見證者。

2002年,邢雅梅首次接觸古籍修複。受上述圖書館委派,她赴上海參加第一期全國古籍修複技術教育訓練班。“這個教育訓練班學員基本都是有基礎的,而我沒有,我就是兩眼一抹黑就去學習了。”這一學就是3個月。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山西地方特色文獻《退想齋日記》修複前 邢雅梅供圖

其間,邢雅梅跟随教育訓練班老師學習修複方法,了解修複工具等,從逐漸上手到熟知行業術語,讓她體會到一絲成就感。“拿了一本破舊不堪的書,最後修好後,我都懷疑這是不是我自己修的,真的挺有意思。”

正是這樣一份成就感,讓邢雅梅踏入通往過去的“門”。教育訓練結束後,她便進入山西省圖書館古籍修複室,開啟“醫學”生涯。多年來,邢雅梅一直緻力于“醫治”善本古籍、碑帖拓片及地方特色文獻等。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山西地方特色文獻《退想齋日記》修複後 邢雅梅供圖

其中,山西地方特色文獻《退想齋日記》讓其印象最為深刻。這是太原近代著名地方史學家劉大鵬長達半個世紀耳聞目睹的親身閱曆,日記裡記載了很多有價值的史料,描述了當時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情況。在中外史學界,學者對其關注率較高,修複它的重任就落在了邢雅梅身上。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山西省國家級珍貴古籍修複前。 邢雅梅供圖

“它一共43冊,每冊大小不一,用各種廢棄的紙張拼接而成,包括竹紙、宣紙、硫酸紙等。當時拿回來書的時候,基本都是散頁。”經過兩年時間,邢雅梅與團隊完成43冊共一萬餘頁的修複工作。據了解,修複好的《退想齋日記》還以原文形式出版,使這部具有地方特色的巨作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利用。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山西省國家級珍貴古籍修複後。 邢雅梅供圖

在邢雅梅看來,古籍修複是一件神聖的事情,一定要謹慎、認真對待,“要想好了再下手”,盡量避免由于修複技法和修複理念的錯誤對古籍造成再次破損和傷害。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邢雅梅正在進行拓片修複。 韋亮 攝

近年來,邢雅梅很忙,“忙并快樂着”。2016年至2017年,她參與“山西省國家級珍貴古籍修複項目”,共完成21件唐宋金元時期珍貴佛教典籍的搶救性修複;2018年,修複《退想齋日記》等山西地方特色文獻;2019年至2021年,完成近2000張館藏拓片的修複。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邢雅梅觀察拓片破損情況。 韋亮 攝

談及下一步計劃,邢雅梅表示,2022年4月之前将完成《西夏文佛經扉畫》的修複,該項目已獲得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位元組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支援。“同時,結合世界文化遺産日,舉辦古籍修複技藝進校園活動,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古籍保護的重要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