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圳一驢友墜崖3天後被人發現獲救 救援隊:各種巧合保住了一條生命

9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深圳公益救援隊負責人石欣處了解到,該救援隊于8日下午在深圳七娘山救助了一名墜崖被困3天的驢友。參與救援的隊員王建回憶說,當日正好有8名隊員在七娘山維護通訊裝置,一名驢友宋先生路過救援隊員的所在地爬上山頂後,聽到懸崖下有人呼救,便傳回向救援人員尋求幫助。王建說,這名被困者是一名小夥子,體力很好,在3天前拍照時不慎墜崖丢了手機,他的兩條小腿的骨頭也都出來了,萬幸沒有傷到血管等部位。加上這幾天沒有大風,才得以在沒有補給的情況堅持了3天。“當時幸好有驢友聽到了被困者呼救,又幸好救援隊就在附近,近期的天氣也相對有利,各種巧合確定了被困者得以生還,并于8日下午被直升機送到醫院。”王建說。

路過遊客聽到懸崖下傳來求救聲 被困者已墜崖三天

“這名驢友墜崖後被困了3天,兩條小腿都骨折了,還盡力爬行了幾十米,但終究爬不上去。萬幸有其他遊客路過,才保住了一條命。”深圳公益救援隊的隊員王建9日告訴北青報記者,該救援隊隊員于8日成功救助了一名在深圳七娘山墜崖被困3天的驢友。

王建回憶說,8日下午3時許,該救援隊的多名隊員在七娘山維護通訊裝置時,有一名驢友宋先生找到隊員,說附近有人墜崖了,正在呼救。

宋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當天他到七娘山爬山,爬到山頂後,他沿着一條土路往下走,一邊走一邊“吼山”,朝着海灣的方向大喊,“這時我隐隐約約聽到有人回應,後來我發現回應的聲音就在我腳下的懸崖下面,還聽到對方說他被困在那裡了,求我幫他報警。”

深圳一驢友墜崖3天後被人發現獲救 救援隊:各種巧合保住了一條生命

宋先生想到爬山路上,看到了幾名身着深圳公益救援隊隊服的人,便立即傳回,找到了救援隊員。

得知有人遇險後,救援隊員一邊跟着宋先生趕往事發現場,一邊聯系了景區從業人員、消防部門以及救援隊總部。王建說:“雖然我們很快從深圳市抽調了增援力量趕往現場,但當時在七娘山的隊員責任非常重,因為馬上就要天黑了,如果白天找不到被困者的位置,夜間搜尋的難度就要難上幾十倍。”

被困者雙腿摔斷後仍為求生爬行數十米 已被直升機送往醫院

王建回憶說,很長一段時間裡救援人員都隻能通過懸崖和被困者隔空對話,“被困者的位置有很多灌木,我們嘗試讓被困者搖動身邊的樹木,但仍然很難判斷出被困者的具體位置。萬幸經過努力,我們的隊員趕在天黑前找到了被困者。”

深圳一驢友墜崖3天後被人發現獲救 救援隊:各種巧合保住了一條生命

“被困者跟我們說,他是3天前在山上拍照時,不小心墜崖的,也是以手機在墜崖時弄丢了,無法打電話求救。”王建說,被困者在3天裡幾乎沒有吃喝,雙腿也摔斷了,但仍為求生爬了幾十米,但還是無法爬上懸崖,隻能在聽到人聲時,盡力呼叫求救。“前幾天都是工作日,來這邊爬山的人不多,萬幸8日宋先生聽到了被困者的呼救,才讓被困者能夠被及時發現。”

抵達被困者身邊後,救援人員為其進行了簡單的包紮,并通過當地應急管理局,聯系到通航機構,派來了直升機。“當時我們确認被困者雖然雙腿骨折,但脊柱沒有受傷,是以直升機趕到後,用很寬的帶子固定好被困者,将他送上了機艙,直接送往醫院救治。”

北青報記者從救援隊了解到,被困者于8日晚被送抵深圳大學總醫院,經診斷,被困者雙側小腿下段開放性骨折,已發生感染。神經外科、骨科醫生會診後,已将被困者收入ICU治療。

救援隊:被困者獲救得益于多個巧合 但提醒驢友不能靠“巧合”確定安全

宋先生表示,他在救援隊員趕到現場後,見天色晚了,便先行下山了。“交給專業的救援隊我很放心,8日晚我也看到了被困者被送到醫院的消息,這讓我感覺很高興。”

王建表示,這次被困者能夠在墜崖3天後生還,是多個巧合湊在一起的結果。“首先,被困者是一名29歲的小夥子,本身體力很好,這是他能堅持到獲救的基礎。其次,雖然深圳山裡夜間氣溫不高,但這幾天的天氣相對比較有利,風不是很大,加上被困者處于灌木叢中,這些灌木也幫助被困者擋了風。”再次,男子在墜崖後雖然嚴重骨折,但并未傷到主血管、神經等重要部位,使被困者沒有出現大出血的情況。

“最後,萬幸宋先生路過時喊話,并聽到了被困者的呼救。我們的救援隊員也正好就在附近,能夠第一時間開展救援。這些巧合都是被困者能夠生還的關鍵,從被困者存在感染等情況來看,如果時間再晚一些,後果就不可想象了。”王建說。

王建提醒,驢友在爬山時最好不要獨自行動,并将自己的去向報告給家人、朋友,這樣可以在出現意外的時候,有人第一時間報警。“驢友也要帶好自己的手機和充電寶,隻要確定手機有電,哪怕沒有信号,出現危險後也能大大縮短被搜救到的時間。在這種困境中,生命就是在和時間賽跑,希望驢友都能重視安全問題,不要隻靠‘巧合’確定自己的生命安全。”

(北京青年報記者 屈暢)

更多内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産權歸【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資訊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