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首美如圖畫的小詩,以清淡筆墨勾勒鄉村生活,真是百讀不厭

相信任何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詩詞的人,都會在心靈深處為田園詩留有一席之地;因為田園詩美得純粹,美得自然,它帶有泥土的芬芳,帶有花草樹木的缤紛,帶有天地山川的廣闊與幽靜,會給予我們心靈以滋養與撫慰,也牽動着無數人的那份純真的回憶與向往。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這些名句為我們寫盡了田園風光與生活的純樸與恬淡,也早已熟爛于人們的心裡。

那麼對于詩人王建的《雨過山村》,各位看官是否也是打心眼兒裡喜歡呢?也是否深刻于腦海裡呢?我想,肯定是。

一首美如圖畫的小詩,以清淡筆墨勾勒鄉村生活,真是百讀不厭

好詩不厭百回讀,在嚴寒素白的冬日,我們不妨來點兒春天的色彩,一起品讀王建的這首《雨過山村》可好?

雨過山村

王建

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闆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着中庭栀子花。

清新不過雨氣,而在這首詩中,作者在首句中就提到“雨”并切向主題,勾勒出了一幅和諧唯美,自然樸素的田園畫面:雨裡雞鳴一兩家;說真的,初讀這一句,就感覺整個身心被雨氣潤澤了一般,格外舒暢。而作者筆下的這幅畫面也正是最常見、最接地氣的農村景色了。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籠罩了整個村子,而在這甯靜的雨村中,時而會聽到一兩家的雞鳴聲,為這份甯靜增添了頗多生活氣息與動感。

也許僅僅這一句,就能讓許多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那已經滄桑在歲月中的村落。

一首美如圖畫的小詩,以清淡筆墨勾勒鄉村生活,真是百讀不厭

對整個畫面勾勒完之後,是具體的細節描寫:竹溪村路闆橋斜;蜿蜒的小路伸向村子,竹林中的小溪叮叮咚咚地彈奏着悅耳的琴弦,還有那靜靜橫斜在小溪上的闆橋,更是為這迷人的景色植入了幾分别緻。寫詩就如作畫,總會有整體與局部、色彩與動感等方面的搭配與突出,在這方面王維是能手。但是,王建的這首詩也同樣有功力,他隻是将妥當的物象進行了妥當組合,就讓整幅畫面自動豐富起來,牽引着讀者的那顆詩心和渴望探求美的眼眸。

雨中的村落模樣大緻就是這樣,那麼光寫村落中的景色肯定會缺乏生氣,是以後兩句便來點睛了: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着中庭栀子花;自古以來,普通百姓的日子總是很忙碌,尤其是生活于農村的人們,貌似除了不能勞作的冬季外,其他季節都在為生活而不曾停下腳步。雖然天下着雨,但婆婆媳婦們卻互相召喚着出去選蠶種,獨留那庭院中的栀子花靜靜盛開在雨裡。

好親切的場景,真實地描繪出了農村人們的勤勞樸實形象。作者這裡隻是在以叙述的方式進行表達,但展現出來的卻是農家氣氛的融洽與關系的和諧,當然也展現出了農人們的勤勞與善良。

一首美如圖畫的小詩,以清淡筆墨勾勒鄉村生活,真是百讀不厭

不知道有多少人經曆過農村生活,說實在的,或許各個地方的人們所幹的活兒不一樣,但這樣的場景卻是大同小異,再真實不過了。

作者寫女人們,為什麼又寫到栀子花呢?寫其他的植物或是人物什麼的不行嗎?這肯定是有原因的。花與女人從來都是有着緊密聯系,女人如花,女人也愛花,更何況這代表着“同心、癡情、純潔”的栀子花。本該是美女們圍着花嬉鬧欣賞,或折花簪鬓……但這時候卻恰恰相反,讓栀子花閑在那裡。

其實作者這樣寫的目的就是為了突出農村生活之忙碌這一現實,用栀子花的“閑”來襯托“婦姑”們的“忙”,這樣的手法使用,不僅讓整個畫面更富有美感與詩意,還能将作者不明說的“忙”字凸顯得更加到位具體。仔細咀嚼幾遍,就會發現這兩句的巧妙所在。

一首美如圖畫的小詩,以清淡筆墨勾勒鄉村生活,真是百讀不厭

這首詩從剛開始的靜到後面的動,形成兩個不同氛圍的畫面,但這兩個畫面拼接在一起又顯得是那麼和諧美好,二者互相補充、互相襯托,讓作者筆下的田園風景與生活栩栩如生,親切感人,可謂田園詩中的一首佳作。

心寄田園當不俗,塵中利欲一嘲之;各位看官,讀完此詩,你的“田園夢”是否再次被燃起?你理想中的田園又是什麼樣子的?不妨簡單說一說,或許這裡有好多知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