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關注并常讀電車實驗室打卡思考新能源見聞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華為重新定義「不造車」。

撰文:CH_陳函

說起來,昨天真是神奇的一天。

作為一名華為手機+華為電腦雙持使用者,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新車——AITO 問界M5釋出之後,我一直都很感興趣,無奈一直抽不出時間去店裡看車。終于,這個周六有了點空閑,是以我決定查一查廣州哪家華為體驗店可以看車。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手機裡的“華為商城”APP給我推送過這車的廣告,于是我打開華為商城,看到了一項名為“AITO登陸計劃”的活動,原來到店看車還有禮品送。

本着「羊毛甯可薅錯,不可放過」的原則,我留下了我的聯系方式,報名了廣州天河正佳店的看車活動。

本來我也就是想着去店裡看看車,拍拍照,發發微網誌和朋友圈,順便薅薅羊毛。讓我沒想到的是,事情從這裡開始,就變得奇妙起來了。

01

一場公開但又保密的使用者活動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在網上填完資料沒過多久,一個銷售聯系到我,說正好第二天有一場使用者品鑒活動,有興趣的話可以過去試車,随後給我發了一個定位。

幸福來得太突然,一聽到“試車”我就來勁了,心想着或許能拍點體驗視訊。于是昨天早上,我興沖沖地帶着一個GoPro沖進了試駕場地——廣州天河區某個加油站旁邊的小型駕校試車場。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可能是我去的時間不早不晚,卡着中午飯點,本來就不大的場地裡站着十幾位穿着藍色T恤的從業人員,而試駕的使用者還沒從業人員的一半多,是以一下車我自然就成為了全場的焦點。被十幾個銷售盯着的感覺,就像落入狼群中的羊。

他們很快發現了我手中的GoPro錄影機,緊接着,氣氛突然就變得緊張了起來,前前後後來了3名從業人員問我是不是媒體,并且告訴我這次活動是不允許拍照和拍視訊的,然後給了我一份保密協定,裡面寫着參加活動的使用者必須承諾不對外釋出照片和視訊。

還好,協定中沒有要求不讓發文字資訊,要不然可能連今天這篇文章都不會有。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雖然我不了解為什麼這樣一場公開邀請的使用者活動連朋友圈都不讓發,但是我也不是過去找茬的,是以我還是遵從了主辦方的意思,簽署了協定,并且收起了GoPro和手機,全程沒有拍攝任何照片或視訊。(本文原創圖檔、視訊拍的都是體驗店内的靜态展車)

活動的流程比較簡單,從業人員先在篷房裡全面介紹一次車型資訊和亮點,然後依次帶使用者上車做實車講解和場地試乘體驗。場地的布置也比較簡單,用樁桶擺了一條很小的跑道,主要示範了急加速、制動、上下陡坡、過彎和自動泊車。

抱着試駕的心态去的,結果發現隻能試乘,我難免有些失落。

不過,初次體驗,這台AITO 問界M5卻給了我超出預期的驚喜。

02

完善度超過預期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問界M5目前預售價是25-32萬元,但是實際上目前可以預定的僅有預售價28萬元的四驅性能版車型,現在預定還贈送價值分别為6000元的20寸輪圈和主駕音響頭枕。這次體驗的,自然就是加裝了贈送配置之後的四驅性能版。

在正式試乘之前的靜态體驗環節,這台車的完善度就超過了我的預期。因為進行活動之前我了解到現在全廣州就這麼一台可以動的試駕車,還有一台天河正佳店裡的靜态展車,總共就兩台實車,是以我很自然地以為這台車應該會是比較不完善的試制狀态。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但是,靜态體驗之後我發現,整台車的做工很難挑出什麼瑕疵,無論是各個零件的裝配、比對品質,還是各種按鍵、開關的手感,都顯得很一緻。加上内飾用料是挺足的,到處都包裹着軟質材料,是以整台車給人的質感是挺好的。

坐上車,前後排座椅填充物都足夠厚實,皮質包裹柔軟細膩。盡管以一台中型SUV來評判,它的空間不算大,地台稍高,後排坐墊長度也稍顯不足,但是并沒有明顯影響到它的乘坐舒适性。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從前排一直延伸到後排頭頂的巨大全景天幕保證了車内良好的開揚感,坐在車裡聽着華為品牌的19揚聲器音響,整個人都舒坦了。

這套音響算不上驚豔,肯定沒法跟沃爾沃上的寶華韋健或雷克薩斯上的馬克萊文森相提并論,但是它的聲音清澈透亮,有足夠多的揚聲器和足夠大的功率,音質在30萬以下價位的車型中絕對屬于優秀水準。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當然,這台車在靜态層面最有優勢的,還是與造手機相通的部分,比如車機和車上充電配置。

這台車的車機絕對是目前市面上你能體驗到的最流暢的,沒有之一。随便打開地圖、B站等大應用,随意拖動、放大縮小地圖,或反複切換各種應用,它的流暢度都相當好,絲毫沒有卡頓的現象發生,菜單切換的渲染動畫做得也非常細膩、順暢。

15.6英寸中控大屏内使用的是華為的鴻蒙系統,操作邏輯和平闆電腦基本一緻,并且針對車載場景做了菜單布局的優化,首頁下方的菜單欄和下拉菜單都支援自定義布局,是以使用起來也幾乎是0學習成本。

而且它還有别的車沒有的特色功能,比如可以利用車内外的高清攝像頭拍照、錄像,然後直接用華為分享發送到手機上。為了保證隐私安全,車内的攝像頭還帶有蓋闆,不用的時候可以遮上。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另外,這塊螢幕也可以實作分屏,可以同時顯示導航和B站,主副駕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畫面。不過,因為這塊螢幕是居中布局的,這樣使用的體驗顯然不如理想ONE之類的副駕獨立螢幕更好。

在應用方面,車機裡預設搭載的是華為的音樂和視訊應用,也有華為應用市場可以下載下傳部分第三方應用。說實話,作為一名華為使用者這麼多年了,我卻從來沒用過華為的視訊和音樂應用,而且現在買車還不送會員,這點實在有點不夠厚道。

好在華為視訊可以關聯優酷的會員,應用市場還有酷狗音樂可以下載下傳,但是暫時不能下載下傳或關聯愛奇藝或QQ音樂。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總的來說,在靜态方面,問界M5給了我不少的好感,不過我也發現它還存在一些明顯欠缺造車經驗導緻的細節上的設計缺陷。

舉3個例子:

1、車機螢幕首頁左右滑動竟是切換桌面:

切換桌面對車機來說本是次要得不能再次要的功能,不應該占用最主要的互動動作,如果能把左右滑動改成導航、音樂等常用應用或應用卡片的切換,會更具實用性。

2、擋把旁邊的杯架蓋闆幹擾副駕手部:

這台車螢幕下方的儲物格并不多,多人乘車時大機率需要用到蓋闆下方的兩個杯架和儲物空間,但是打開後立起的蓋闆卻給副駕造成了明顯的幹擾,導緻副駕的手無法靠在扶手箱上,此處應該做成推拉的蓋闆或直接取消蓋闆。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3、車載充電機占用尾箱容積:

問界M5的正常尾箱容積在中型SUV中不算大,而且尾廂地闆下還放着華為自産的車載充電機,導緻尾廂地闆下方沒有可以拓展的儲物容積。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完成了靜态體驗,我終于獲得了試乘的機會,短短的20分鐘試乘,我的感受可以歸納為以下6點:

1、隔音很好:

前後排都使用了雙層夾膠玻璃,無論是靜态還是動态車内都顯得很安靜;

2、加速強,但有比較明顯的擡頭現象:

四驅性能版官方零百加速為4.8s,在場地裡使用舒适模式也有較好的初段加速推背感,不過加速時擡頭比較明顯。刹車時點頭不明顯。

3、懸挂舒适性不錯:

可以感覺到懸挂是偏軟的,對路面的震動有較好的隔絕,即使用的是20寸輪圈,也不會有太強的路感傳遞上來,而且過彎的時候側傾抑制得還不錯。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4、自動駐車和自動陡坡緩降标定合理:

在上下陡坡的時候,問界M5會自動觸發自動駐車和陡坡緩降,坡起後松開油門也不溜車,下坡不踩刹車也會自動控制車速,這點對新手比較友好。

5、自定義自動泊車有新意:

使用者可以在攝像頭可見範圍内自定義車位,并且可以随意調整車位的角度,車輛的自動泊車能力較強,且在自動前進、倒退過程中有個虛線框标注車輛準備移動到哪個位置,使用時能給使用者更好的信心。

6、增程器動靜不大:

上車時試駕車電量已經不多了,從純電模式切換到自動模式,增程器啟動瞬間有輕微的抖動,但是随後無論是運轉的平順性還是聲音,這台1.5T四缸增程器都足夠讓人滿意,行駛過程中不特意感受,很難察覺它是否啟動。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受限于體驗時間較短,目前能得到的關于問界M5的動态資訊也就這麼多,而且也不一定完全準确,更深入的體驗還請關注我們後續正式試駕帶來的評測視訊,估計年後就會有吧。

總結起來,通過動靜态的體驗,結合它28萬的預售價,我覺得問界M5的競争力還是挺強的,至少在智能化和車内質感的營造上,可以超過大多數同價位燃油車。

03

超強的使用者觸達能力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圖檔來源銷售朋友圈)

在問界M5的釋出會上,華為消費者BG CEO、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說了很多次這台車是按“高端百萬級豪車”的标準做的,以我親身的體驗來看,這話确實過于誇張。但是這次使用者活動,也确實有人開着百萬級豪車去現場試車。

跟我同場試乘的,有一對開着全新未上牌阿斯頓馬丁DBX的夫婦,他們在我之前試乘,從隻言片語中了解到,女主人想買一台代步車。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而為了能給這篇文章配點圖,随後我又去到了廣州正佳的體驗店裡給那台靜态展車拍了幾張照片。

在拍照過程中,我又接觸到了很多去體驗這台車的使用者,他們有的是在旁邊看手機,随後被這台車吸引過來的;有的是在商場裡逛街,逛着逛着發現這有台車就順便過來看看的;還有的是本來就抱着購車目的,在網絡上了解到這有實車的。

在他們體驗的過程中,我聽到最多的兩個感慨就是:天窗好大、車機好智能。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顯然,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對當今市場上流行的智能新能源車并沒有太多了解,他們是更加傳統的燃油車使用者,或者是初次購車的小白,很少聽到他們提起特斯拉、小鵬、蔚來或者理想。這與我在新勢力展廳裡感受到的完全不同,仿佛兩個平行時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我突然發現了“華為汽車”最強的競争力所在——廣告,或用更加專業的說法——使用者觸達能力。

相比其他新能源廠商,華為除了有着超過6億的手機使用者,數千家的線下門店,而且還有完善的使用者觸達體系。當華為把問界M5當成智能産品上線到華為商城、放到線下商店時,這台車就已經被推向了數億名使用者。

無論是開百萬豪車的人還是汽車小白,隻要你有華為手機,或者逛街時對華為稍微感興趣,你就有很大的可能了解到有這麼一台車。即使僅有萬分之一的轉化,銷量也能輕松破萬。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在如今資訊量爆炸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廣告并非一個貶義詞,好的産品也需要通過廣告讓人了解,而華為,無疑就是如今新能源車廠中廣告能力最強的那位。

将問界M5放在一衆頂尖的智能新能源車中,它并不是最優秀最突出的,但是當将它放到30萬的燃油車市場中時,它的長闆卻是非常突出的,加速更快,配置更高,更加智能,用車成本更低,可玩性更強。更重要的是,華為的品牌、華為的技術,也比“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的更容易讓傳統燃油車使用者信服。

這可能也是華為選擇做一台增程式插電混動車的原因,150km WLTC工況純電續航和超1000公裡的綜合續航,顯然更容易打動廣大的傳統燃油車使用者。

混進一場保密的使用者活動,我發現“華為汽車”最強的是廣告

華為雖然一再強調“不造車”,但是誰都知道問界M5就是“華為汽車”。

這就是問界M5最強的競争力所在。

不過,作為造車新兵,華為能否保證問界M5的品質穩定性和售後服務體驗,可能将是決定這台車後續銷量走向的關鍵因素。

今日話題

你會買華為汽車嗎?為什麼?

歡迎評論區留言

掃碼添加營運小助理并備注

加入電車實驗室交流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