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保障戰争勝利,迅速發展東北野戰軍,羅榮桓這一辦法擴軍40萬

抗日戰争時我軍的部隊進行了多次的改編,部隊也多次進行了重組,在解放戰場時奠定了四大野戰軍,這其中東北野戰軍卻是實力最強勁的。

1945年時這個軍隊才二十多萬人,但到遼沈戰役時主力部隊但人數已經達到了七十萬,直到改編為第四野戰軍後他們的規模已經達到了百萬。

為保障戰争勝利,迅速發展東北野戰軍,羅榮桓這一辦法擴軍40萬

軍事迷們腦中不經冒出了疑惑,短短幾年時間為什麼東北野戰軍能迅速擴充到百萬?

這其中有一個人的作用不容忽視,這個人就是

羅榮桓

,在四平戰役時,東北野戰軍傷亡慘重還輸掉了戰役。主力縱隊的損失尤為巨大,上司們也很着急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快速地讓部隊恢複元氣,能夠繼續發揮作用。

從古至今擴充軍隊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直接拉勞苦人民、俘虜等強迫他們參軍,另一種是靠着鼓勵群眾參軍。當時我軍部隊就選擇号召貧苦的農民積極參軍,但這同時會帶來其他問題,就是農民并沒有經過專業的軍事訓練,大部分的人在戰場上會本能地害怕,還容易在艱苦的行軍過程中産生退縮的情緒,在進行戰場轉移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逃兵,這時候羅将軍就站出來提出了建議,說再組編一個二線兵團。

為保障戰争勝利,迅速發展東北野戰軍,羅榮桓這一辦法擴軍40萬

這個新概念的提出仿佛打開了新大陸,但什麼是

二線兵團

呢?

這是一個相對概念是相對一線兵團來說的,一線兵團都是經過專業訓練要麼是受過軍校教育要麼是行軍多年,而二線兵團相當于一個預備士兵,他們不需要沖到前面面對槍林彈雨,他們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接受訓練,這個兵團裡的士兵全都是吸納進的農民們,他們不用入編軍區,需得接受完訓練後再進行考量。

這裡面也不全是新兵蛋子,還有一些經曆過戰場的老兵,他們負責帶領這些才加入部隊的戰士刺殺、射擊等基本的戰場技能,但不僅如此他們在學習具體的技能的時候也需要進行思想教育,直到訓練合格之後他們就可以轉為第一軍團。

為保障戰争勝利,迅速發展東北野戰軍,羅榮桓這一辦法擴軍40萬

通過實踐證明這确實是一個有效的辦法,二線兵團直接受羅榮桓管轄,指令下發到各個軍區由他們具體執行。

1947年這個計劃啟動,但到1948年初,第一期結束訓練,效果如何呢?

這一個預備兵團竟然變成了88個獨立團,共有二十多萬人,這在東北野戰軍的曆史上,是一次質的飛躍,這直接受到了上司的誇贊,如今再看當初的國民黨軍隊為什麼會在我軍的手下吃敗戰,不無這個計劃實施成功的原因。

第一期的二線兵團結束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之後就立馬啟動了第二期,依然由羅榮桓主持。在給第二期做動員的時候,當時的任務是要動員五萬人,松江省的直接上司人聽到這個目标覺得有些困難,态度遲疑不定。羅總直接問他是否有困難,負責人回答道剛動員了三萬人,如今還要動員五萬人實在是有些困難。

為保障戰争勝利,迅速發展東北野戰軍,羅榮桓這一辦法擴軍40萬

但羅榮桓卻胸有成竹,說之前了解過當地但情況,土地改革的工作已經取得了重大的成效,為了包圍自己的土地,他們一定會踴躍地參加,給出的五萬數目是結合實際情況說的,十分合理。結果不出羅榮桓的所料,松江省參軍的人很多,還超過了計劃人數的七千人。

二線兵團這個計劃前前後後一共執行了三期,組編了一百八十多個獨立團,直接擴軍四十二萬人,如此龐大的資料讓每個聽到這個擴軍故事的都有些吃驚。四十二萬的兵力相當于比西北和中原兩個野戰軍的兵力都還要多,直接提升了東北野戰軍的實力。

不得不說,江山代有才人出,要不是有無數個羅榮桓這樣的能人,中國又怎麼能一步步發展到如今呢?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背後一定有很多人的共同付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