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是描繪未來的一張挂毯,細細端詳,就會看到光輝的微微閃爍。輕吹浮塵,就會發現曆史的森羅萬象。
1959年到1962年間,我國經濟嚴重衰退,國民經濟崩潰。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民間把這一切的原因歸罪與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三分天災指在1959-1962三年間,我國氣候整體呈惡劣趨勢。其中七分人禍就指的是“蘇聯逼債”民間認為蘇聯逼債直接導緻了國民經濟的蕭條。中國與蘇聯産生共計約86億元軍售債務。那麼“蘇聯逼債”從何而出呢?

債務一共分為三點:
1.抗美援朝期間,蘇聯給中國提供的武器。這些武器并不是無償的,而且大多數是二戰時期淘汰下來的武器,低價賣給中國,雖說武器并非先進精良,但還是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國在抗美援朝戰争取得勝利。斯大林借給我們的武器當時并沒有說什麼價格以及還債時間,但是北韓戰争剛剛結束,蘇聯就立馬找中國結算軍備債務。按照聯合國條約,應當為中國提供前線作戰部隊參加戰争,而蘇聯提供戰争軍需武器,但我們當時還比較弱小,這筆錢就算在了我們頭上。
2.新中國建立初期,蘇聯為拉攏中國對抗美國,大力支援中國國家建設,重工業,武器,甚至核武器技術,都與中國有着幫扶來往。這些肯定也不是無償的,20世紀60年代,蘇聯全面撤走在中國的專家,并清算與中國的債務。
3.發展貸款,由于我國當時經濟條件不充足,也隻得通過貸款來減輕發展的壓力。
流傳甚廣的蘇聯“逼債”究竟真如人們口中說的那樣,直接導緻我國國民經濟大危機嗎?其實我們對待任何曆史事件都要保持理性,蘇聯其實并沒有逼債。在償還了一部分債務之後,赫魯曉夫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艱難問題,決定給我國足夠時間,推遲五年再來償還其他債務。這個決定展現出蘇聯并沒有逼債,但逼債這個詞為什麼會這麼廣的流傳以至于現在人們說起這段曆史,都會預設為是蘇聯逼債才導緻三年困苦時期呢?甚至有人上升到了國家上司人的決策失誤問題。但資料表明,在三年困苦時期,平均每年還債數額約為10億元人民币,而在1962年,我國财政對外援助的費用就已達69億多元人民币。
1961年,對外援助費用也接近20億元。是以,困難時期,雖然中國是在向蘇聯還債,但要上升到加劇經濟困難,這是不成立的。那麼既然蘇聯已經明确告訴我們可以推遲五年後再償還債務,為何我們國家還要毅然決然地選擇還清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1.60年代後,中蘇交惡,如果我們一直欠着債務,那我們在蘇聯面前的地位始終是低的,因為我們欠着他們。加上赫魯曉夫這個人是非常沒有原則的,很容易意氣用事,可能剛開始說的五年後,說不準會有什麼變故,如果突然給中國施加壓力,借機提出許多無理要求那就得不償失了。
2.中國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樹立信用對于一個人十分重要,上升到國家更是不言而喻。我國一定要樹立一種誠信的形象,一方面這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對年輕人和建立民族自信都有着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樹立誠信可以提高國家地位,更好的立足于聯合國。
3.向世界展示我們中國人的志氣和氣節。
4.為了長久的發展。蘇聯提出,中國可以以礦産資源來抵債,分13年還清,我國盛産礦資源,這都是寶貴的戰略資源,當時我們的開采技術十分落後,開采稀有資源可能需要蘇聯的幫忙,蘇聯提供技術,這樣就又産生債務,導緻了惡行循環。是以我國雖然也用礦産資源抵債,但也上交一部分的資源,并沒有為了還債而大力開采而導緻自己國家供需不平衡。
從另一方面來講,國家負債的本質,就是不夠發達。可能中國在60年代也想不通,就連不可一世的蘇聯,最後也欠了我國4.5億美元的債務。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作為最大的蘇聯解體國,承擔了蘇聯966億美元的債務,其中就有我國4.5億美元,究其原因,就是蘇聯的發展不平衡,二戰結束後,蘇聯本應該權衡輕重工業兩者之間的發展,但沒過多久就開始與美國冷戰。使得自己的輕工業一蹶不振。大力發展重工業導緻國民基礎日用品供給嚴重不足,而彼時的中國經曆了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不是1950年那個“小弟”了。為了幫助曾經的“老大哥”,中國向蘇聯出口了大量的食品和日用品。是以蘇聯欠下了我國的債務。我們不妨以小見大,以負債為切入點,探究國家發展。我們國家作為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可能正是有着契約、誠信精神而立足并且日益壯大,到現在已經發展成了國際上屈指可數的泱泱大國。而有些國家,在上世紀50-70年代比我們國家要發達得多,後來也因各種條件被大國制約,牽制。就像北韓戰争後,我們明知那筆軍務債按照聯合國公約無需償還,但蘇聯要求我們還。我們不得不還,就是我們太弱小,沒有話語權。抛開現在的國家債務規則不說,在以前,一個國家承擔另一國家的債務,無異于是一種屈服。因為自己不夠強大,是以經常受欺負。如今中國在國際的地位日益提高,很大程度上是我們民族的自信與文化在加持,當然了,大國崛起離不開決策和發展。
中國人民在十厘清苦困難的環境中還清了債務,可即使自己如此困難,但還是毫不猶豫的對同是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伸出援手,無償奉獻,樹立大國形象。戰争結束後并沒有像蘇聯做法一樣向比我們弱小的北韓要求償還軍備費用。總體而言,我們這種極其可貴的精神十分值得發揚光大,總有一天會大面積地影響國際規則。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發展,和諧發展。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們用了四年就還清了所有債務。舉國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渡過難關,使得我們樹立了民族自信心。中華民族前進的腳步是無法阻擋的,即使面對如此艱苦的環境,我們國人的氣節不能丢。還債不僅僅是為了還而還,更多的是一種意義,一種對國家、社會、個人的意義。間接導緻了我國生産力的提高。加速社會發展,堅定社會主義道路。對個人來講,憶苦思甜,反思曆史。因為教訓而圖謀發展,通過曆史可以體會前輩的不易,更加積極地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去。
正視曆史是一件不易之事,我們要承認缺陷。不可過分解讀曆史,不可無中生有,尊嚴是找回來的,不是說出來的。蘇聯并沒有逼債,是我們中國自己不願當負債奴,不願彎着腰地活着,不管任何時候,認可自己的文化。不管在什麼時候,國家始終與人民在一起。要站着“活”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