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塵封六十年的紅色記憶

2013年9月,海南省東方市檔案局在整理瓊崖地區紅色檔案的過程中,發現原廣州軍區守備第十二師政委吳以懷曾在1939年到1942年曾經在瓊崖地區為我黨從事秘密工作。但是當年他如何在敵占區進行潛伏和開展革命工作的具體細節,已經無從可考。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吳以懷

直到有關部門找到吳以懷老人,他才向大家揭開那六十多年前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歲月,他躺在海口家中的躺椅上,雖然已經是93歲高齡,但是回憶起當年在瓊崖工作的樁樁往事,仍然曆曆在目。

在革命前輩的影響下,向往革命

吳以懷1920年出生在海南西部的昌江縣(今東方市)的一個四面環水叫做墩頭的地方,一條小河在村子裡由南向北逶迤而過,最後彙入南海。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瓊西中學

他的少年和青年時期在海南籍著名教育家史丹創辦的昌江二小和瓊西中學就讀,在讀書期間,教育家史丹和地下黨員馬白山經常在學校裡向學生們教導反帝反封建、反壓迫鬥争。

史丹,原名石振恒,1902年出生在海南省昌江縣墩頭鎮墩頭村。1909年,七歲的史丹進入了私塾開始啟蒙。1918年,隻有16歲的史丹來到廣州番禺師範就讀,第二年他轉入法國人在廣州開設的學校專修英語,1921年他來到上海求學,四年之後他傳回廣州參加了國民革命軍。

1925年年底,當他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師二十八團到達廣西北海後,他提出了傳回家鄉昌江縣從事革命工作的申請,後來被組織準許。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史丹(右)

1926年6月,史丹接到了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的訓示,成立了國民黨昌江縣黨部,并擔任宣傳部長。他在擔任國民黨昌江縣黨部宣傳部長期間,在當地團結了一大批進步青年,開明人士并在孫中山先生提出的“新三民主義”的感召下,積極發動漁民、農民和商民的覺醒,在昌江縣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

同年,史丹在國民黨昌江縣黨部還有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援下,在墩頭創辦了昌江縣第二國小(簡稱昌江二小)并親自擔任校長,為昌感地區培養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文化的進步青年。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海南也遭到了波及,史丹再次離開海南前往國立浙江大學就讀。畢業後他回到廣東,先後在多所學校擔任教職,還曾經在香港華南中學擔任教師。香港華南中學擔任教師期間,史丹曾經先後四次組織昌感地區的進步青年前往香港華南中學就讀。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1938年3月史丹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這年秋天,他創辦了瓊西中學,帶領學生轉戰海南各地和日本侵略者進行殊死鬥争。

而馬白山在海南的革命曆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白山,1907年出生在海南省澄邁縣。

192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瓊海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7年9月,在革命的低潮中,馬白山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産黨黨員。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分區副司令員馬白山少将

1928年夏,擔任了中國共産黨澄四區委書記兼紅軍分隊長,一年之後前往瑞金進行學習。學習之後前往上海,後來經過黨組織安排他進入南京中央軍官學校進行學習。1931年底傳回上海工作。

1932年8月他來到史丹創辦的海南昌感縣二小(昌江二小)任教,以教師身份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

在他們二人的影響下,年輕的吳以懷的内心就埋藏下了一個革命的種子。

小小舉動深受老師欽佩

因為吳以懷的一個舉動,讓史丹看到了這個年輕人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當時昌化港附近的山上有一塊大石頭,酷似人形,是以當地一些迷信的人認為這是神山,是以每天有人朝它祭拜,祈求可以“長命百歲”,健康長壽。但是當地的人發現每次上山祭拜十分困難,是以想把“神山老爺”請下來,遷到村裡的大廟裡,這在當地叫“遊村”,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封建習俗,“神山老爺”的鼻子千千萬萬是不能碰的,按照他們的說法如果碰了的話就會被“神山老爺”懲罰,帶來災禍。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海南老照片

可是吳以懷不相信這些,他叫來幾個同學,在“遊村”的過程中走了五裡路專門去摸“神山老爺”的鼻子,當吳以懷和同學們摸到了“神山老爺”鼻子的時候,遭到了封建村民的辱罵:

“你們找死!要造反呐!”

然後更有人對這幾個隻有十幾歲的孩子拳打腳踢。

吳以懷和同學們面對封建村民的報複,大義凜然,臨危不懼,毫無所動。

史丹和馬白山正巧從他們身邊走過,史丹和馬白山說:

“白山,這個帶頭的孩子是吳以懷吧

馬白山說:“是的”

史丹點了點頭說:

“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膽量,可以好好培養一下。”

不久之後16歲的吳以懷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産黨黨員。

吳以懷的潛伏生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1939年下半年,日軍把戰火燒到了海南島上,日本侵略者在墩頭、新街、港門等地瘋狂掃蕩,到處燒殺搶掠。吳以懷和其他進步學生和老百姓一同向外逃散。

1939年底,隻有19歲的吳以懷成為了中共昌感縣委特别黨支部的支部委員,在縣委書記克文的上司下進行和敵人鬥争。

縣委書記陳克文看準吳以懷頭腦靈活,膽大心細,懂得随機應變,入黨時間長,對黨忠誠度高,而且又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又不容易暴露身份,是以決定派遣他潛入敵占區,秘密擷取情報,并争取從内部打破封鎖,運送軍需物資出來。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是以陳克文将吳以懷叫到自己身邊,交給他一把手槍和六發子彈,吳以懷後來回憶道:

“當初陳書記給我這把手槍的含義我知道,第一是在緊急情況下防身使用,第二就是我的身份一旦暴露,或者被發現,就要開槍自盡。”

除此之外,吳以懷還接受了一項特殊任務,就是在敵占區尋找與組織失去聯系的黨員同志,重建立立黨小組,在敵占區進行活動。

當吳以懷手拿着一本日本人創辦的《大東亞共榮圈》雜志以一個“混混青年”的樣子順利地到達敵占區。

為了能夠取得長期的居住而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吳以懷想方設法在敵占區領取一本“順民證”,吳以懷說:

“當時日軍為了控制敵占區人口而采取的一種登記方式,為了這個證件不被共産黨人借用,是以在證件上會将申辦者的面部,身上的一些特征性的表述都記錄在證件上。”

吳以懷的後脖頸上有一顆黑痣,這一個微小的細節都沒有被日本人錯過,也是憑借這顆黑痣也讓他獲得了“順民證”。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有了手中的雜志和“順民證”,日軍對他的搜查顯然放松了警惕,有一次他在接受日軍審查的時候,一個日本軍官看到吳以懷手裡拿着親日雜志,沖他微笑着點着頭,用日語說了一句“りっぱな男”(好男兒)還把這句話寫在了他的“順民證”上。

當時,日軍占領的港門和墩頭村遙遙相望,而墩頭村被日寇污蔑為“匪村”,哪裡的老百姓要去港門,必須要從日軍設立的網哨通過,過往群衆經常遭受到日軍的拳腳相加和言語上的辱罵,吳以懷憑借親日雜志和“順民證”在敵占區開始頻繁活動,聯絡同志。

經過調查和了解後,吳以懷将在敵占區群組織失去聯系的同志組織起來,成立了地下黨小組,後在敵占區不斷發展黨員,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黨小組已經擁有将近20名黨員。

1942年前後,黨小組開始頻繁在敵占區發展地下活動的同時還發動了群衆成立了青年抗日會、婦女救亡會等秘密組織,吳以懷帶領黨組織和這些秘密組織積極發動捐款,捐物,有效地支援了瓊崖大隊在海南的抗日活動。

為了更好地從事地下活動,他們開設了“日華茶店”作為掩護,店員全部由共産黨員擔任,白天茶店正常營業,甚至還為日本兵提供服務,當時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他們會主動提供日軍喜歡喝的濃咖啡,一時間生意竟然十分火爆。

但是到了晚上,結束了一天的營業後,這裡就變成了黨小組的秘密據點。

驚險遭遇峰回路轉

經過一段時間的活動,吳以懷得到了日本人的信任,于是他将黨員周業貞安排進了港門維持會擔任秘書,為其提供第一手情報,讓抗日家屬吳家通在墩頭當了保長,還有其他幾名黨員也被安插到了港門、新街擔任保長。

打入敵人内部的幾名黨員分工明确,為黨組織提供情報,偵察敵情,将情報消息源源不斷地提供給吳以懷,吳以懷将情報搜集起來後,和其他黨小組的同志進行分析,不斷地制定對策。

可是在潛伏期間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同樣也遭遇過危機。

1940年6月18日夜晚,吳以懷通知了潛伏在新街、墩頭、港門的三名黨員在剪半園村楊啟榮家開會,布置工作。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當他們四人剛剛落座準備開會之時,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傳來,當吳以懷打開門後,收到了一張寫有

“太陽下山,快收衣服”

的字條,這是暗語,意思是日軍今晚要來村裡搜查。

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吳以懷立即取消了本次會議。

吳以懷說:

“當時為了更好地和日寇進行鬥争,我們會定期變換暗語,比如用大魚小魚來形容敵人的多少,用下雨和不下雨來暗示是否周圍有敵人,我們所有的暗語都是單線聯系的,我隻是認識和我聯系的黨員,其他人我就不認識了。”

即便是如此謹慎,但還是在當晚出村的時候遭到了日軍的盤查,幸好他随身攜帶着親日雜志,日軍對他進行了簡單的審問後就把他放走了。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瓊崖縱隊

就在這一片白色恐怖籠罩之下,吳以懷等共産黨員一直堅持在敵占區發動群衆工作,積極捐款捐物,利用鬥争巧奪敵人物資,支援瓊崖縱隊抗戰,1941年的夏天,在吳以懷的配合下,瓊崖縱隊的短槍班擊敗了盤踞在新街的大漢奸盧漢川;瓊崖縱隊根據吳以懷提供的極有價值的情報,帶領群衆夜襲日本三井洋行,繳獲了大量的軍火、布匹。

除此之外,吳以懷還在敵占區組建了緝私隊,在近海繳獲日軍運送糧食的船隻,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裡,繳獲了數千斤的糧食,一度讓鬼子晝夜不安。

但是到1942年,因為身份暴露,吳以懷撤出了敵占區,先後擔任了瓊崖縱隊某中隊的副指導員,指導員,支隊副政委,政委等職務。

英雄不會被曆史忘記

吳以懷在1950年解放海南島戰役中也作出了相應的貢獻。

海南解放後,吳以懷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幹部科科長,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政委,師政治部副主任;海南軍區榆林要塞區副政委,廣州軍區守備第十二師副政委等職務。

吳以懷在1964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校軍銜,先後榮獲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和二級紅星勳章。

吳以懷1981年7月離休,2016年3月31日在海口市解放軍187醫院因病去世,享年96歲。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1950年吳以懷、許桂英結婚照

當初慧眼識英的教育家史丹,建國後先後擔任了海南行政區教育廳廳長,廣東教育廳副廳長,廣東師範學院副院長,暨南大學副校長等職務,曾經得到過鄧小平、葉劍英等黨和國家上司人的接見,1985年12月離休,1996年5月在廣州去世享年94歲。

而馬白山在抗戰爆發後率領海南抗日武裝轉戰瓊島,為美合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944年在白沙文頭山等地積極發動群衆,建立了白沙文頭山抗日根據地,日後成立了白沙縣臨時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戰争期間,馬白山先後擔任了廣東省瓊崖遊擊隊獨立縱隊第四支隊長,中共瓊崖區委委員,區黨委軍事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務,曾率領部隊攻克了海南西南部重鎮樂東縣。

13年,海南發現一離休幹部曾為黨從事地下工作,九旬老人親承往事

全國政治協商會議華南人民解放軍代表團成員合影 後排左三為馬白山

在解放戰争後期,馬白山前往廣州負責協助第四野戰軍進行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的籌備工作。海南解放後,馬白山擔任了海南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2年在海口市逝世,享年85歲。

無論是吳以懷還是史丹和馬白山,他們在遠離大陸的海南島上默默地為革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直到晚年他們當年的事迹才為人知曉,而吳以懷老人将自己當初早年的這些經曆深埋内心長達六十年,這是何等的胸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