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第一次看到弘曆之時,真的立刻放下酒杯?什麼原因?

愛新覺羅·弘曆,人們更喜歡稱他為乾隆皇帝,從《戲說乾隆》到《鐵齒銅牙紀曉岚》,從《宰相劉羅鍋》到長時間霸占暑假電視節目的《還珠格格》,乾隆皇帝的人氣,可以說是爆棚的。

而在民間也盛傳這樣一個小故事,那是乾隆皇帝十二歲的時候,很有幸的看到了自己的爺爺,也就是當年的康熙皇帝。

康熙第一次看到弘曆之時,真的立刻放下酒杯?什麼原因?

孫子見爺爺,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對于波瀾詭谲的皇室之中,很有可能因為一次會面,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而這一次會面,雖然沒有立刻改變乾隆的生活,卻為他今後的生活,鋪上一塊墊腳石。

當時,康熙皇帝看到這個或許他也不知道是第幾個的嫡系孫子,居然驚訝的把手中的酒杯放了下來。

這種驚訝,不是驚吓,而是一種驚喜。

後來人對于這件事,有很多人持懷疑态度,對于一個見識無數腥風血雨的鐵血帝王來說,怎麼可能會被一個小孩子驚到失态呢。這就要從一種習慣說起。

長久以來,中國的曆史紀錄,雖然絕大多數是真實可信的,但也不乏一些誇張的筆墨,這樣的誇張筆墨,往往預示着“天命所歸”的核心思想。

是以,對于很多開國皇帝而言,一些奇怪的現象,就可以讓自己的皇位做的更理所應當。

于是,就有了劉邦他老媽和龍交配的故事,也有了李淵長了三個乳頭的怪事。

對于非開國皇帝,卻又有足夠的功績的人而言,也會有一些異象出現,比如李世民,李隆基。

可遺憾的是,乾隆皇帝并不是開國皇帝,他的功勞也不足以和康熙雍正相匹敵。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通常史官會退而求其次,通過容貌,比如“容顔俊朗”,通過智商,比如“天資聰穎”,如果這兩個都不沾,隻好寫上“性情醇厚”。

康熙第一次看到弘曆之時,真的立刻放下酒杯?什麼原因?

可難題又來了,很多皇子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優點,如何能展現出來乾隆呢?

于是,史官又開始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恰到好處的誇張,這在史料中也是很常見的,比如七歲的李隆基會當衆斥責武三思。

是以,史官選擇了一些存在的事情,稍稍誇張,以展現乾隆皇帝的與衆不同,以滿足“天命所歸”的中心思想。

當然了,在《清朝野史大觀》這部書中,還記載了類似的事情,也是弘曆十二歲的時候,當時他和康熙皇帝打獵,康熙皇帝打中一隻熊,小弘曆當下跳下馬,用沒有上子彈的火槍,在熊身邊擺弄好一會兒,惹得康熙十分開心。

康熙第一次看到弘曆之時,真的立刻放下酒杯?什麼原因?

當小弘曆離開,那頭熊卻沒有死絕,又站了起來,直到周圍護衛把它亂槍擊斃。

從此,康熙便更加喜愛弘曆,因為康熙認為,如果那隻熊早一會醒來,小弘曆就會沒命,這豈不是天意?

不管怎麼說,乾隆的确是幸運的,25歲的時候,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開始了長達六十年的統治。而他的确做了很多,可以讓康熙皇帝“喜”的事情。

在乾隆二十五年,清朝的軍隊終于徹底擊潰準噶爾勢力,将清朝的疆域擴充到了極限,而清朝也進入了全盛的事情,到了乾隆晚年的時候,整個中國的人口超過三億,這足以讓康熙帝“歡喜”。

但同時,乾隆帝也做了許多讓康熙帝“驚”的事情。

乾隆皇帝剛開始還是勵精圖治,但到了中後期,便開始縱情享樂、窮兵黩武,不斷地遊曆江南,不斷地發動戰争,讓國力嚴重損耗,直到後期出現了類似于“白蓮教”等衆多起義。

不但是中國曆史,就算是外國人眼中,也把乾隆後期看成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整個政府腐朽堕落,整個國家變得臃腫而失去活力。

康熙第一次看到弘曆之時,真的立刻放下酒杯?什麼原因?

康熙帝第一次見到乾隆的時候,的确是又驚又喜,而乾隆之後的無數載歲月,不知康熙帝泉下有知,是驚是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