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街怒罵皇帝小舅子,揮鞭打掉他兩顆牙,這位大臣的膽氣從何而來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的這篇關于曆史方面的文章,如果能給您帶來一點點知識和分析,就是小編的榮幸,下面就跟着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的一些皇帝和大臣都有倔脾氣,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為人處事愛鑽牛角尖,比較固執,比較軸。

下面就講一個這樣的大臣。

此人名叫李夢陽,是甘肅慶陽人,明孝宗年間考中進士,擔任戶部主事、戶部郎中等職務,曾經因為觸犯了權貴,被投入牢獄。

當街怒罵皇帝小舅子,揮鞭打掉他兩顆牙,這位大臣的膽氣從何而來

到了弘治十八年,李夢陽上書,痛批一位侯爺,說他糾結無賴,欺壓百姓。這位侯爺可不是别人,正是明孝宗的小舅子、壽甯侯張鶴齡。

我們都知道,明孝宗是明朝的愛情模範,隻愛自己的皇後張氏一個人,對張氏的兩個兄弟張鶴齡、張延齡也非常好。現在張鶴齡被攻擊,當然不爽,反過頭來指責李夢陽。張皇後的母親金夫人也跑進宮來,哭着請求明孝宗為他們出氣。

明孝宗沒辦法,把李夢陽抓進牢獄關了一些日子,再悄悄放掉,罰了他一些俸祿。然後明孝宗找了個機會,痛斥張鶴齡,吓得張鶴齡連連叩頭。

金夫人那邊不依不饒,一定要明孝宗懲罰李夢陽。有些太監大臣提議說,不如打李夢陽一頓棍子,讓金夫人出一出氣,也就沒事了。

當街怒罵皇帝小舅子,揮鞭打掉他兩顆牙,這位大臣的膽氣從何而來

明孝宗當然知道這幫人的險惡用心,說:“這些人是想把李夢陽打死,我怎麼能犧牲一個敢說敢做的大臣?”

明孝宗說得很對。明朝時,有一個很不好的做法,就是皇帝有時候會責打大臣,稱為廷杖。哪個大臣惹惱了皇帝,直接拖出去打三十杖、五十杖甚至一百杖,有些大臣甚至死于杖下。

這種廷杖,可輕可重,全都掌握在施刑者的手中,下手重的時候,五十杖就能把人打死或者打殘。但如果下手輕一些,打一百杖也沒有事。

李夢陽知道張鶴齡要收拾自己,下一次兩個人在路上相遇,李夢陽正好喝了一點酒,指着張鶴齡痛罵,罵完了還不解氣,又用手裡的馬鞭抽打張鶴齡,打掉了他的兩顆牙。

當街怒罵皇帝小舅子,揮鞭打掉他兩顆牙,這位大臣的膽氣從何而來

張鶴齡恨得要命,想再找皇帝告一狀,又一想皇帝最近剛剛訓斥過自己,現在鬧出這種事,隻怕不會替自己做主,自讨無趣,于是他隻好忍氣吞聲。

李夢陽對這件事非常得意,後來在一首詩中寫道:“揚鞭過市萬馬避,半醉唾罵文成侯”。

明孝宗死後,明武宗繼位,李夢陽到外地做官,仍然是從前的作風,鋒芒畢露,自然得罪了一些人。明武宗就打發他回家,李夢陽逍遙自在,自号為“空同子”,在家鄉大造園林,請客聚會,喝酒打獵,玩得極爽。

甯王朱宸濠反叛被殺,有人控告李夢陽是朱宸濠的同謀,于是他再次入獄。幸而有人替他說話,李夢陽揀回一條命,從此大受打擊,不久就死了。

當街怒罵皇帝小舅子,揮鞭打掉他兩顆牙,這位大臣的膽氣從何而來

李夢陽是明朝很有名的才子,是當時很有名的大才子,也被列為明四家。

據記載,李夢陽在江西擔任督學的時候,有個學生也叫李夢陽,李夢陽把他找來,問:“你不知道我的名字嗎?怎麼敢和我同名?”

學生說,名字是父親起的,自己不敢改。

李夢陽說:“我出個對子,你能對出來,就饒過你: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這學生也不含糊,随即對道:“魏無忌、長孫無忌,汝無忌,我也無忌。”

李夢陽一笑而罷。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讨論哦!

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随手點個贊哦!謝謝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