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史書指古籍中專門記載曆史的書,在四庫分類之中就是史部。早期的史書都是以編年史的形式存在,晉朝太康年間汲冢出土的《竹書紀年》也是編年體。東漢末年,荀悅撰成《漢紀》,則開創了編年體的斷代史。可以說,中國曆史上有關于嶽飛的史書主要分為三種:官史、家史和野史。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所謂的官史,就是指曆代朝廷主持編撰的史書。以紀傳體、編年體的體例,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曆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情況的史書叫正史。

所謂的家史,就是指嶽飛的孫子嶽珂所作的《鄂王行實編年》一書。珂為嶽飛之孫,編纂此書記錄其祖的一生事迹。其原稿是嶽珂之父嶽霖委托國子博士顧杞所撰,編寫時還“考于聞見,訪于遺卒”。

所謂的野史,則是指民間百姓的私撰,其記載的内容大多是根據一些風言風語或者民間傳言而來,是與正史相對的民間編撰的曆史,有的具有真實性,而有的則有待考察。

如果問,在這三類書中,哪類對後世的影響是最大?那麼,一定是家史。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别急,今天,我們暫且撇開野史,隻談論官史和家史來詳細探究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官史。

朝廷主持編撰史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這也使得我國文化能夠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來。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有官府主持撰寫史書的傳統,南宋朝廷也不例外。衆所周知,嶽飛是抗金的民族英雄。然而,在南宋的官史裡,裡面卻大多是對嶽飛的貶損之詞。

看到這裡,你可能有一些疑問:嶽飛不是大英雄嗎?為什麼官史會對他多加指責呢?

别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話說,在紹興十一年的時候,南宋屢屢遭受外族入侵。當時,秦桧主張向異族投降,賣國以求榮,苟且偷生。而嶽飛則認為:應該殺光入侵國家的外族人,以保衛國家。因為,兩人政見不同,是以,秦桧就勾結趙構一起謀害嶽飛。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為了避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被記入史冊之中而臭名昭著,是以,在其任職宰相那段時間裡,秦桧以宰相的身份參與到了史冊的編撰之中。每當史官想寫下一詞一句,都必須先經過他的同意。除此之外,他還把自己的心腹都安插到史館裡,以便修改史冊。

是以,盡管嶽飛屢次立下大功,但是,秦桧就是不把他所做過的事迹記入到史書之中,或者雖然記入了史書,但是,卻隐匿功勳者的名字,淡化其功名。不僅如此,秦桧有時還颠倒事實,胡編亂造。

比如說:紹興十年,嶽飛在郾城和穎昌等地區帶兵作戰,他幾次打敗元軍,守護了城池,但是,秦桧卻強迫嶽飛“措置班師”。但是,他卻在史書中颠倒事實:“當時,嶽飛在郾城作戰,敵軍大舉來襲,衆将領請求班師回朝。嶽飛以為此地不可久留,便傳令回朝。士兵們聽到撤退的密碼後,紛紛向南逃走。可見,嶽飛其實是一個膽小怕事、隻會逃跑的将軍罷了。”雖然,秦桧這般污蔑嶽飛,但是,嶽飛并沒有放在心上。在回朝路上,他甚至還派兵去支援陳州,以國家為大任。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其次,我們一起來看看家史。

因為家史大多是家中小輩為其敬重的長輩而寫下的史書,是以,不免帶有血緣、親情等主觀因素,導緻其出現隐瞞惡行、過度贊揚等問題。

在前文,我們已經說過了,關于嶽飛的家史主要參照他的孫子嶽珂的著作。在編撰之初,嶽珂曾花了大量心血四處搜尋和整理有關嶽飛的史料,最後,從衆多素材中選出一些精華片段才寫出了這部作品。

其實,嶽飛作為一代英雄豪傑,最終竟然被人陷害緻死,這件事不僅廣受百姓關注,朝廷後來也為其平反。按理來說,嶽珂無需寫太多溢美之詞,隻需要寫出曆史的真實狀況即可。這不僅是對嶽飛個人最真實的描述,也是對曆史事實的尊重。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然而,嶽珂跟其他家史編撰者一樣,始終沒能打破親情和血緣關系的局限性,他時常在書中有意無意地稱贊嶽飛,隐惡揚善。比如說,他故意隐瞞了少年嶽飛曾當過宦官莊客一事,因為,他覺得這有損嶽飛的個人形象。除此之外,嶽珂為了贊美自己的祖父嶽飛,還編出了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事實。

例如:紹興十年,嶽飛在河南帶兵作戰,他所作出的功勞隻不過是攻下許昌,派兵威逼開封而已。可是,嶽珂在記載的時候卻編出一段“嶽飛在朱仙鎮大捷”的情節:“先臣嶽飛獨自帶兵行進到朱仙鎮時,碰巧遇到落跑的敵軍,于是先臣果斷派出五百名騎兵前去追擊。沒過多久,嶽飛便大破敵軍,繼續向京師前行,可謂是威風無比。”

不同的史書對嶽飛的評價大不相同,哪一類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可見,不管是官史還是家史,編撰者在編寫的時候,都不能做到絕對的公正公允。因為,從人的角度上來說,對于自己崇拜的人,贊美之詞必然多;而對于自己憎恨之人,厭惡之詞則多,是以,秦桧在主持修編南宋官史時自然對嶽飛多加抹黑;而嶽珂自然多多贊美自己的祖父。

參考資料: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列傳第一百二十四》、《鄂王行實編年》、《金佗稡編》卷四《鄂王行實編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