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溥儀出逃時,唯一藏在棉衣裡31年不離身的文物,現成國寶中的國寶

在故宮博物院裡珍藏着許多有價值的曆史文物,能夠曆經王朝的覆滅、炮火的洗禮而留存至今,它們的身上大多都有着一段掩藏在曆史中的曲折故事。比如被視為國寶級文物的乾隆年間“田黃石三聯章”,在安靜地躺在故宮之前,就經曆過獨特的颠沛流離的旅程。

溥儀出逃時,唯一藏在棉衣裡31年不離身的文物,現成國寶中的國寶

這件田黃石三聯章原是乾隆帝珍愛的寶物,也是他基本不離身的印玺,由兩枚方玺和一枚橢圓玺相連組成。方玺長寬均不到3厘米,上刻有“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橢圓玺則長徑3厘米,短徑2.3厘米,刻有“樂天”二字,還刻了螭文為紋飾,做工分外精巧。

溥儀出逃時,唯一藏在棉衣裡31年不離身的文物,現成國寶中的國寶

這枚印玺其實是禦玺的替代之物,因為乾隆在85歲那年就禅位給了嘉慶,是以就命人刻了這一件三聯章,專作太上皇印章之用。據說乾隆對這件制作精良、觸手溫潤的小印很是喜愛,做太上皇的那幾年基本不離手,甚至晚上睡覺時都要擺在枕邊。

這件三聯章的價值不隻在于它是禦用之物,其材質也頗為珍貴。三聯章為整塊田黃石雕刻而成,是獨立的印章石品種,也就是說這種石頭就是專門用來做印章的,被稱為“印石三寶”之一。田黃石曆來很受皇帝的青睐,因為它的色澤是皇家專用的黃色,故而也有“帝石”的美譽。民間則有田黃石為鳳凰鳥蛋所化、為女娲補天之五彩石等等傳說。

溥儀出逃時,唯一藏在棉衣裡31年不離身的文物,現成國寶中的國寶

而且田黃的産量稀少,隻有福建壽山村的水田底下砂層才有産出,如今經過數百年連續挖掘,剩餘的田黃石早就少之又少,是以價值也就水漲船高。據說一克品相最普通的田黃的價格已經達到3000元以上,更不用說上品田黃,早就成為了價值連城的珍寶。

在乾隆駕崩後,這件珍貴的三聯章就被曆代皇帝珍藏在了宮中,供他們觀賞把玩。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舉世矚目的“北京政變”,帶兵闖入紫禁城,将末代皇帝溥儀和其親眷逼離了這個愛新覺羅氏生活了百餘年的皇宮,溥儀在臨走時貼身攜帶的唯一一件珍寶,就是這件田黃石三聯章。

溥儀出逃時,唯一藏在棉衣裡31年不離身的文物,現成國寶中的國寶

當時馮玉祥隻給溥儀3個小時離宮的時間,還派遣了很多士兵監視把控,導緻許多珍寶溥儀都沒辦法帶走。唯有這件三聯章,一方面寄托了帝王的情懷,珍貴無比,另一方面它确實小巧而友善攜帶,于是溥儀就将它秘密地縫進了貼身的衣物裡,幸運地躲過了搜查。

溥儀出逃時,唯一藏在棉衣裡31年不離身的文物,現成國寶中的國寶

在後來颠沛流離的歲月裡,這枚田黃石三聯章就一直被溥儀小心翼翼地用這種方式保管着,幾乎可以說是從不離身,就這樣度過了31年的時光。中途很多皇家珍寶都被變賣,唯有這件寶物一直被溥儀妥善收藏。直到1955年,溥儀将這件國寶級文物上交國家,三聯章才結束了暗無天日的流離生活,重新回到了故宮的懷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