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五章保險核心科技(一)

人活着就是在“對抗熵增”,生命以負熵為生。——薛定谔。

保險企業在業務不斷發展中,系統也在不斷地“熵增程序”。比如:某保險公司的系統有多達1000多個業務系統,超過60%的科技預算用于系統維護。業務變更“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需求涉及20多個相關系統。“系統的熵增”大大地制約了業務的創新(熵:系統中的“無效能量”,用以度量一個系統“内在的混亂程度”)。

保險公司要保持生命力,“保險核心”既需要快速響應業務需求以應對新業務“不确定性挑戰”(開門紅、雙11、爆款産品、新銷售方案、立等可取式承保等),又需要采用一些“新科技”來“抵抗熵增”,即“熵減型架構”。是以,“新一代保險核心科技”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1)在技術架構上具備“熵減型”特點——資源集中、架構統一、能力整合、服務共享;2)在業務架構上具備“靈活型”特點——配置化、樂高式組裝服務、資料驅動、靈活研發傳遞。

當具備這樣“新一代保險核心科技”所形成的科技戰鬥力,與傳統保險核心技術相比會形成巨大的“代差優勢”,而“代差”所帶來的優勢就像5代戰機與4代戰機的差異。殲20(5代戰機)與殲11B(4代戰機)的戰鬥交換比達到驚人的0比108,殲20平均25秒擊落一架殲11B。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五章保險核心科技(一)

“新一代保險核心科技”需要具備幾方面的技術架構更新: 

資源從“固定式配置設定”向“雲資源配置設定”轉型; 

系統從“單體巨石型”向“分布式型”轉型; 

開發從傳統瀑布式向“雲原生靈活研發”轉變; 

服務從“獨立煙囪式”向“中台化+樂高式組裝”轉型。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五章保險核心科技(一)
随着新一代“靈活型+熵減型”架構在保險核心技術領域的不斷引入,保險新一代核心系統呈現出的新特點和不同演變路徑:

1、“分布式中台”演進(串聯模式)

随着業務的快速發展,單體“胖核心”顯然已經不能很好地支撐業務的需要,比如:有保險公司一年有接近1500多個需求需要在核心系統裡改造,這就是單體“胖核心”的問題所在,所有業務功能高度耦合、牽一發而動全身,每個需求的開發、測試、釋出周期非常長,導緻業務需求平均響應時間超過半年以上。是以,我們看到“巨石型的胖核心”越來越難以滿足業務需求承載。越來越多保險公司開始逐漸建立起核心之外的“分布式保險中台”,以降低前台需求對核心的改造壓力。這個“保險業務中台”下連核心系統、上連前端管道系統,在追求快速靈活前台與追求穩定的核心系統間,建立一個不同速率的“适配層”,“串聯”和“轉換”不同速率變化需求,類似于“變壓器”來降低核心系統的外部需求壓力。這個“保險業務中台”有兩個層面的服務:一層是細粒顆粒度的、從核心業務系統向外解耦的原子級服務,其上一層是按照一定的業務邏輯将這些業務原子進行組裝,形成支援面向客戶的前台所調用的粗顆粒度服務。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五章保險核心科技(一)

業務需求快速通過中台化的服務來“組裝”出。比如:從核心中不斷分離出通用的客戶中心、承保中心、保全中心、保單中心、單證中心、産品中心等,再由這些公共的業務中心元件來組裝出各類險種業務平台,如車險、非車險、農險、個險、團險、健康險等等。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五章保險核心科技(一)

2、“雙核心”演進(并聯模式)

進入到“網際網路+”的時代,保險業務模式已經轉變為“線下+線上”的混合業務,傳統核心已不能完全滿足網際網路管道的海量資料的處理,高頻、碎片化的網際網路業務需要更靈活、擴充性更好的架構。同時,保險公司這類金融服務企業,由于風險控制、管理控制等營運要求,管理産品和保單的核心保險系統,以及财務資金管理等面向内部營運背景系統的系統架構,在短期内還難以徹底改變為網際網路架構。

是以,可以看到目前市場上大多傳統險企,很多在采用“傳統核心+網際網路核心/電商核心”的雙核心架構,其IT架構也過渡到“集中式+分布式”的“雙模混合”架構。采用敏态的網際網路技術架構,建立一個獨立于傳統核心之外的“分布式網際網路核心”,實作在不影響傳統核心業務的情況下,快速搭建網際網路業務核心承載能力,将大量新型網際網路需求由“網際網路核心”來承載,降低對傳統核心的壓力。

3、資料中台與保險核心的“閉環協作與賦能”

保險核心需要提供強大的客戶細分、智能化營銷支援和客戶關系管理的能力,以利于合理确定産品和服務的價格、判斷客戶首選管道、部署适用營銷方式等。同時保險核心需要建立起客戶管理和保險标的物相關聯的內建風險監測能力,聯通大量風險孤島,全面、實時監測風險隐患,通過風控模型和物聯網傳感器,及時預測潛在風險,有效攔截風險事件,確定公司穩健經營。是以保險核心範圍需要圍繞着保險資料的管理、保險交易的推進和安全的管控來進行詳細規劃。未來保險核心系統的産品形态會如下所示,圍繞着資料采集、實時資料服務、全局風控的需求,驅動保險的交易流程: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五章保險核心科技(一)

是以未來的交易型系統都會變成分析型交易系統,具有跨域曆史資料分析的支援能力,用資料分析來支援交易的動态靈活變化,高速響應市場和使用者的需求。保險核心也不例外,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資料中台将提供技術的支撐。資料中台的本質,就是企業資料産品工廠,而這裡的資料産品,主要指資料服務。

在資料中台的協助下,保險企業的客戶資訊搜集、分析、應用客戶資訊的方式将發生較大變化:一是從單維客戶視圖向多元客戶視圖擴充,系統能自動識别和綜合分析單一客戶及其家庭或企業的風險視圖,對客戶家庭成員或企業實施關聯資料存儲、萃取和分析,支援基于關系的營銷和風控;二是由被動執行客戶資訊分析指令向主動推送智能化資訊服務更新。保險核心能實時抓取、整合保險内外各相關系統客戶資料,将整合後客戶資訊實時回報各業務闆塊,并充分運用商務智能挖掘分析,形成知識化、智能化客戶資訊資産,為客戶營銷和風險預警提供事件驅動,以利于不斷改善客戶體驗和提升風險預控效率。

4、核心系統異地多活的更新部署

在傳統的核心系統部署,其裝置上不實際運作業務;在主系統發生故障的情況下,極端情況會發生資料丢失和系統切換時間較長的問題。行業内已經有公司開始研發單元化的異地多活(兩地三中心,或三地五中心等)的部署模式,各中心按負載配置設定都運作了一定比例的業務流量。

這種部署模式的收益有:

•突破資料庫瓶頸,不受單庫連接配接、容量上限限制;

•縮小故障隔離域顆粒度,靈活部署,靈活調配流量,快速容災;

•突破城市瓶頸,異地多活,理論上無限擴充;

•RTO 時間很短,RPO 城市内,城市級都可做到 0。

帶你讀《未來保險新金融時代-重塑保險硬核科技》第五章保險核心科技(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