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1765年,美國第一家巧克力工廠開張,當時的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嘗過之後,曾對巧克力大加贊賞,他贊其“具有健康和營養的優點”。然而,最初的巧克力卻遠沒有現在美味可口,當時的它又苦又澀,令人難以下咽,甚至一度被嘲諷為“豬飲料”。不過,在托馬斯·傑斐遜品嘗巧克力之前,康熙皇帝早已吃過了巧克力,那麼他是如何評價的?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衆所周知,巧克力的原料是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可可樹産自于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也就是現在的墨西哥一帶。當時,生活在那裡的瑪雅人會先把可可豆烘烤、發酵,然後再研磨成糊狀,加上辣椒、香草等配料之後,就可以拿來泡水或泡酒,這便是早期的“可可飲品”。在那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以為巧克力隻是一種能“喝”的飲品,完全沒有開發出它的價值。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然而,可可飲品雖然味道苦澀,但喝過之後,卻有提神醒腦的作用,甚至還會有些興奮。于是,瑪雅人就将巧克力稱為“神的食物”,被神化之後,巧克力被賦予了宗教意義,從此備受敬仰。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16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來到了墨西哥,他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尤其鐘愛一種可可飲品。嘗過之後,科爾特斯覺得味道還不錯,于是他就将其帶回了西班牙,并在西非的一座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很快,巧克力就在歐洲傳開了,每個國家的王室,都對它贊不絕口。1706年,巧克力随意大利傳教士多羅進入了中國,來到了康熙身邊。當時,中西文化交流頻繁,有不少新奇的食物流入中國,巧克力隻是其中之一罷了。唯一不同的是,很多清朝人都見到西洋人喜歡喝一種名叫“chocolate”的褐色飲料,他們不知何意,于是就有樣學樣,稱這種飲料為“綽科拉”。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實際上,康熙是一個十分開明的皇帝,他對西方傳過來的東西沒什麼抵觸心理,畢竟他被西洋藥救過命。之前,康熙曾患上過瘧疾,宮中禦醫曾嘗試過多種治療方法,但就是不管用,眼看康熙病情一日比一日嚴重,若再沒有良藥,恐怕兇多吉少。就在這個時候,法國的一個傳教士進貢了西洋藥——金雞納霜(奎甯),康熙服用之後,果然藥到病除。正因如此,他才會對西方之物感興趣。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1706年,康熙想嘗嘗巧克力,内務府員外郎赫世亨馬上找來了多羅,向他要了八種不同配方的巧克力。另外,為了避免康熙不懂,赫世亨還寫了一千多字的說明書:“言屬熱,味甜苦,産自阿美利加……攪和而飲。”沒想到的是,康熙喝完巧克力之後,卻擺出了一副“苦瓜臉”,他認為此“藥”味甘苦、屬性熱,不治病,實在沒什麼用。

康熙第一次吃巧克力,看了近1000字的說明書後,僅評價了3個字

後來,赫世亨又去詢問了多羅與禦醫,他們稱巧克力隻是一種飲料,不是藥,适合體寒腹瀉與腸胃不健的人。康熙得知之後,一臉的不高興,他隻是淡淡地說了句“知道了”,從此再無下文。是以,巧克力被康熙一口否決之後,就再也沒有進入過中國市場,直到清朝末期,巧克力才逐漸被中國人接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