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想成為主流?數字人民币得跟網際網路有更多結合

想成為主流?數字人民币得跟網際網路有更多結合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雷科技leitech

剛進入2022年,數字人民币試點就來到了新階段,作為官方服務平台的“數字人民币(試點版)”App自1月4日起開始在各大安卓應用市場和蘋果App Store正式上架。之前沒有收到邀請或者參與的使用者,現在也能自由地下載下傳App并體驗這個新鮮的事物。

在你興沖沖地打開應用商店準備搜尋并下載下傳數字人民币App之前,我得提醒一句,目前數字人民币僅在冬奧會場景(北京、張家口)還有深圳、蘇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開展試點,其他地區暫時還無法注冊。

早在半年前,身處北京的雷科技就提前對數字人民币做了一番體驗,如今再次探尋必然有了更多的疑問:注冊、充值、支付體驗是否得到改進?現在可以支援哪些網際網路服務?數字人民币和現金的關系是否有了變化?相較支付寶和微信又有哪些異同?

這篇文章,将帶你一起來看看開始走入社會更多場景的數字人民币。

支付體驗與常見應用大同小異

首先是下載下傳、安裝和注冊,這部分和常見的電子支付工具相差無幾,通過手機号新增賬號即可進入主界面。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階段并不需要進行手機号之外實名認證,使用者可以體驗到非實名的四類錢包的體驗,即金額限制最低的存款與收付款,也不能同銀行卡轉賬充值。

這裡就要說到數字人民币的錢包概念,它大緻等同于現實世界存在的錢包,每個賬号下可以擁有複數個錢包。在目前的數字人民币設計中,錢包存儲金額都依賴于銀行提供的服務,是以開通錢包時會提示使用者選擇營運機構,而現在有九家銀行提供數字人民币服務。

想成為主流?數字人民币得跟網際網路有更多結合

雖然數字人民币被存儲在錢包對應的銀行中,但不代表在該銀行真的新開通了個人賬戶,這還是個相對新鮮的概念。接着便能進行收付款了,二維碼、NFC、手機号、錢包編号皆可,如果錢包内沒有餘額也想支付,那就得綁定銀行卡将金額轉入錢包,這裡也需進行實名認證。

到這裡為止,數字人民币App的體驗都跟主流電子支付相差無幾,注冊、綁定銀行卡、實名認證、收付款等流程都是熟悉的模樣。等到要在網際網路服務中通過數字人民币付款時,子錢包的概念蹦了出來:它相當于在已有的錢包下再建立一個金額互通的錢包,不過是跟服務一一對應。

想成為主流?數字人民币得跟網際網路有更多結合

舉個例子,當我在美團點外賣選擇支付時,先要在數字人民币App中向美團推送子錢包,然後才能在支付頁面以數字人民币付款。如果我有數個錢包都推送了子錢包,可以再做一次精細選擇。看起來有點複雜,但好處是就算手機上沒有安裝數字人民币App,也能完成付款。

根據官方介紹,子錢包設計有三個優點:1、即推即用而且可選擇免密碼付款;2、使用者可以靈活調節服務對應的子錢包的支付限額,不想用了還能取消推送;3、不會向商戶傳遞錢包和個人實名資訊,最大限度保障隐私安全,這點也是數字人民币和電子支付在表面上最大的不同。

想要成為主流,還有這些難關要過

在目前的體驗中,數字人民币做到了更便捷(支付時不需要安裝電子支付App)、更安全(付款賬号資訊不會傳遞給商戶)兩大特點,然而在我們已經司空見慣的支付場景中,數字人民币還僅僅是個有亮點的備選項,還不能對主流支付工具完成替代。

一是支付習慣尚未建立,使用者想要通過數字人民币支付得“繞遠路”。

數字人民币App中,可以像常見支付工具那樣注冊并綁定銀行卡,卻也得經過充值才能有足以付費的餘額,沒有因為綁定就能直接從銀行賬戶劃款,而M0(流通中貨币)的定位使其不可能像銀行儲蓄那般支付利息,這在人們熟悉了以銀行為重點的電子支付後是難以想象的。

想成為主流?數字人民币得跟網際網路有更多結合

除非是真的有針對商戶側提升支付安全的必要,否則普通使用者将很難有動力使用“餘額不足”的數字人民币作為主要電子支付手段——網際網路服務支付已經進化到了一點即可支付的快捷,數字人民币則還需要經過充值或收款,才能完成支付或轉賬。

二是數字人民币跟現有電子支付工具融合有限,同樣缺乏支付“綠色通道”。

如果開通了網商銀行(支付寶)或是微衆銀行(微信支付)提供服務的數字人民币錢包并完成實名認證,那麼将可以在個人資訊所對應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賬号下綁定該錢包,各App也會出現數字人民币入口,使用者可以直接管理該機構下的個人錢包,而不必打開數字人民币App。

想成為主流?數字人民币得跟網際網路有更多結合

就現階段體驗而言,并不能直接認為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跟數字人民币互相打通:僅提供數字人民币App的錢包管理界面,支付寶餘額、微信餘額都無法轉入,還是得從綁定的銀行賬戶充錢包。不過支付寶體驗更好,可便捷地将綁定支付寶的銀行賬号綁定到數字人民币錢包。

三是光靠子錢包推送機制,無法覆寫到所有網際網路服務,支付始終有死角。

在目前可公開下載下傳的數字人民币App中,能向電商平台(天貓超市、京東、蘇甯易購、真快樂)、本地生活(餓了麼、美團、多點)、出行服務(滴滴、攜程旅行、北京一卡通)、生活繳費(國家電網)等多種類型的網際網路服務推送子錢包,可以說覆寫面已經相當廣了。

但這就夠了嗎?網際網路行業能蓬勃發展離不開其自由生長的環境,數字人民币現在要達成合作才可向服務推送子錢包,限制了使用者使用數字人民币完成支付的上線。如果不能像主流電子支付那般能快捷接入,那麼人們隻能在有限的服務中使用,通過其完成支付的意願将受到影響。

“電子支付”不是數字人民币真正價值

若以電子支付工具的定位去看待,數字人民币App乃至整個數字人民币概念都有些平平無奇。它相較大衆早已接受的微信支付、支付寶還有雲閃付缺乏根本上的改進,而且還多了子錢包推送、無法直接調用銀行賬戶支付等“門檻”,難以打動有了支付習慣的你我。

這其實不是數字人民币今天要完成的目标,它真正想要抓住的是“未來”。在傳統金融領域,貨币往往與實際存在的物品價值挂鈎,貨币本身也以紙币、硬币等實體形态存在并流通,小到我們日程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大到國與國間的國際貿易,都離不開實物貨币及其衍生的概念。

想成為主流?數字人民币得跟網際網路有更多結合

網際網路的興盛讓人類社會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就支付領域而言,我們已經熟悉了身上不攜帶一張紙币,卻可以行走于神州大地,借助個人财富所對應價值綁定的電子支付,來完成所需要的衣食住行或是進行消費。實物貨币在生活中的價值,發生了改變。

貨币的價值成立在現代跟信任一詞緊密挂鈎,當信任成立,貨币才有了脫離于材料的價值存在。終于輪到數字人民币了,簡單來說,它的存在就是要讓人民币在脫離實體後也能有價值,是以數字人民币和現行的紙币一樣是法币,享有同等的權利和價值。

就如同雷科技之前聊到數字人民币時所提到的,放在微信支付寶的餘額可以進行交易,但不能完全等同人民币,它的價值沒能離開商業機構的運作。但這數字人民币完全不同,它就是人民币,就是所有中國人在使用電子支付時的終極保障。

在未來的某一天,基于非實物貨币的交易可能成為這個世界的重要環節,人們日常生活也可能離不開數字人民币所驅動的電子支付。到那時候,我們說不定就能對今天發生的變化有更深入了解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