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譯訊科技創始人馬帥:打造“譯+生态圈”,用AI賦能各行業

譯訊科技創始人馬帥:打造“譯+生态圈”,用AI賦能各行業

“譯訊通過建構‘全球語言大資料中心’,目前擁有僅次于谷歌的超百億組雙國文字資料庫。”作為獲獎企業代表之一,譯訊科技在南京建邺“2019智慧城市創新創業大賽”中接受創頭條記者采訪時表示,譯訊科技要以人工智能翻譯為引擎,打造“譯+生态圈”,用AI賦能教育、科研、醫藥、法律、知識産權、貿易等各行各業。資料顯示,四川譯訊資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譯訊科技”)是一家專注于跨語言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公司,緻力于利用國際前沿的自然語言處理和語義了解技術,為全球使用者提供AI與細分行業相結合的場景化應用解決方案。    

01

    AI賦能,定位B端和G端市場

馬帥向創頭條記者介紹,具體來講,譯訊科技雲譯通智能文檔翻譯軟體,是一款速度快、保密性好、操作簡便、品質媲美人工翻譯的AI智能文檔翻譯系統。能幫助客戶省錢、省時,積累屬于他們自己的語言資産。記者獲悉,該款軟體融合了計算機視覺、OCR、自動排版、NLP等核心技術,使用者無需粘貼複制,一鍵可以将整篇PPT、PDF、Word、Excel文檔和圖檔翻譯成32種不同的語言,而且可以完美保留原文格式。此外,雲譯通系統嵌入了Deep Learning技術,也就是說,機器翻譯模型進行深度學習後,可以不斷提升翻譯準确率,使用者使用時間越長,術語越精準,表達越道地。談及進入語言翻譯資料行業的機緣,馬帥表示,在做大資料智能翻譯之能翻前,自己曾在傳統的人工翻譯行業深耕了13年。“2006年,我以翻譯社為基礎,開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在做傳統翻譯業務的過程中,大概在2011年前後,可以明顯注意到整個翻譯市場存在大量重複勞動,是以在那個時候我開始有意識收集多語言的翻譯資料,通過大資料和AI方式來解決傳統翻譯成本高、效率低、品質不穩定的痛點。”馬帥告訴記者。基于這個想法,馬帥将自己的團隊從傳統翻譯公司轉型成一家專注于跨語言大資料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公司,這成功吸引到了其認識的三位聯合創始人加入:一位是其大學大學同學,他是當時四川大學微軟俱樂部主席,後來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的博士學位,是NLP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專家;另一位是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到美國伊利洛伊大學擔任算法科學家的專家;還有一位是北大的雙碩士、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此外還集結了在語言服務行業打拼多年的資深人士和AI領域的技術大牛,于是譯訊開始大力研發以大資料為基礎的人工智能翻譯技術和相關産品。彼時,中國已經有超過7萬家翻譯公司,其中日常活躍的就有5000家,馬帥跟其中2000家都有過交流。這2000家翻譯公司,有精于中英互譯、中日互譯、中德互譯的,有精于機械領域、電子領域、通信領域、能源領域、醫療領域的,不一而足。馬帥表示,汲取這些公司翻譯最好的部分,或合作或購買,逐漸積累了一批龐大的翻譯語料資料,并在圈子内發起共享。“我們定位于B端和G端市場,專注服務于企事業機關和政府機構。”馬帥告訴創頭條記者。經過不懈的努力,2018年05月,中國人民銀行開始試用雲譯通DEMO版本,2018年07月雲譯通正式上線釋出。2018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使用雲譯通6個月後,月翻譯字數比最開始用時增加33倍,使用人數增加8倍,雲譯通的實戰檢驗獲得市場和客戶的認可。

記者還了解到,雲譯通上線後,截至目前服務的客戶包括北京外國語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畢馬威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泰和泰律師事務所、中鐵、華為、中興、中建、中銀等衆多高校、企業和政府機關。同時,經過8年的積累,譯訊科技建構起了“全球語言大資料中心”。除了推出雲譯通這樣的通用産品之外,譯訊還提供定制化的人工智能翻譯解決方案。    

    AI智能翻譯是千億級市場各公司立足點不同

實際上,記者了解到,AI智能翻譯不僅僅局限于語言服務,它是一個關聯性場。

“AI智能翻譯是未來全球解決跨語言資訊交流的必然趨勢,語言服務本身就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同時它還能帶動法律、金融、醫藥、工程、出版、貿易等相關行業創造萬億級市場價值,想象空間極大,天花闆很高。”馬帥感慨。創頭條記者注意到,該行業競争異常激烈。不僅僅限于譯訊,針對AI翻譯市面上已經有很多同類公司, “但是各家公司的核心優勢和領域并不相同。”馬帥表示。“譯訊科技與很多具有類似産品的優秀公司最大不同在于:他們的優勢是語音識别,我們的優勢是語義了解,他們的優勢在于語音,我們的優勢在于文字。他們的翻譯機主要是2C的,針對于解決海外旅遊、購物等場景,我們的翻 譯系統主要是2B的,針對于解決科研、教育、工程、醫藥、法律、金融、外貿等專業細分領域的場景。

攻與堅預計今年底盈虧平衡,明年盈利

千億市場的背後,作為初創公司,馬帥也向記者感概,創業的過程中,譯訊科技也曾經曆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AI人才稀缺難尋、科技公司前期資金投入大、公司和産品知名度不高等等,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問題。但我們覺得是在一起做一件很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未來可能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改變人類的溝通方式,大家又充滿了激情和創造力。”反映到投入和産出比這一實際問題方面,馬帥坦然,目前公司的大量資金投入,主要是創始團隊和公司骨幹自投資金。“預計今年年底可以盈虧平衡,明年開始盈利。如果能夠得到資本加持,我們發展速度會更快,融資後主要資金用于研發更新、引進人才、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

參加創業大賽也是譯訊科技擷取資源的一個嘗試。“‘2019年智慧城市創業大賽’,最初是因為成都軟交所的推薦,我們才有機會報名參加。通過這次參賽,我們收到了許多投資人前輩提出的寶貴建議,并且已與多位企業家建立聯系,期待以後能夠攜手合作,實作雙赢,更好地服務社會和大衆。”據了解,上述大賽是由南京市建邺區人民政府主辦,建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阿裡雲創新中心協辦,創頭條承辦的全國性創新創業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