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科技成果的轉化市場複雜,交易效率低下,管理無序且分散,“科學技術”如何才能創造其應有的價值?
據此,上海技術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技所”)謝吉華在清華五道口科創管理與服務公益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之技術交易要素市場生态體系建設”分享中,介紹了上海技術交易所的初期探索與相關思考。
-1-
技術交易市場:
規模急劇增長,暴露問題頗多
近年來,技術交易市場在急劇增長。
2018年,整個技術合同交易市場的成交額為1.77萬億(人民币,下同);2019年,這個規模上升到2.2萬億,CAGR(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1.3%。
另一方面,全國技術專利的轉讓也在逐漸攀升。2010年僅為0.6萬件,2015年開始突破10萬;2018年和2019年,全國專利轉讓的數量分别為10.7萬件和21.3萬件。
“但是技術交易行業依然存在多種難題。”謝吉華表示。 從技術成果上來看,科研技術的成果數量實際上已經非常驚人,科技成果的品質的差異也比較明顯;但傳統的科技成果在轉化中的投資機會因為沒有專業的組織體系是以往往隻能“靠運氣”。
從企業端來說,一般企業的技術需求動态,市場和研究人員無從知曉,且企業對技術的需求是分散性和低頻的。
而從市場端來說,市場交易中,科研人員和市場的需求之間的供需資訊是不對稱的,且對接和交易效率非常低下,價格動态也沒有量化标準。
盡管問題頗多,但硬科技逐漸成為國家創新創業的主要驅動力,國家層面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生态的建設。
2015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20年3月,國務院更是釋出了《關于建構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從國家決策層面,完善了我國要素市場體系的頂層設計,下達了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軍令狀。 “上海一直以來都在搭建科學技術的底層建設。1993年,上海市政府聯合國家科技部設立了全國首家國家級常設技術交易市場;2019年,市清辦複函上海市政府表示原則同意上海技術交易所聯席會議備案;2020年10月28日,在國家級常設技術交易市場的基礎上,上海技術交易所正式開市。”謝吉華介紹稱。
-2-
上技所的探索:
以技術交易為核心、建生态體系
“從多年的實踐經驗上來看,若想落實技術交易市場的建設,需要體系支撐。”謝吉華介紹,這個支撐包括交易監管體系,即我們能夠在監管上明确交易規則;同時還要圍繞技術、人才和資料等做好交易的服務體系。 從監管層面來看,上技所是《上海市交易場所管理暫行辦法》釋出後,首家獲批資質的交易所。 在獲得資質後,上技所在探索“一條以技術交易為核心、彙聚各類要素進場交易的技術交易服務生态體系”。 具體來看,上技所為技術交易提供基礎交易以及增值和衍生服務。 其中基礎服務包括技術的挂牌服務、成果公示、成果推介、組織交易(競價、拍賣、招投标技術擇優)、結算以及出具交易憑證等等各項技術交易環節服務。 “這種基礎交易服務是一體化的,便捷又透明,可有效解決之前技術交易分散、資訊不對稱的老難題。” 增值服務包括,為技術的轉讓提供戰略以及科技政策的咨詢;科技項目的融資、路演、招商、項目的推介以及技術成果轉化方案設計與實施等。而在衍生環節,上技所更為服務的載體提供項目的孵化營運。 “我們希望不僅僅專注于技術本身,立足點應該在項目和産業,希望通過扶持技術交易而實作産業的賦能。為此,上技所彙聚了各類要素主體進場交易,欲實作技術交易在整個生态上進行良好循環。”
在業務實踐和服務案例上,2020年,上技所針對上海新微技術工業研究院在處置技術類無形資産交易周期過長、交易成本高等問題,通過多次實地走訪、内部讨論等方式,為工研院量身打造了國有科技成果交易“先交易後備案”的簡化流程,友善其進場交易。除此之外,上技所還服務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上海儀電溯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并與其持續保持溝通與對接。 此外,上海浦江特種氣體有限公司通過上技所征集戰略合作,上技所拓寬項目推介管道,實作了專業投資領域的定向推介;上技所組織召開了專家研讨會,為項目讨論定制創新融資方案,規劃戰略投資的優先領域及後續布局。2019年12月,該項目更是成功對接了全世界最大的氫氣和氮氣供應商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Inc.作為國際戰略投資合作方。
“目前,上技所依然在實踐的早期中。上海技術交易所不是上海的,而是大家的。希望和多方市場載體包括各地優秀的孵化器、高校研究機構共同搭建起全國技術交易體系,促進技術交易、科技創新的長足進步。”謝吉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