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櫻木花道為原型,豐田做了個投籃機器人!完虐人類選手,還創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教練,我想打籃球。”

想必很多人再次看到這句話,仍然會感覺全身熱血沸騰吧。

盡管文摘菌運動神經衰弱,但看到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的男孩子,不免感歎一句青春真好啊。

可不要以為《灌籃高手》的影響就局限在了打籃球的人們身上,說不定有些科學家也是櫻木花道或者三井壽或者安西光義的粉絲。

比如,日本豐田公司的研究人員就以櫻木花道為原型,設計出了日本職業籃球聯賽曆史上的第一位機器人球員。

這個機器人球員在初代就與日本實力最強的球隊之一Alvark Tokyo進行了對決,并以10:8的比分赢了人類球員。

甚至在進行第三次疊代後,以連續6小時35分鐘投中2020個球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

逐漸疊代,從初學者到打破吉尼斯紀錄

這個投籃機器人被命名為CUE系列,緣起于豐田内部的工程師社群。

2017年,這個數量超過3萬成員的社群在社團成立70周年時,舉行了一個創意競賽,邀請工程師們去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

其中,專案負責人Tomohiro Nomi就是CUE系列的發明者之一。不過在這之前,他對于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并沒有研究,當他們了解人工智能需要靠大量學習與重複訓練後,有人提出《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每天投籃兩萬球的故事,于是決定打造一台投籃機器人。

最終,在創意競賽的成果展示上,初代CUE十投九中,其精彩的表現也得到了Alvark Toyota的關注,并邀請CUE參加他們比賽的中場表演。

這也是CUE在正式籃球場上的首次展示。CUE體内配置了攝像頭,能夠捕捉并計算其與籃筐之間的距離,形成虛拟三維視圖,再由AI計算好角度和距離後,拿出合适的力度進行投籃。

從結果上看,CUE保持着零失誤的狀态,以10:8戰勝了人類球員。

這也讓豐田高層有了繼續推動這個項目的計劃,“原先隻是一個内部創意競賽,以初學者身份獲得稱贊就滿足了,但既然變成工作的一部分,我們就要讓它變成豐田甚至是全日本的招牌”。

他們決定要讓 CUE 變成世界上最強的投籃機器人,第一個目标就是要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中連續罰球命中的紀錄。

到了CUE2,機器人的身高從190公分增加到204公分,投籃射程也增加到三分線外,同時還将下半身也得到了加強,能夠自行站立了。

不過随着距離的增加,起跳投籃給AI帶來了更大的計算難度。

CUE2也一度成為籃球場上的“鐵匠”。

2019年,在進行了多次疊代之後,CUE3再次登上職籃賽場的中場表演,并一舉投中了超遠距離的中線投籃,赢得全場觀衆歡呼,這也讓吉尼斯世界紀錄團隊親自來信邀請CUE3挑戰連續罰球紀錄。

CUE3與CUE2身高相同,與後者相比,CUE3能在不同位置進行投籃,同時加強了左手抓球的功能。

根據規則,機器人一旦開始投球,團隊就不能再對其進行臨時調整。

由于此前并沒有機器人來挑戰投籃紀錄,吉尼斯世界紀錄委員也會為這個新紀錄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目标,那就是至少連續命中5球。

正式挑戰後,CUE3很輕松地就達成了最初設定的目标,但這還沒完,CUE3仍然在持續投籃,從50到100再到300,經過3個多小時的連續投籃後,CUE3已經完成了一千多球。

CUE3不會累,但是裁判委員會。于是,他們把最終目标修改為2020個球,以此紀念2020年東京奧運會,再過了3個小時後,這個目标也如願達成。

CUE4:更像人類了,但精準度下降了

去年1月份,在日本職業籃球B.League的明星賽周末,CUE4更新歸來。

作為三分球大賽的首個出場選手,CUE4在25球中隻拿下了10球,獲得12分,隻擊敗了一名職業選手,位列倒數第二。

不過,在CUE4上,我們仍然能看到很多改進。

就比如說巨大的機械手臂,能抓起籃球直接出手,而且,CUE4在每次完成投籃後,都會迅速奔向下一個位置,不論結果好壞。

除此之外,CUE4還配備了一雙輪滑鞋,能夠在場地上自由奔跑。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在進行投籃時,CUE4的膝蓋也會稍微下蹲,但這對機器人而言顯得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它的力量幾乎全來自手臂。如果純粹是為了模仿人類而設計的動作,那似乎顯得有些沒有必要了。

同時,CUE4的機械手臂上似乎并沒有安裝定位偵測器,這就導緻放球的從業人員必須将球精準放置,否則CUE4可能抓不起球。這也很有可能是CUE4在第四個定點時,發生手滑意外,球要出手前就先掉了的原因所在。

投籃機器人不止豐田這一家。

此前,各種仿姚明投籃機器人就被制作出來,不管是外貌與體型,機器人都與姚明有着極高的相似度,但是要論及投籃命中率的話,仿姚明投籃機器人都還遠達不到CUE系列機器人的水準。

看來,要打敗真正的天才,機器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啊(手動狗頭)。

如果東京奧運會能夠如期舉辦,還是很期待CUE機器人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