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資料資産》第二章資料資産的相關概念2.4 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和興起(一)

2.4       大資料時代的到來和興起

随着資訊化的不斷推進,資料被大量地生産和積累,進而形成資料資源。開發利用資料資源逐漸成為新的需求點,大資料技術從資訊技術發展出來,獨立形成一個新的技術分支,并迅速壯大。

199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 NASA)研究員 MichaelCox和 DavidEllsworth在第八屆 IEEE國際可視化學術會議中首先提出了“大資料”術語,他們認為“資料大到記憶體、本地磁盤甚至遠端磁盤都不能處理,這類資料可視化的問題稱為大資料問題”[41]。2008年 9月 Nature出版了一期大資料專刊,使得大資料在科學研究領域得到了高度重視。2012年 3月美國政府釋出了《大資料研究和發展倡議》(BigDataResearchandDevelopmentInitiative),使大資料引起了很多國家和全社會的重視[42]。2013年 5月,第 462  次香山科學會議給出了“大資料”技術型和非技術型兩個定義。技術型定義:大資料是來源多樣、類型多樣、大而複雜、具有潛在價值,但難以在期望的時間内處理和分析的資料集。非技術型定義:大資料是數字化生存時代的新型戰略資源,是驅動創新的重要因素,正在改變人類的生産和生活方式[43]。

大資料時代,“資料”成為最熱的詞條之一,相關概念的關注度不斷攀升。資料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其價值被不斷挖掘和創造,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資産——資料資産。1997年,尤谷爾·阿爾甘(Ugur   Algan)發表的《勘探生産資料庫分析——實用建立技術》(AnatomyofanE&PDataBank: PracticalConstructionTechniques)指出,資料資産的數量、品質、完整性以及由此産生的可用性受公司的市場價值和競争定位直接影響[44]。2009年,托尼·費希爾

(TonyFisher)出版《資料資産》,指出企業要把資料視為公司資産[7]。作為被高度關注的資源,隻有能讓機器讀取的資料才有可能顯示出有價值的資訊,成為資料資産。

2.4.1         資料資産術語發展

1974年,理查德·彼得松提到“資料資産”一詞,認為資料資産包括持有的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和實物債券等[1]。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資料資産的認識在不斷深入,其内涵和範圍也在不斷擴充。1997年,尤谷爾·阿爾甘在《勘探生産資料庫分析——實用建立技術》中提到資料資産,認為公司的市場價值和競争定位直接關系到其資料資産的數量、品質、完整性以及由此産生的可用性,并指出建立 E&P資料庫是利用好資料資産的第一步[44]。

2009年,托尼·費希爾在《資料資産》中指出資料是一種資産,企業要把資料作為企業資産來對待[7]。2009年,國際資料管理協會(DAMAInternational)在《DAMA資料管理知識體系指南》(TheDAMAGuidetotheData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中指出,在資訊時代,資料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企業資産,每個企業都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管理[45]。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釋出的《個人資料:一種新資産類别的出現》(Personal Data: The EmergenceofaNewAssetClass)報告中指出,個人資料正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産類别”[46]。2013年,《美國陸軍資訊技術應用指南》(ArmyInformationTechnologyImple-mentation Instructions)中将資料資産定義為任何由資料組成的實體以及由應用程式提供的讀取資料的服務;資料資産可以是系統或應用程式輸出的檔案、資料庫、文檔或網頁等,也可以是從資料庫傳回單個記錄的服務和傳回特定查詢資料的網站;人、系統或應用程式可以建立資料資産[47]。2018年 4月,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釋出的《資料資産管理實踐白皮書(2.0版)》中将資料資産定義為“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以實體或電子的方式記錄的資料資源,如檔案資料、電子資料等”[48]。2018年釋出的《資訊技術服務 治理 第 5部分:資料治理規範》(GB/T34960.5—2018)中,資料資産的定義是組織擁有和控制的、能夠産生效益的資料資源[49]。2019年正式生效的美國《開放政府資料法案》中将資料資産釋義為可以組合在一起的資料元素或 資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