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資料資産》第一章緒論1.4 資料要素(二)

1.4.3         資料成為生産要素

在經濟學上,生産要素一般指生産性投入,即生産商品和服務所需要的資源[22]。随着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開發利用資源的能力在不斷提升,生産要素的範疇也在不斷擴充。在農業經濟時代,土地和勞動力是主要的生産要素;在工業經濟時代,生産力得到極大發展,機器、廠房等制成品被投入生産,資本成了重要的生産要素;随着工業的發展,技術也成了生産要素;進入數字經濟時代,資料對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作用是空前的,資料成為價值無限的新型生産要素[27]。

那麼資料是如何成為生産要素的呢?資料使用經曆了3個階段[8]。

第一階段(手工階段):非計算機處理的資料不是本書讨論的内容,此處讨論隻是為了感受一下資料的使用。在計算機出現之前,人們進行決策依靠的是手工收集和分析資料、決策者的經驗和直覺,即手工方式的決策。例如,早期的軍事情報部門就是通過手工擷取情報、分析情報;諜報人員通過自身接觸到的地方人員或機構竊取軍事情報,然後通過交通站将情報傳遞給情報部門進行情報分析;情報部門再将分析結果送出給參謀部,供其制定作戰計劃,或直接送出給指揮官進行戰場決

策。戰争時期,情報經常通過地下市場進行交換流通。

第二階段(自積累階段):随着資訊化程序的推進,大量資料被生産出來,人們開發了計算機決策支援系統,這時資料擁有者就可以利用自身資訊化積累的資料進行決策。然而,資料積累是一個漫長、成本高昂而又困難的工作,隻有少數大型企業能夠做到,不僅如此,積累的資料也僅僅局限在企業自身産生的資料範圍内。在這個階段,資料主要被資料擁有者自身使用,還沒有被作為生産資料投入商業生産中,是以還不是生産要素。但是資料已經是一種資源,企業也認識到了資料的價值,是以逐漸考慮将資料作為資産來看待。

第三階段(大資料階段):随着技術進步和網際網路的普及應用,不論是政府、組織、企業,還是個人,都越來越有能力獲得決策需要的各種資料。這些資料來源多樣、類型多樣,甚至超過了早期大型企業自身的積累,并且資料分析技術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人們可以通過分析這些資料得到決策依據。這樣,一種新型的決策方式就産生了,這就是大資料決策。

大資料階段就是要擷取别人的資料,這就需要建立資料要素市場。但是,目前的資料還處于無序流通的狀态。資料産品的形态、計量、品質等問題還有待完善,資料資産的會計處理還難以進行,資料産品流通體系剛剛開始嘗試。是以,需要通過理論研究和市場實踐來解決資料特性、資料資産化、資料商品化、資料流通等一系列法規、經濟、财會、技術等問題,通過開發相應的資訊技術來支撐資料要素市場的各項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