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带你读《数据资产》第一章绪论1.4 数据要素(二)

1.4.3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

在经济学上,生产要素一般指生产性投入,即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资源[2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生产要素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展。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主要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机器、厂房等制成品被投入生产,资本成了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工业的发展,技术也成了生产要素;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是空前的,数据成为价值无限的新型生产要素[27]。

那么数据是如何成为生产要素的呢?数据使用经历了3个阶段[8]。

第一阶段(手工阶段):非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不是本书讨论的内容,此处讨论只是为了感受一下数据的使用。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进行决策依靠的是手工收集和分析数据、决策者的经验和直觉,即手工方式的决策。例如,早期的军事情报部门就是通过手工获取情报、分析情报;谍报人员通过自身接触到的地方人员或机构窃取军事情报,然后通过交通站将情报传递给情报部门进行情报分析;情报部门再将分析结果提交给参谋部,供其制定作战计划,或直接提交给指挥官进行战场决

策。战争时期,情报经常通过地下市场进行交换流通。

第二阶段(自积累阶段):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数据被生产出来,人们开发了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这时数据拥有者就可以利用自身信息化积累的数据进行决策。然而,数据积累是一个漫长、成本高昂而又困难的工作,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能够做到,不仅如此,积累的数据也仅仅局限在企业自身产生的数据范围内。在这个阶段,数据主要被数据拥有者自身使用,还没有被作为生产资料投入商业生产中,因此还不是生产要素。但是数据已经是一种资源,企业也认识到了数据的价值,因此逐步考虑将数据作为资产来看待。

第三阶段(大数据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不论是政府、组织、企业,还是个人,都越来越有能力获得决策需要的各种数据。这些数据来源多样、类型多样,甚至超过了早期大型企业自身的积累,并且数据分析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人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到决策依据。这样,一种新型的决策方式就产生了,这就是大数据决策。

大数据阶段就是要获取别人的数据,这就需要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但是,当前的数据还处于无序流通的状态。数据产品的形态、计量、质量等问题还有待完善,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还难以进行,数据产品流通体系刚刚开始尝试。因此,需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来解决数据特性、数据资产化、数据商品化、数据流通等一系列法规、经济、财会、技术等问题,通过开发相应的信息技术来支撑数据要素市场的各项活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