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帶你讀《資料資産》第一章緒論1.4 資料要素(一)

1.4      資料要素 

2020年 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釋出《關于建構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将資料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并将其作為第五大生産要素,指出要加快資料要素市場培育。資料的生産價值獲得充分認識和肯定,資料作為生産資料和基礎資源必将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

1.4.1         資料生産與再生産

一般地,資料生産得到的是資料資源或者資料的初級産品,可以直接供最終使用者使用,也可以作為原材料(初級産品)進行再生産,形成進階别的資料産品或資料服務[8,26]。

(1)資料生産

資料生産一般是指将現實事務資訊化,進而在網絡空間形成資料,也包括直接将資料輸入網絡空間。例如,證券交易行情資料是證券交易所資訊化系統生産的資料,統計局的人口資料是人口普查員直接錄入的資料,攝像頭則直接采集圖像資料。

資訊化是資料的主要來源。資訊化将人們過去手工做的事情轉換成由計算機來做,計算機在處理業務時會産生資料;資訊化還通過攝像頭、錄音筆、傳感器、醫療儀器、射電望遠鏡等電子儀器裝置将現實的事物采集到網絡空間中變成資料。本質上,所有資訊化的結果都是在網絡空間中形成資料。是以,從資訊化的視角來看,資料是資訊化的副産品;但從網絡空間的視角來看,資訊化的本質是生産資料的過程。

除了資訊化,人們還直接在網絡空間中創造資料,例如,直接在鍵盤上輸入現實中沒有的資料或者編寫程式代碼。

(2)資料再生産

資料再生産是指根據已有的資料運用資料技術生産出新的資料的過程。資料再生産包括資料彙集、資料清潔、資料可視化、資料分析、人工智能等,也包括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和變異等。例如,搜尋引擎将各個   Web   網頁的資料組織起來形成新的資料,這是一個資料再生産過程,然後搜尋引擎利用再生産形成的資料向使用者提供資料服務;又如,證券資訊服務商根據證券交易所的證券行情資料,再生産 K線圖、移動平均線、KDJ圖、布林線(BOLL)圖等新的資料;又如,企查查将全國工商登記資料進行了再生産。大部分資料處理、資料分析技術可以用于資料再生産。

從資料的生産者來看,資料可以分為私有資料、公共網絡資料、多方生産的資料[10]。

(3)資料存儲

生産的資料需要存儲在網絡空間。一般來講,資料生産者可以自己妥善存放自己生産的資料,也可以将資料存儲在雲服務商的雲儲存設備中。多方生産的資料通常被存儲在平台服務商的儲存設備中。                                                                                                        

1.4.2         資料産業

資料資源的開發變成一個社會需求,并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資料産業。資料産業是網絡空間資料資源開發利用所形成的産業,其産業鍊主要包括從網絡空間擷取資料并進行整合、加工和生産,資料産品傳播、流通和交易,相關的法律和其他咨詢服務。資料産業包括資料資源建設與流通、資料技術開發與銷售、資料産品與服務 3個主要方面,具備第一産業的資源性、第二産業的加工性和第三産業的服務性,是戰略性新興産業[10]。在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的大背景下,資料是生産要素,任何經濟形式都需要大資料的支援。大資料在創造新産業的同時,也在促進傳統産業的轉型更新。圖1-2展示了資料産業的内涵,主要包括資料資源、

資料技術和資料應用 3個方面[10]。一方面,用目前的技術和資料解決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工作生活等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探索研究新的資料技術、完善技術,形成技術産品,把握大資料的核心技術,形成核心競争力。

帶你讀《資料資産》第一章緒論1.4 資料要素(一)

圖 1-2資料産業的内涵

資料産業模式[10]是指“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提供服務”的商業模式。早期的資料服務并不涉及資料分析,例如早期的谷歌搜尋服務、SCI論文引用服務、門戶網站等。現在的資料服務增加了“分析資料”的工作,挖掘了資料包含的價值,實作了資料資源的開發利用。通過“分析資料”發現的價值應用廣泛,例如,通過分析電子商務資料可以預測經濟狀況、地區消費水準和消費習慣等。

資料領域裡最重要的工作是收集、積累資料資源,使得資料資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夠用、可用、好用”。由于“資料引力效應”已經形成,“服務換資料”已經成為一種主流商業模式,例如,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邊服務邊收集資料”或者“服務換資料”。“資料引力效應”有利于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服務,将推動資料産業快速發展,有利于社會發展。“資料引力效應”是指資料領域存在的“資料越多、服務越好,服務越好、資料越多”這樣一種資料越來越集中的現象。“資料引力效應”正創造大量新型資料産業模式,移動網際網路使得資料服務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極強的正回報效應,即所謂的“強者更強”,使得産業的産生和毀滅都遠遠快于工業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