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碼本結構
R16的 TypeII一個資料層的 PXN3的預編碼矩陣可以表示為:

從時域角度看,每個頻域基向量對應不同的時延。考慮到不同資料層、不同波束的時延分布,頻域基向量的設計包含Beam-specific、Layer-common和 Layer-specific3種方案。這 3種方案分别為:不同波束對應不同的時延、所有資料層的所有波束對應相同的時延和每資料層的波束對應相同的時延但不同資料層可以有不同的時延。其中, Beam-specific方案針對 2L個波束中的每個波束均需要選擇一組頻域基向量,其複雜度和回報開銷較大;Layer-specific 方案是每一資料層共用一組頻域基向量,不同資料層可以使用不同的頻域基向量,其實作了回報開銷和靈活度的折中;Layer-common 方案要求所有資料層共用同一組頻域基向量。根據 3種方案的仿真結果,不同資料層之間若使用相同的頻域基向量集合
會帶來一定的性能損失,這是由千不同資料層的賦形向量不同,每一資料層的頻域特性不完全相同,即每一資料層可能對應不同的時延。是以Wf為每資料層獨立選擇。
(1)線性合并系數
2 |
W- 包含K=2LM個線性合并系數。考慮到系數的取值分布,取值較小的系數對CSI回報精度的影響不大,每一資料層隻需要上報幅值較大的部分系數,其餘系數可以假設為0,這樣可以進一步降低回報開銷。基站為終端配置可以上報的、最大的非零系數個數取值,用千控制 CSI的回報開銷。終端在此限制下,确定非零系數,并上報實際的非零系數個數。
每個系數可以分解為幅度系數部分和相位系數部分,終端将線性合并系數回報至基站。回報需要對幅度和相位系數進行量化。其中,幅度系數可以采用差分量化的方式減少開銷,主要有 3種方式:第一種方式類似千 R15TypeII,針對 2L個波束的每個波束确定一個寬帶幅度系數,每個頻域基向量的幅度系數為相對千此寬帶幅度系數的差分幅度;第二種方式是針對每個極化方向,确定一個寬帶幅度系數,該極化方向上的所有幅度系數均為相對千此寬帶幅度系數的差分幅度;第三種是采用二維差分方式,針對2L個波束的每個波束确定一個寬帶幅度,同時針對 M個頻域基向量的每個頻域基向量确定一個寬帶幅度,每個系數均采用相對千兩個寬帶幅度的差分幅度。相位系數的量化可以采用可變位寬量化或者固定位寬量化的方式。例如,可變位寬量化對幅度較大系數所對應的相位采用更大的位寬量化,而其他的采用較小的位寬量化,這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與開銷的折中。
考慮到終端的實作複雜度,R16的 TypeII碼本量化采用了幅度系數極化差分,相位系數固定位寬量化的方式。某一資料層的碼本結構可以表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