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Twitter上宣布,從1月17号開始,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系統FSD的購買價格從1萬美元提高到1.2萬美元,如果使用每月租用FSD的訂閱使用者,每月的使用費也會相應的漲價。目前特斯拉FSD系統開發到10.8測試版,這一版本即将作為正式版推送給所有的使用者。

自動駕駛功能是電動車宣傳的一大賣點。從2016年以來,特斯拉一直在向使用者承諾提供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4月特斯拉稱将向市場推出FSD。2021年7月17 日,特斯拉允許特斯拉車主以每月199 美元的價格訂閱FSD,此前,車主需要花費10000美元購買這一服務。軟體業喜歡使用這種按月訂閱的方式,以降低使用者首次付費成本提高使用者轉化,比如微軟的Office365,國産的WPS等,越來越多的軟體開發者通過訂閱的方式獲得了大量不願意一下花大價錢買斷的使用者,而事實上,當使用者訂閱數年的時候,軟體開發者獲得的收入實際上會比一次性銷售所産生的收益還多,這就是軟體業喜歡訂閱制的原因。特斯拉有很濃的美國矽谷基因,通過這一方式增加收入何樂而不為。
目前特斯拉的大部分新車上都安裝有自動駕駛輔助套件Autopilot,這已經是Model S、X、Y 和 3新款的标準配置。這一功能可以實作有限度的自動駕駛功能及自動緊急制動、前方碰撞警告、車道保持和自适應巡航控制。如果你需要更進階的功能,則需要付費購買完全自動駕駛系統FSD系統,如果車輛沒有這一硬體,還需要先額外購買FSD硬體。一個是駕駛駕駛輔助Autopilot,一個是完全自動駕駛系統FSD,相比之下,它會更進階一些,可以實作自動車道變換、信号燈識别以及“智能召喚”等功能,使用智能召喚,車主可以在停車場門口等着特斯拉自己開過來。
特斯拉的軟體疊代速度很快,通常一兩個月就會推出一個小版本,一來是快速的修正出現的問題,二則是推出一次新功能,保持軟體的吸引力。特斯拉最新FSD 版本為10.8 Beta測試版,在正式版釋出之前,作為FSD的訂閱使用者可以自願申請成為測試版的“小白鼠”,體驗新的功能。以10.8這一版本為例,據兩位不同的測試者分享的視訊顯示,新版本又有了一些新功能。
在狹窄的過道裡,FSD識别出一位行人有疑似要橫穿的意圖時,實作了快速刹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而在另一個視訊裡面,同樣是狹窄過道特斯拉遇上會車,FSD引導車輛先避讓行人,然後向右打方向給對面車輛讓出車道空間,同時收回左後視鏡讓對方通過,等對方通過以後又重新打開左後視鏡,繞開障礙物向左行駛通過,看起來非常的先進。
特斯拉FSD10.8避讓行人
特斯拉FSD10.8會車
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一直在跟進調查特斯拉 FSD系統, 其主席認為特斯拉使用“全自動駕駛”一詞是“誤導和不負責任的”,因為消費者更關注營銷,而不是汽車使用手冊或公司網站上的警告,完全自動駕駛的宣傳行為會誤導了許多人誤用和濫用該項技術,FSD可能引發了多起事故,是以要求特斯拉詳細說明自動駕駛模式下車輛如何應對緊急事故。
特斯拉方面一直在暗示,使用者隻需要在導航系統中輸入一個位置,就可以在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上進行虛拟自動駕駛。一方面在使用手冊上以及向調查機構解釋,它仍屬于 L2 級駕駛輔助系統,是以司機仍需要對車輛負責,必須把手放在方向盤上,而且随時準備接管車輛。在上月底的一個采訪中,馬斯克稱特斯拉的駕駛技術會在2022年底實作L4自動駕駛級别。
在不久前,特斯拉還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調整了中國區部分車型的售價。其中Model3後輪驅動版價格調整為26.5652萬元,較此前售價上調1萬元;Model Y後輪驅動版價格調整為30.184萬元,較此前售價上調2.1088萬元。如果說特斯拉的漲價是因為2021年晶片短缺以及上遊的鋼鐵、鋁等材料上漲導緻。而軟體收入就是特斯拉的增收,财報顯示,去年第三季度特斯拉FSD在内的軟體收入為8.94億美元,在當季營收137.57億美元中占比為6.5%。這使得特斯拉汽車毛利率達到30.5%,高于寶馬奔馳等車企。據測算,2030年特斯拉将有超過1800萬存量車主使用者,其中近80%将成為FSD的訂閱付費使用者,FSD的訂閱服務費将達到160億美元/年,按照其毛利率80%測算,對應的FSD訂閱服務費毛利将高達130億美元。
也許是地圖或者路況等方面的原因,特斯拉目前僅有美國提供訂閱服務,而在特斯拉的另外兩大市場中國與歐洲,暫時還沒有什麼消息。國内的小鵬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XPILOT 3.0會比特斯拉更高,其軟體及更新服務的終身服務費為3.6萬元,在去年的第一季度,小鵬汽車正式把這筆收入列入财報單獨計算,第一季收入為8000萬人民币。蔚來汽車在早前釋出的ET5上稱全系标配NAD,也采用“按月開通、按月付費”的訂閱方式收費,每月680元;而理想汽車此項服務則不收費。
電動車技術在急速向前發展,在自動駕駛以及續航能力上經常被批評,然而在盈利方式創新和盈利能力上,則遠高于傳統燃油車。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