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慈禧砌起一道牆,從地面到屋頂,正殿的後門也用磚封死,這樣做隻是為了囚禁光緒,慈禧對光緒有着恨,但是在光緒死後,慈禧第二天也死了。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其一,慈禧對一切的安排

慈禧太後才剛剛過了萬壽節,那是她74歲的時候,一切熱鬧繁華似乎還在眼前,也是想不到,轉眼間突然身體就不舒服了,這可是突發疾病,慈禧太後雖然自己身體不妙,但是帶着病,也要處理事情,将自己放不下的事情安排完,于是慈禧太後馬上頒發了懿旨。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将溥儀接進宮

“醇親王載沣之子溥儀,著在宮内教養,并在上書房讀書。”

慈禧好像與醇親王府關系比較密切,光緒與溥儀都出自醇親王府,然而慈禧幾次對醇親王府的重要決定,都有她的意圖,都有她的動機,那麼她的動機是什麼呢?

慈禧還在貴妃的時候,就費心思拉攏醇親王,當時的醇親王是鹹豐帝的七弟,慈禧将自己的妹妹嫁給了醇親王,讓醇親王成了自己的妹夫,親上加親,所作所為不過是慈禧的打算,要讓醇親王替自己穩固權勢罷了。

同治帝年紀輕輕就病逝了,慈禧太後又費心思做決定了。慈禧太後陸續召見了二十多個候選人,可是這不過是慈禧太後的幌子罷了。

後來,慈禧太後讓其妹妹與醇親王的兒子為皇帝,也就是光緒帝,那時候的他才4歲。慈禧太後選擇了光緒為皇帝,也是因為他跟他血緣親近,慈禧選擇他除了血緣關系,還有更深一層的考慮。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一般來說,皇帝死了是由他的兒子繼承,可是當時同治帝并沒有兒子,一般的話應該是給同治帝立個繼子才對,可是這樣慈禧太後就成了奶奶輩的了,也就是太皇太後就不能聽政了。

是以他隻能在立一個,當作同治帝的弟弟,也是鹹豐帝的兒子,這樣他就繼續還是太後了,而且隻能選擇年紀小的,他才能駕馭,這樣年紀小嘛,她就可以名正言順垂簾聽政,是以光緒之是以成為最佳人選,是因為他年齡小,可塑性強,也是慈禧的私心,可以繼續獨攬大權。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些列的事情,醇親王府與慈禧太後之間有了芥蒂,為了緩和關系,慈禧太後又做了一個決定,将自己的養女瓜爾佳氏嫁給光緒的弟弟,也就是當時的醇親王載沣,聯姻之後,醇親王載沣就被連續加封。

瓜爾佳氏是榮祿的女兒,那榮祿可是慈禧的心腹,這樣結成親家,慈禧希望緩和與醇親王的關系,又可以監視他們,一舉兩得。

我們從慈禧對于醇親王府的決定與措施,可以發現,慈禧的所作所為,一步一步,都是為了自己的私心,為了自己的地位着想,是以最後一次慈禧對醇親王府的決定,接溥儀進宮,是否也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呢?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溥儀是瓜爾佳氏的兒子,上面說過,瓜爾佳氏是慈禧的養女,又是心腹大臣榮祿的女兒,而且溥儀也是慈禧太後妹妹的孫子,選擇溥儀也有親近的考慮,除此,慈禧還有其他考慮。

剛開始,慈禧太後身體不适,先是下了旨意,讓溥儀在宮内教養,在上書房讀書,這裡也有一個可能,慈禧當時或許還沒覺得自己大限将至,立溥儀也有私心存在,溥儀年齡小,立他為帝,慈禧可以繼續掌握大權,隻是慈禧很快就病逝了,沒機會實行。

在光緒帝病逝後,慈禧太後讓溥儀為嗣皇帝,還有一個目的,承繼同治,兼祧光緒,讓他做同治的後代,當然光緒也順便包含在内。但溥儀年紀小,還要讀書,讓他的父親載沣負責監國,等溥儀年紀大了,再由溥儀自己決定裁決事情。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立醇親王載沣為攝政王

“醇親王載沣,授為攝政王。”“朝會大典、常朝班次,攝政王著在諸王之前。”

醇親王載沣是溥儀的父親,也是慈禧太後養女的丈夫,也是慈禧太後拉攏的對象。之前說過,慈禧太後将瓜爾佳氏嫁給醇親王載沣,其實那時的慈禧太後早就有意在醇親王繼續找繼承人。

因為當時的光緒帝一直沒有子嗣,身體也不好,這個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後為了以後有接班人,隻能繼續在近親裡尋找對象,醇親王府在慈禧太後看來就是最佳的人選,載沣性格也得慈禧喜歡。

這樣如果載沣與瓜爾佳氏有了兒子,慈禧将他立為接班人,光緒也會同意,而自己也能保證自己的地位。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而醇親王載沣與瓜爾佳氏結婚後,對慈禧的态度也是非常恭敬,我們來看記載。

“惟視太後為聖明,日見親任”

是以,慈禧太後對醇親王載沣一家是早就有意,但是在當時,也有一些極端的觀點,甚至有人建議慈禧太後立載沣為帝,當然慈禧太後不會同意。畢竟立溥儀為帝,小一輩,可以“繼承同治、兼祧光緒”,當然慈禧或許也有私心,就是溥儀年幼吧。

經過一番決定與妥協,載沣被封為攝政王,慈禧太後給了他至高無上的地位,他的地位在大家之上,也就是慈禧太後,想讓他們父子,接替她的權力,而那些懷有野心的人,都沒機會。

之後,慈禧太後知道自己身體不行了,又下了旨意,大事由攝政王處理,有重大事情必須請皇太後的旨意,攝政王商量才可以,這樣也是醇親王載沣攝政的開始了。

其二,慈禧的告誡

就在立溥儀後,慈禧太後又突然向大家說了一段話:

“我幾次垂簾聽政,是因時勢所迫,不得已為之。今後,對于婦女幹預國政和太監擅權應該加以限制,并妥為防範……”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按照慈禧太後的話,說她垂簾聽政是情勢所逼,她也知道這樣不太好,是以限制以後婦女的幹預。

當時鹹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逝,同治帝即位,那時的他隻有6歲,哪裡有什麼能力,是以慈禧太後就有了垂簾聽政的理由,但是這其中是否有慈禧太後的私心呢?應該也是有的吧。

同治帝19歲就去世了,光緒即位,光緒也是年齡小,慈禧太後又有了理由繼續垂簾聽政。

慈禧太後将光緒抱到宮中撫養,還給了他那麼尊貴的皇位,和那麼優秀的大臣,是以慈禧太後認為,光緒就應該孝順他,聽他的。但是當時處在危機之中,光緒隻能想辦法改變,擺脫危機,甚至想擺脫慈禧太後的幹政,這種事情讓慈禧太後無比憤怒,慈禧太後認為,我對你這麼好,你卻這樣對待我?這不是不孝嗎?

是以慈禧太後一氣之下,就将光緒帝囚禁了起來。

慈禧臨終前做了什麼準備來應對自己的死亡?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慈禧太後對于權勢是很看重的,就像溥儀在《我的前半生》所說:

慈禧是個權勢欲非常強烈的人,絕不願丢開到手的任何權力。

光緒之後,慈禧又立了幾歲的溥儀,也是相同的道理。

而慈禧太後臨終前,對大家的告誡,說她是不得已而垂簾聽政,是對自己的總結嗎?或者是為自己找借口?或者真的覺得這樣不好?這不得而知。

不過,之後隆裕太後沒有學慈禧繼續獨攬大權,或許就是慈禧臨終前勸誡的原因吧,這樣也讓攝政王載沣的有了更好的發揮。

你們對慈禧太後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一起交流。

繼續閱讀